中国艺术品市场你伤不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1日 11:28 北京商报

  近日,中国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消息震动了国内外收藏界。然而,一片欢呼鼓舞声,无法掩盖近日曝光的文物鉴定黑幕。一个赝品充斥、作假当道、底层混乱的市场如何托起世界性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当东西真假已不再重要”,敢问艺术品市场你是否伤得起?

  近期报道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额高达8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3%,已超过英国的22%,仅次于美国的34%,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几年时间,拍卖总额相继超过日本、法国、英国,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堪称飞速。但世界性文物艺术品中心的迁移并不仅仅取决于地区购买力和投资热度,更取决于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当缺乏诚信交易的市场基石,当种种黑幕破坏了健康的秩序,艺术品市场还能走多远?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虚假鉴定文物的利益链条,所谓“专家”金口一开,大印往证书上一盖,一两百块的地摊货立马成了“宝贝”,当然高额鉴定费是少不了的!“文物专家”只认钱,不辨假,只要给了足够的鉴定费,赝品就能七十二变,任意“改朝换代”,身价大涨千倍……当然这只是行业乱象的冰山一角,央视的后续报道中,假鉴定向假拍卖延伸的利益链条更让人瞠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安徽汇德流拍事件”。今年1月9日,安徽汇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所谓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现场的“买家”几乎都是卖家,真正的买家少之又少,这家公司甚至雇来举牌的枪手混迹拍卖场。后来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徽汇德通过提供鉴定等手段,以委托拍卖为名,引诱藏友签订委托合同,骗取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者达116位,涉及拍卖品超千件,涉案金额超百万元。

  实际上,正规的鉴定部门一般不对民间藏品出具鉴定书,也不给文物估价,收取的费用一般是按物价部门的规定,每件几十元而已。然而,大众梦想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助长了虚假鉴定和文物造假的虚火,也催生了畸高鉴定费的产生。对于普通藏家来说,收藏的出发点应该是陶冶性情,如果单落到投资上,扭曲的就不仅仅是正确的收藏观了。何况,自古以来,这一行的水就极深。一些机构投资者投入巨资,大量收购某类艺术品,炒高价格后,吸引散户入场接盘,最后套牢吃亏的无疑是普通收藏者。

  艺术品底层市场交易数额虽微小,但破坏力却巨大,摧垮庞大的艺术品交易帝国存在的根基并非危言耸听。在目前收藏鉴定行业缺乏准入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尚属滞后的阶段,普通收藏者还是要摆正收藏心态,慎重入场。于人于己,都是明智之举。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