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艺术与当代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2日 15:49 新浪收藏

  发起人∶马一鹰

  参与讨论∶贾雨、夜星汉字艺术坊、台湾小玉、萧也、nongshizhai、杨云祥、周一峰、彭朝、孙新华、赵昕、文心斋主、ppc_520、曹光利、陈敏五、苏胜前等。

  抽象艺术与当代文化的关系一直是批评界关注的核心话题。

  在西方理论界,艺术史家和哲学家也曾参与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抽象艺术如火如荼的运动中。正是在批评和理论的推动下,抽象艺术早年的前卫反叛性才逐渐被主流艺术的“合法性”所代替,并最终以学院的方式成为了西方主流的艺术形态。

  相反,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却没有如此幸运,在多种制约的因素中,批评和理论研究的滞后仍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中国当代绘画的多元格局中,抽象绘画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长期扮演着“他者”的角色。文革时期如此,新潮时期如此,即使在今天多元化发展的当代艺术情景中也同样如此。

  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抽象绘画的发展一直都有着一个西方抽象艺术的参照系。

  抽象绘画在中国的产生至少具有了双重的意义:一是可以恢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重塑艺术的本体价值。另一个是,由于西方抽象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精英主义、个人主义和文化反叛精神。

  抽象绘画在中国的出现从一开始也具有了反叛专制、渴望解放、呼唤自由的文化启蒙色彩。

  尽管中国的抽象绘画有着西方抽象艺术的参照系,但由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的不同,中国的抽象绘画从其产生之初就具有自身的艺术史价值和独特的文化现实意义。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抽象绘画除了在语言上借鉴了西方抽象艺术的表达方式外,更多的是借西方的语言、形式、风格来解决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文化启蒙的问题。

  这并不是说西方抽象艺术就不具有在政治、文化上的前卫和反叛性,而是说,由于中国现实文化语境的影响,抽象绘画从出现开始就不仅仅是一个艺术问题,而是超越了艺术本身涉及到政治、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

  和具像、写实性的绘画对情感表现的束缚有所不同,抽象的形式成为了艺术家表现自我,呼唤自由的天然通道。

  艺术家选择抽象的形式并不是出于对抽象艺术的迷恋,而是对自我表现的推崇;实际上也意味着选择了“反叛”。

  抽象艺术对传统绘画模式的背叛,对官方主流审美趣味的拒绝,使抽象艺术增添了一种精神的附加值——反主流的边缘身份,也正是这种边缘性的身份增加了抽象艺术的前卫特征。

  全球化的语境替换了80年代中期的文化启蒙氛围,抽象绘画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首先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下,抽象绘画如何摆脱西方的参照系。

  大约在2000年前后,中国的抽象绘画开始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

  对于新时期中国的抽象绘画而言,艺术家所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于过去的政治的、美学的、语言的问题,而是创作方法论、艺术的个人性问题。

  不难发现,在当代文化的情景中,抽象绘画的存在意义已经发生了大的改变。

  它既不同与80年代初的形式反叛,也不同与“新潮美术”对文化现代性的追求,更与90年代全球化背景下寻求本土化的表达没有直接联系,相反,在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追求中,抽象艺术的核心价值更多的在于一种个人化的表达,以及这种表达对艺术自主性、个体性、独立性的捍卫。

  抽象艺术以其多样的发展形态,如表现性抽象、形式抽象、结构抽象等,以多元化的文化追求,如对个体自由的捍卫、对文化现代性的追求、对全球文化和本土意识的反思等,都共同与中国的当代文化发生了直接的互动,其形态价值和自身的文化意义都应得以澄明和肯定。

  点评 ∶

  nongshizhai ∶

  还是‘重识历史’的好!!!

