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期关于黎雄才代表作品的评论摘录(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4日 08:30 大洋网-广州日报

《书法》1964年 《书法》1964年 《森林 》 144×76cm 1979年 《森林 》 144×76cm 1979年

  一、江丰《四年来美术工作的状况和全国美协今后的任务——在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四年来,美术创作的质量也逐步有一些提高,产生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在形式和风格方面有独创性的作品,如油画《开国大典》(董希文作)、《森林》(黎雄才作)……以上作品,在美术界和群众中都有良好的影响。”

  (《美术》一九五四年创刊号)  

  二、江丰《美术工作的重大发展》:“长期陷于模仿古人的作品而缺乏生气的一般的国画艺术,也已有显著的改进。不少国画家为了摆脱这种模仿的习气,根据‘推陈出新’的精神,努力学习现代的写生方法,尤其使我们感动的,一些老画家也改变了‘闭门造车’的作画方法,开始面向生活,面向实物,从现实的观察出发作画,描写新人物和新事物的作品于是就多起来了。这些作品,有力地推翻了认为‘中国画不宜表现现代事物’的保守观点,并成了承继我国古典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的良好开端。在这些年中,国画得到群众好评的有:叶浅予的《民族大团结》,蒋兆和的《写信给志愿军叔叔》,黎雄才的《森林》等等作品。”

  (《美术》一九五四年十月号页6)  

  三、王静《把国画艺术推向新的繁荣——记国画座谈会》:“溥松窗先生说:这次展览会比以前几次都进步,尤其在山水画方面进步较快,花鸟画更成熟了。他认为有一种类型是能较好地运用传统技法来反映现实的。如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就是一方面采用了传统的技法,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吸取了外来的东西而创作出来的作品。”

  (《美术》一九五六年八月号页8)  

  四、周湘《画是无声诗——谈谈山水画的推陈出新》:“在山水画的推陈出新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五十年代初,就有一些美术工作者开始以传统的笔墨去描绘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和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改造大自然斗争,如《移山填谷》、《武汉防汛图》;随后又有一些画家力求在山水画中体现毛主席诗词的崇高境界;不少同志用各种绘画手段赞美革命圣地的自然景色,歌颂‘当代愚公’在改天换地的英勇斗争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不断开拓新的表现领域,思想境界不断深化。所有这些努力,都为山水画的推陈出新迈出了前进的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山水画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把旧中国封建末代文人僵死冰冷的山水八股远远抛在身后。”

  (《美术》1977年第6期)  

  五、徐燕荪《进一步发扬国画的优良传统》:“(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展出作品中最使我重视的是黎雄才画的《武汉防汛图》长卷,他这幅画,既反映了新社会人民以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的伟大气魄,同时还成功地运用了国画传统的技法,不止说明了主题,并且是增助了画面上的美丽,这是为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所爱好的民族风格的美丽,找不出舶来的气息。在全幅画中,他用渴笔为主,烘染为从,疏密相间,轻重适宜,他不以琐碎事物影响整个画面,在处理全局时能着重整体效果而放松了局部的经营,运用微妙,实密似疏,举重若轻,似疏实密,他是如何从国画基础上运用自如地表现生活。我特别提出:他在画面上渴笔蘸墨迅扫而成的电杆电线,不但不觉生硬,而且能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有人说他在这幅画中处理两个不同境界的联系方法,都是用丛树来衔接,近似雷同,可是据我个人仔细地观察,不但没有找出这个毛病,转而觉得他所画的几段丛树,都起着如乐章的节奏效果,我们可以分别地以这几段丛树各为中心分向两边伸展一段,再整个地观察一下,它可以回答我们,它们是一段一段的好画面,而各自具有各一段落的构图章法,这就足以证明它没有丛树衔接的死方法、死套子。”

  (《人民日报》1956年7月19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