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艺术品背后是贪婪的人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4日 06:57 证券日报

  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以下简称“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交易制度应该说确实是艺术品证券化的一种创新,把艺术品分成同等价值的份额来交易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但是由于其疯狂的价格,一时对于艺术品证券化诟病颇多。但就此否定艺术品份额交易却为时过早。

  疯狂的艺术品

  提到文交所,总使人想起,在30个交易日内,文交所号称“开所交易”的白庚延2幅画作股票能由发行价仅1元上涨到17元以上,涨幅超过1600%?白庚延的《黄河咆啸》和《燕塞秋》两幅作品被疯狂炒作身价近亿。让人们联想到的只是“疯狂”二字。

  资料显示,白庚延,祖籍河北景县,1940年出生,天津美院教授,2007年11月15日去世。是我国较有名气的国画大师。

  在《黄河咆啸》和《燕塞秋》两幅作品被疯狂炒作之前,2011年,上海中天拍卖机构于苏州某拍卖行的新年拍卖行中,白庚延的同名作品尺寸略小的《燕塞秋》仅以6.38万元成交。而2007年同名的,也是尺寸略小的《黄河咆啸》拍卖价格也仅为29.7万元。那么,只是尺寸不一,为何并非如此稀缺的作品,价格相差如此之大?为何文交所挂牌交易的艺术品股价能这般大涨?

  这也让笔者回想起,2010年嘉德秋拍上,张大千的《太乙观泉图》,被公认为是张大师临古创作高峰的画作,最终拍得价是4032万元;齐白石的《花果四条屏》,在众多收藏家的极力追捧下,最终以4760万元高价成交。当时在收藏界均已是“天价”。但在文交所里上市的白庚延画作市值却超越张大千、齐白石这样大家的经典之作,这里面的泡沫之大可见一斑!

  然而疯狂并不仅限于这两幅作品。3月11日文交所第二批8个品种一经上市,再次封在涨停板上,而且一直到4月1日每个交易日都是无量涨停。

  这些艺术品经过文交所的炒作,价格直线上涨,真正受益的肯定就是艺术品的持有人,而广大投资者承担的或许只是巨大泡沫带来的风险。

  风险与利益

  有人质疑为什么文交所竟然只是房地产民企控股的股份公司?为什么文交所自己又是规则制定方,又是交易方?为何文交所短期内连续更改规则,改变开户制度?

  其实,会不会有巨大的泡沫风险和文交所是否民企没关系,和股东是不是房地产商也没关系。要说有关系的,只能说和艺术品份额交易的游戏规则本身带来的巨大利益有关系。

  投资者由于对这种产品的不熟悉和本身希望赚钱的心理所影响,盲目追随推动交易的行情,这种现象非常不正常,很有可能在短期内上演大崩盘。最终广大投资者品尝到风险,而获得巨大利益之人却转战另一个市场了。

  探索之路

  现在,艺术品份额交易仍是摸着石头过河。文交所现在还很不成熟,现在如此疯狂炒作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还未成熟却先倒下。

  但是就文交所本身的创新而言,原本应该推动艺术品市场的社会化和大众化的。艺术品金融化也很有可能是未来艺术品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笔者期待学术界、业内人士和政府相关机构一起深度观察,制定规范,学习和引进比较成熟的机制。更期待着艺术品份额交易这一新生事物逐渐走向成熟,不断的自我完善,为我国艺术品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