  马一鹰 ∶

  这也是‘重识历史’的一部分内容啊。呵呵。。。

  这里所说的“当代文化”其实是泛指当代社会存在的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和我们常见、常说的“当代艺术”不是一回事。

  我们常见的“当代艺术”其实是特指符号化的,人们认定、熟知的那一种艺术形式,它已经演变、成长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彭朝 ∶

  中国的本土抽象艺术在继承了西方抽象艺术体系之中的前卫,反叛理念的同时,还肩负着中国文化纵向的对于传统的时代的延续性。中国的抽象艺术的普及化运动的实质,是中国的传统审美哲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相应的形态的进化。与其说中国的本土抽象艺术是一种颠覆,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延续性的破而后立的新生与涅槃。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绝对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当代”之一语。中国抽象艺术的全面进化,实际上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对于传统的认知与延续的理念,在当下之中国美术领域的全面复兴。

  马一鹰 ∶

  或许今日之“抽象艺术”是在冷眼、旁观、反思、领悟其他诸多艺术现象后对“丑”的一种颠覆?!它一路高奏着“美”的凯歌前行。。。。。。它标志着美学的回归、新的艺术形式确立,意味着当下之中国美术领域的全面复兴,只是尚需持续、规范、规模、扩张。。。。。。

  彭朝 ∶

  正是通过这样的一种对于中国抽象艺术自身的反思,在这样的一种批判与自我批判之中,逐步的完成了本土抽象艺术自身的进化。中国的本土抽象艺术自身的完善,亦必然会在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引起一种普遍性的反思浪潮。并进而在这样的科学,严谨,公正,和谐的环境之下,逐步的实现中国文化的系统性的全面复兴。或许,这也是中国抽象艺术的普及化运动当下最为实质的现实意义。

  马一鹰 ∶

  本土抽象艺术自身的进化、完善,必然会在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引起一种普遍性的反思浪潮;也必然会由此而引发、带动中国文化的系统性的全面复兴。。。。。。我们努力、我们期待。。。。。。

  彭朝 ∶

  在当下的中国美术体制之中,所谓的“当代艺术”与“抽象艺术”,实质上依然是一种被排除在主流表现形态之外的一种“异端”。许多的“抽象艺术家”们,甚至无法融入到所谓的“主流体系”之中,而不得不以所谓的“国画还是油画”的姿态,不得不在所谓的“体制”面前,继续的“挂着羊头,叫嚣狗肉”。这实在是一种悲哀。当代艺术,抽象艺术,时至今日依然连所谓的“全国美展”的门槛都无法迈入。在这样一种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无视中国的“本土抽象艺术”的存在,实质上也正是当下中国美术体制的最大诟病。一个仅仅单纯以画种区分的所谓的“全国性”的权威展览,竟然会将有着如此之大的群众基础的一种“表现形态”拒之门外。试问其如何能代表中国之“最为先进之文化”?又何以“全国”之名概之?

  因此,是时候实现中国美术领域的“使耕者有其田”的“美术领域的土改运动”了,让中国的艺术家们都有一个完整的展示平台与表现空间,打破原有的以单纯的以画种区分的所谓的“现实”,实现这种“耕者有其田”的“文化之大同”。首先,就让这一场中国艺术界的暴风骤雨从“抽象艺术”的普及化运动开始吧。

  马一鹰 ∶

  或许假以时日所谓的“全国美展”的门槛能否迈入已经不是那么重要。

  或许它根本不能代表中国之“最为先进之文化”!

  中国美术领域“使耕者有其田”的“美术领域土改运动”;让中国的艺术家们都有一个完整的展示平台与表现空间;打破原有的以单纯的以画种区分的所谓的“现实”,实现这种“耕者有其田”的“文化之大同”;确实需要同志、同仁共同携手,共同努力。。。。。。

  彭朝 ∶

  实现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的全面复兴,抛开中国的本土抽象艺术,这种所谓的“复兴”也就根本无从说起。这样的一种将“当代”“抽象”剔除在所谓的“体制”之外的这样的一种所谓的“行为”,实质上将中国最为先进之文化,剔除出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之阵营。大洋的彼岸早在近100年以前,就已经实现了其所谓的“文化的现代化”之运动。而当下中国之“遗老遗少”们,却依然的无视中国最为现今之文化群体的存在,继续的在“中学为体”的蛮梦之中延续他们所谓的“权威”的“辉煌”,最终,这样的荒唐体制所葬送的,必然是中国“文化”自身。

