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言平:文化窃贼比文物盗贼更可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6日 11:05 橙网-重庆时报

  本报评论员 时言平

  几个蹩脚的业余小蟊贼,临时起意,导演了一出故宫惊天失窃案。本以为,案件伴随着北京警方迅雷不及掩耳地告破,以书写京畿卫士们的一段“传奇”而终结。岂料拔出萝卜带出泥,这样一个文化重地,竟接二连三爆出文化乌龙闹剧。

  先是故宫向北京警方献锦旗出现白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撼”与“捍”虽然音同,但是放在这儿意思确是截然相反。但故宫对此不以为意,凭借着在文化上的威权,竟然信口胡诌:“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让人惊诧之余,更是对文化的沿袭充满忧虑:某些人依靠威权在文化上“颠倒黑白”,文化很可能再一次遭到毁灭性的重创。岂不知,秦时焚书坑儒和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浩劫,至今依旧是文明深重的隐痛。

  而厚重的“撼”字折射出来的霸道,也许正为之后浮出水面的“建福宫事件”设置了铺垫。故宫建福宫被爆出成为豪华私人会所,正应验了“文化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猜想。尽管故宫方面矢口否认,但在围观时代,终究敌不过“有图有真相”:前天,一名知情人爆料,他与百余名长江商学院CEO班学员均收到一份徽标为紫禁城建福宫的《入会协议书》。他透露,故宫下属的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公司表示成为会员可享受在建福宫宴请、开会等服务。会员需按期交付年费。(5月15日《新京报》)

  由此,我们会发现,文化对于某些文化利益集团而言,不仅仅可以“颠倒黑白”,更可以进行“文化贩卖”。恍惚间,故宫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俨然异变成了管理者的私产。如果说,那几个业余小蟊贼偷窃走的仅仅是几件文物,那么故宫的管理者们何异于监守自盗。这种对文化明目张胆甚至招摇过市的窃取,让人无奈更让人寒心。小蟊贼偷窃会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警察抓捕,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但这些文化的监守自盗者呢?这种无风险偷窃恐怕正是他们肆无忌惮的根源所在。

  建福宫变成豪华私人会所,不仅仅是故宫遭受商业浸染那么简单。更为可怕的是,在浮躁的文化炒作之风下,权力者和管理者已经成为破坏文化、贩卖文化的急先锋。以建设文化之名破坏文化,以管理文化之便贩卖文化,文化正是在这样的监守自盗中走向没落。故宫作为文化重地,它的皇室文化被包装后,贩卖成为某些商贾权势的尊荣享受,利益集团依靠这种贩卖赚得满盆满钵,高端消费者也从中找到了至尊享受,只是这笔历史文化遗产继承者的国民,只能无奈地愤怒和悲伤。

  文明的沿袭正在进行着一场“文化苦旅”,这段苦旅最可怕的不是时间的大浪淘沙,也不是文物盗贼的窃取和掠夺,可怕的是承担着文化保护的权力者和管理者打着发扬的旗号监守自盗。文物被窃取和掠夺之后,可以花高价拍回收购,而如果文化和文明被篡夺和窃取,恐怕难以失而复得。建福宫变成豪华私人会所,实际上便是管理者对文化监守自盗式的包装贩卖,而这样的贩卖无疑是在糟蹋文明、泯灭文化。

  “文化苦旅”不应该是口头上的矫情,而是对文化实实在在的尊重和敬畏。缺少敬畏之心,就不会懂得珍惜,管理者也就很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变成文化窃贼,大发文化财。不仅故宫如此,各地“名人故里”之争皆是如此。甚至当前的一些文化名人,和故宫的管理者殊途同归,打着为文化卫道的名义,穿着光鲜的文化外衣,对文化和文明饱含热泪,可实质上不过是为自己谋求财富和声望的文化窃贼和文明贩子而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