  当下的这种对于所谓的“当代”“抽象”艺术视而不见的行为,最终所导致的结果。无异于满清政府用的所谓的“蒙古铁骑”,去阻挡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中国艺术领域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表面上看起来,造就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所谓的“现代之幻象”。而实质上,这一系列的所谓的“现代的假象”背后,依然是一种一言独霸之下的虚假的繁荣。这样的一种体制,其本质是反现代的。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最为首要的,亦正是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全面重视与真正的承认。

  马一鹰 ∶

  人类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不仅杂多,并且相互冲突;这些价值无法形成一个高下各有定位的层级体系,也缺乏一个可以共量的尺度;即使是平常人的日常生活,也注定充满着疑惑、将就、矛盾、不安与永远犹豫不定的向往;可是人类无法忍受这种不确定的存在,于是产生了对一元论体系的渴求。其代价是抹杀多元与差异,将某种秩序和价值观强加于社会和心灵。

  我们如何对待民族主义从“对外求异”到“对内求同”的暧昧性格?在中国,历来学说的一统局面,只不过是朝政执掌者和固陋的臣僚们的一种愿望。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种学术思想,这种学术思想的存在理由也就失去了。

  艺术与一切社会现象一样,在虚假繁荣的背后,以网络为载体的公共舆论几经轮转。。。。。。但愿最终不会步入生存幻灭的境地。

  艺术网络不应只是艺术家权利的神话,艺术网络不应只是虚拟的艺术江湖。。。。。。

  彭朝 ∶

  有道理。以网络为载体的公共舆论,不应当仅仅只是一种表达话语权的所谓的虚拟的权利,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这种所谓的“表达”本身。当下的网络学术,实质上亦正代表着中国当下最为先进之文化。其核心之理念,在于抛开所谓的世俗体制虚幻权威外衣之下的腐败与庸俗,以一种更加开放,平等,自由的模式去实现这样的一种非“官方”学术的推广与普及。其一方面避开了所谓的“传统权威”体制对于中国本土“现代”艺术的种种限制与枷锁,另一方面亦实现了中国审美哲学与艺术批评的“学术的民主化”进程。

  马一鹰 ∶

  网络学术源于信息技术对学术生产的全面渗透,具有学术革命性意义。

  网络学术一旦出现,学术便走向了大众,虽同时产生了大量下里巴学术,但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学术语言的通俗化、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学术形式的多样化,形成了学术文本、学者声音、学术图像等信息大交汇的无限的学术舞台,着实产生了学术普及之功效。

  从发展走向看,网络学术必将登上主流学术大堂、融入主流学术阵地之中。

  彭朝 ∶

  支持!所谓的“网络学术”的普及与推广,实质上正是中国文化学术领域的“民主化”运动,其核心在于实现这样的一种“学术文化”的全民意识,以一种更加开放,平等,自由的模式去实现这样的一种非“官方”学术的普及。逐步的实现这样的一种学术领域的“农村包围城市”。当下的中国学术领域,最为核心之弊病,正是在于某些所谓的“权威”对“学术”本身的这样的一种“垄断”。以至于芸芸大众耻于谈论所谓之“学术”。这实际上也正是当下中国学术批评的最大之悲哀。

  中国本土抽象艺术的普及化运动,实质上正是以所谓的“关于抽象艺术本身的探讨”,来推动一种更加民主化,普及化的全民学术的理念。从而将象牙塔里腐朽的官方学术,从所谓的“权威”手中,交还给人民。以期实现中国文化这样的一种“整体性”的系统化的全面之复兴。

  所谓的“系统化”,本身在于中国本土艺术形态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而所谓的“整体性”与“全面化”,更多的,则是需要这种所谓的“文化之复兴”的涵盖理念。单纯的“学术权威”们的高端之“学术进化”,其本质依然还是极少数所谓“学术”的孤立的自我之发展。如若继续将所谓的“学术”,继续的与大众相隔绝。只会进一步的扩大这种所谓的“学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因而,适时的推动艺术学术探讨本身的民主化普及运动,时至今日,亦是非常迫切的。

  陈敏五 ∶

  好文!转走。。。

  苏胜前 ∶

  “在当代多元文化主义的追求中,抽象艺术的核心价值更多的在于一种个人化的表达,以及这种表达对艺术自主性、个体性、独立性的捍卫。”说得好,学习。

  彭朝 ∶

  在下认为,所谓的中国文化的系统化的全面复兴,这里的这种所谓的“系统化的全面复兴”。其本质,实质上是一种涵盖文化各个领域的,整体性的全面进化。此次“重识历史”的本质,在于用过一种客观的解读,来实现中国文化整体性的一种对于所谓的“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是在中国文化自身的文化主干之上的一种“现代意识”的全面洗礼。通过对于所谓的“传统”的批判性的继承与延续,实现中国“当代艺术”诸多艺术形态与中国文化自身的一种相对的融合,从而整合为一种带有明显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的中国的“现代之艺术”。所谓的“重识历史”,本身亦正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群体对于自85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反思与回归。其核心本质在于,终结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之中,所谓的“当代”与“传统”之间的隔膜与断代,从而实现中国文化自身的这样的一种核心审美理念的时代之延续。

  马一鹰 ∶

  说得好!

  或许这里的“系统化的全面复兴”实际上是指∶由于本土抽象艺术自身的进化、完善,所引发的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种普遍性的反思浪潮、所带动的中国文化的系统性的全面复兴。。。。。。其本质、实质是一种涵盖文化各个领域的、整体性的全面进化。

  此次“重识历史”的本质是以一种现代〔当代〕、另类、前卫的认识、解读方式,重新理解、重新批判、重新承拾、重新延续、重新拓展“传统”与“历史”。

  是在中国文化自身的文化主干之上的一种“现代意识”的全面洗礼。

  或许中国文化自身、中国“当代艺术”诸多艺术形态自身要实现一种“融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努力地通过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相互渗透、相互改变从而各自延伸、演变、拓展为一种整体性的、带有明显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一种全新的中国“现代之艺术”不是不可能。

  所谓的“重识历史”,本身亦正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群体对于自“85新潮”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反思与回归。其核心本质在于,终结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之中所谓的“当代”与“传统”之间的隔膜与断代;从而实现中国文化的“审美理念”全面复兴、全面深化、全面延续。。。。。。

  孙新华 ∶

  拜读一鹰兄高论,学习并受启发。当下中国要推高抽象艺术的确要重视几点;一,创作方式的突破,关键在研究后要摆脱西方的参照系。创作方式受思维认知、历史背景、文化语境、传播媒介等因素影响,对这些因素的认同和反叛是同等重要的,只如此,创作方式的突破才会具备必然的偶发性和偶发的必然性。二,对个性的推荐和维护是对整体社会性或所谓主流价值的分庭,随后艺术个性才会有上升到抽象或高级抽象的个人及环境空间。三,尽可能扩大抽象艺术的表达范围,什么当代政治、军事、经济、正统文化、市民文化、传统意境、现代思潮,什么表现性抽象、形式抽象、结构抽象、写实抽象、抽象写实,或者什么高级抽象、幻觉抽象、错觉抽象等等不一而足,全可表达和抽象试验一番。没有规范和过于严格的理论推理,多半是直觉式的创造性的表达。当然,这是对具体作品而言,对抽象艺术的理论探讨和宣传是绝对必要的,对习惯于具象中获得审美冲动的受众而言,这是一种补充和升华。

  马一鹰 ∶

  孙新华∶

  拜读一鹰兄高论,学习并受启发。当下中国要推高抽象艺术的确要重视几点∶

  一、创作方式的突破,关键在研究后要摆脱西方的参照系。创作方式受思维认知、历史背景、文化语境、传播媒介等因素影响,对这些因素的认同和反叛是同等重要的,只如此,创作方式的突破才会具备必然的偶发性和偶发的必然性。

  马一鹰∶

  20世纪的中国有两次打开国门的经历,第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第二次是八十年代。国门一打开,各种思潮就涌了进来。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尽管它在中国时沉时浮,但是它贯穿于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过程之中,并且不断深化、不断推进。现在的中国社会实际上已身处在一个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民族文化身份和本土的文化意识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抽象艺术在内的诸多艺术形式均未能将本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良性地有机结合,现代主义运动并没有得以良好地持续发展,中国抽象艺术和其他诸多艺术形式一样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核心问题是如何摆脱西方的参照系。

  孙新华∶

  二、对个性的推荐和维护是对整体社会性或所谓主流价值的分庭,随后艺术个性才会有上升到抽象或高级抽象的个人及环境空间。

  马一鹰∶

  艺术表达与表现的形式之美,往往极具“个性”色彩,源自创作个体对生命的体验,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在于它的自我超越〔增长〕,任何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之美,都携带着时代的文化特征。

  这一文化特征又恰恰是与时代的生活方式、节奏,以及文化条件的背景休戚相关;如果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仅有“苦行修僧”之虞,更与今人的审美标准所基于的生活方式、节奏以及文化条件的背景不相符合。

  孙新华∶

  三、尽可能扩大抽象艺术的表达范围,什么当代政治、军事、经济、正统文化、市民文化、传统意境、现代思潮,什么表现性抽象、形式抽象、结构抽象、写实抽象、抽象写实,或者什么高级抽象、幻觉抽象、错觉抽象等等不一而足,全可表达和抽象试验一番。没有规范和过于严格的理论推理,多半是直觉式的创造性的表达。当然,这是对具体作品而言,对抽象艺术的理论探讨和宣传是绝对必要的,对习惯于具象中获得审美冲动的受众而言,这是一种补充和升华。

  马一鹰∶

  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在于它的自我超越〔增长〕, 但艺术作品要实现这一价值必须依靠具有哲学意义的艺术批评。

  审视当前艺术批评,它呈现出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批评的缺失,一是批评的过剩。这是媒体化批评不可逃避的结局的一体两面,我们很难听到哪位主流批评家真正发出了属于自己的“越轨”的声音。

  一个真正能够行使批评的自由和履行批评的使命的批评家,必然是独立于媒体之外的自主的个体;而一个真正独立的批评家,是真正深入作品,并且从作品中发掘深刻而真实的人生经验和意义的批评家。

  一个真正的批评家的声音是天然地具有反媒介的品格和意义的。

  曹光利 ∶

  才气超纵,气震筝鸣。落笔花开,情郁神雄。祝好。

  萧也 ∶

  抽象艺术靠边站的状态既有体制的问题,也有艺术家们自身的认识和态度问题,虽然我们很难改变体制,但改变自己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

  想当年当代艺术被主流圈排斥、打击的状态比抽象艺术靠边站的状态要残酷得多,但人家靠着坚强的意志,学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闹革命的精神、信念、战略、战术,团结奋斗,终于革命成功,成就了今天的光景。

  从当年的艺术反革命成了当今中国当代艺术院的中央常委,成了名正言顺的艺术革命的最高领导人。

  回过头来看看抽象艺术家群体的现状,老一辈抽象艺术家们大多是一种玩的心态,不仅玩艺术,也玩人生。

  我熟悉的一些艺术家们他们很满足于一张画能卖十几万元钱能满足肉体需要的状态,从来不去思考把抽象艺术做为一个事业来追求的问题,一旦有点名气就很骄傲,对后辈们不屑一顾,中国人的丑陋真是表现到每一个角落。

  也有很多艺术家对抽象艺术的认识非常朦胧,不能认定抽象艺术的价值,昨天还有一个艺术家给我留言∶我是不会画写实不得已才来画抽象的,象这样的艺术家恐怕有很多,如果连艺术家自己都不能认定自己艺术的价值,人家怎会认定你的价值呢?

  抽象艺术必须首先改变那种胡涂乱抹都能成抽象艺术的观念,要增加画面技术制做的难度,抽象表达不一定只是平面的,要考虑往立体的、多空间、多种观念、多种思维杂交生发的状态发展。

  如果抽象艺术家们想把抽象艺术做为事业来做,就得赶快行动,首先是团结起来,形成一个以雅昌网认识的抽象艺术家们为主体的群体,向当年的当代艺术家们学习,坚定地往前走,一定会有新天地,大家一定要认识到∶整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相加的力量。

  彭朝 ∶

  精彩!

  萧也兄一语中的。当下的中国本土抽象艺术的普及化运动,实质上是在85风潮之后的中国艺术领域的又一次“再现代”。当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成功,实质上就好比是中国文化的“洋务运动”,而当下的中国本土抽象艺术的普及化运动,亦正是一鹰兄所提及的中国文化的“维新之运动”。只不过是昔日的“当代艺术”,在取得其所谓的“革命胜利”的同时,逐步的成为了一种既定的所谓“传统”,逐步的被所谓的“主流”所接纳,从而丧失了其原有的文化的“质疑精神”与“反叛理念”。从而成为了所谓的“被招安了的中国当代艺术”。而当下的中国本土抽象艺术运动,实质上是继承了昔日的“革新先锋”们。“反叛”与“质疑”衣钵的中国文化“现代之现代”的实质延续。

  正如老兄所言,当下的中国本土抽象艺术运动,最为首要的,是需要一种相对完善的哲学理论体系。其次,则需要无数的抽象艺术家们严谨的学术姿态。真正的抽象艺术家们绝不会是放浪不羁的“伪艺术”。他们不会满足于一张画能卖十几万元钱能满足肉体需要的状态。而是在追求一种心灵的空静之状态。真正的抽象艺术家们绝对不是游戏人间的道士,他们似乎更加倾向于是一群虔诚的基督徒,或是一帮四大皆空的和尚。严谨的生活与学术姿态,使得真正的中国本土抽象艺术家们,将“抽象艺术”作为了一种灵魂深处的信仰。

  萧也 ∶

  彭朝老弟说得极是,中国抽象艺术目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老弟所说的二个问题∶

  一是艺术价值定位,这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抽象艺术是只追求纯形式创新呢还是追求一种新的抽象精神?换句话说就是从文化高度去定位抽象艺术呢还是纯视觉形式游戏,这个问题的思考关系到抽象艺术的质的飞跃,要有一个明确的审美理想和理论,要与以前的抽象艺术形态和精神拉开距离。

  二是以一种持久的运动的方式推进抽象艺术的发展,全方位的介绍推广抽象艺术,渗透到各种媒体,让大部分人都知道抽象艺术,提高抽象艺术知名度,在目前中国文化圈里及受众习惯心理方面看,以运动的方式去推进一个事件的发展还是很有效果的,不要等着画廊、推广公司来做推广,如果能把网络媒体很好地利用起来,效用就己经很不错了,不要把适当的宣传介绍等同炒作,也不要把炒作妖魔化,不要把推广与艺术对立起来。

  其实只要你把两种不同的工作性质和状态分开,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方面就是艺术家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因为运动推广是一种需要很多艺术家参与的整体行动。

  彭朝 ∶

  有道理,关于中国的本土抽象艺术自身的定位问题,是一个最为首要的核心之关键。确切的说,也就是要为中国本土抽象艺术的发展,逐步的形成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及长远规划。正如萧也兄所言:要有明确的审美理想及一整套的相对完善的指导理论。要从本质上明确中国本土抽象艺术发展的核心理念。从而将其上升到一种社会文化的学术高度。而不能单纯的将其作为某种文化的附属表现形态来看待。

  关于中国当下的抽象艺术的普及化运动,这种对于本土抽象艺术的推广与全方位的介绍。首先,是有别于单纯的个体艺术形态的“炒作”相区别的。第一,当下的中国本土抽象艺术的普及化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有着系统化的理论基础的一种文化的普及。他与单纯的“哗众取宠”的以“利益”为目的的所谓的“炒作”,在目的性上是截然不同的。抽象艺术的普及化运动的实质,在于对中国本土抽象艺术理念的普遍性的宣传与推广,推广的是一种文化理念,而非个体。其次,这样的一种学术理念的推广与普及,普及与推广的目的,在于实现中国文化学术探讨本身的民主化进程,即让尽可能多的人们参与,了解,并亲身体会到中国文化学术的探讨与争论。并由此推动中国文化学术批评自身的全面进步。第三,正如萧也兄所言:中国本土抽象艺术的普及化运动,实质上是一种“以持久的方式”向前推进的“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的普及运动。其理论研究的核心实质,实际上依然在于中国文化自身的这样的一种“现代化”之后的“再现代”运动。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实现中国文化自身的这样的一种不断地“现代下去”的进程。

  马一鹰 ∶

  萧也老师以清晰浅显、通俗易懂的方式对面前中国抽象艺术靠边站的原因做了简单概述,同时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行动、发展方案。真棒!特别有意义!强烈支持!

  我将萧也老师的观点及发展、壮大抽象艺术的行动建议、方案再总结、延伸一下,与诸位同志、同仁继续探讨,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中国抽象艺术靠边站的原因∶

  1、体制的问题∶

  A、中国美术界的主流艺术方式仍然是现实主义风格,这不仅体现在官方的美展,也体现在今天艺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中。

  B、官方的审美趣味、潜在的市场因素和媚俗化的大众审美取向。

  C、观众、某些批评家、理论家对抽象艺术的排斥和批评。

  2、批评家的问题∶

  A、在部分批评家的眼中,抽象艺术所遭遇到的责难远比在观众那儿严重。

  B、由于没有新的方法论作为支持,大部分批评家依旧无法逃离西方形式主义批评的魔咒,总是将抽象艺术先入为主的界定在“形式终极”的陈词滥调中。

  C、抽象艺术既让他们长期形成的批评话语失效,而抽象的形式也阻碍了他们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

  D、中国批评界的主流批评话语和评判艺术作品价值高低的标准总是围绕着现实主义的艺术形态。

  3、艺术家们自身的认识和态度问题∶

  A、对抽象艺术的认识非常朦胧,不能认定抽象艺术的价值,自认为是不会画写实不得已才来画抽象的。

  B、如何超越现代主义阶段“形式主义”的边界,摆脱掉入“装饰艺术”的泥潭?

  C、老一辈抽象艺术家们大多是一种玩的心态,不仅玩艺术,也玩人生;满足于一张画能卖十几万元钱能满足肉体需要的状态,从来不去思考把抽象艺术做为一个事业来追求的问题,一旦有点名气就很骄傲,对后辈们不屑一顾。

  二、中国抽象艺术发展、壮大的行动建议、方案∶

  1、技术上∶

  A、改变“胡涂乱抹”都能成抽象艺术的观念,增加画面技术制做的难度,抽象表达不一定只是平面的,要考虑往立体的、多空间、多种观念、多种思维杂交生发的状态发展。

  B、从文化高度去定位抽象艺术呢还是纯视觉形式游戏,这个问题的思考关系到抽象艺术的质的飞跃,要有一个明确的审美理想和理论,要与以前的抽象艺术形态和精神拉开距离。

  2、思想上∶

  把抽象艺术做为事业来做,不是玩玩闹闹的心态。

  3、方式上∶

  A、以一种持久的运动的方式推进抽象艺术的发展,全方位的介绍推广抽象艺术,渗透到各种媒体,让大部分人都知道抽象艺术,提高抽象艺术知名度。

  B、目前中国文化圈里及受众习惯心理方面看,以运动的方式去推进一个事件的发展还是很有效果的,如果能把网络媒体很好地利用起来,效用就己经很不错了,不要把适当的宣传介绍等同炒作,也不要把炒作妖魔化,不要把推广与艺术对立起来。

  C、努力、快速地形成一个发展、壮大势态。

  4、行动上∶

  A、主动出击,不要被动等待画廊、收藏家、策展人、推广公司的发现、提携、推广等。

  B、总结当代艺术成功经验、学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闹革命的精神、信念、战略、战术,团结奋斗。

  C、赶快行动,团结起来,形成一个以雅昌网认识的抽象艺术家们为主体的群体,向当年的当代艺术家们学习,坚定地往前走∶整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相加的力量。

  D、运动推广是一种需要很多艺术家参与的整体行动。

  彭朝 ∶

  以“重识历史”这一活动为代表的这样的一种完全开放,自由,平等的学术讨论与表达模式。实质上亦是当下中国艺术学术领域的一场巨大的革新运动。网络作为一种公共舆论的载体,一方面避开了传统艺术体制之下的种种对于非“官方”艺术形态理论研究的限制,从而真正的实现中国艺术学术领域的这样的一种“学术的全民化运动”。另一方面,亦真正的实现了这样的一种“不拘一格”的完全的表达模式的革新。从而为前文中所提及的“中国文化的系统化的全面复兴”的大门,打开一道细细的缝隙。中国文化学术领域的“维新之运动”,客观上亦正需要这样的一种以学术的民主化,全民性为核心的现代主义的文化的普及化运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