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好比看医生 要知道病原找准医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4日 07:32 天津网

  近些年,文物艺术品已经继房地产、股票之后成为又一个投资热点,社会上鉴藏风尚十分流行,各个阶层的人们纷纷加入鉴藏群体,电视“鉴宝”节目也随之大量出台。然而,这些“鉴宝”节目往往过度宣传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投资功能,只注意提示观众关注藏品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乃至遮蔽了它们的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这样的节目,名为“鉴宝”,实是“鉴钱”,对人们的收藏观、社会的价值观是一种可怕的误导。

  多年来,几乎每天都有熟悉或陌生的朋友让我“鉴宝”。他们让我看过的各类“藏品”,从字画、玉器、瓷器、家具到成扇、紫砂壶、砚台、铜墨盒,不止数万件,但总的印象是真品少,珍品更少。久而久之,我也为持宝人总结出一些怎样参与“鉴宝”的门道儿,而这些经验与患者找医生看病好有一比。

  患者,要知道自己的病源;持宝人,也要知道宝物的来历。

  生了病,虽然要到医院经过医生诊断才能确定病源,但是患者也应该多少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大概知道自己的病因。比如得了感冒这样的常见病,是吃出来的、穿出来的、坐出来的还是熬出来的,患者会有个基本的感觉,并会将这个感觉提供给医生,以利医生诊断时参考。同样,家里发现宝物,也要知道它的来历。有的持宝人在家里偶然翻出一件旧东西,就如获至宝,想拿到拍卖会上立马卖个高价。他不知道那只是一件普通的旧物,没有任何文物价值。其实他应该想想,他家几代都是平民百姓,根本没有财力和眼力去买珍贵的文物,先人留下的都是些旧时常见的生活用品,放到现在仍然不值钱。老话说“祖宗显灵,坟头冒烟”会给家里带来财富和好运,但也不可能所有人家的祖坟都冒烟呀。还有一些收藏爱好者总想捡个大“漏儿”,想通过这种方式“一夜暴富”,快速实现发财梦,这也是缺乏清醒的自我认知的非理性表现。此外,购买文物时还要做到知己知彼,尽量了解对方的来历。很多靠赝品赚钱的骗子都把自己说成是历史名人的后代,把假货说成是传承有绪的宝贝。在前不久举办的一次文物鉴定会上,一位北京女藏友让专家为其收藏的一件“官窑”瓷器“掌眼”,没想到鉴定结果却令她大失所望。鉴定专家告诉她,那是件赝品,没有收藏价值,顶多值200元。它底部虽有烧制的“官”字,看似官窑标志,但古代真正的官窑一般不带“官”字。很多藏友过于迷信瓷器上的字迹,把它们视为真品的标志,以致屡屡上当受骗,其实他们就是吃了不了解文物的来历、不清楚卖方的底细的亏。

  患者,要找准医生;持宝人,也要找准鉴定专家。

  生了病,都想快点儿治好,彻底痊愈,但是也要量病寻医,不要“小病大治”。有些患者即使是头痛、发烧等寻常小病,也要长途跋涉到大医院去看,以至于大医院门庭若市,而基层小医院则门可罗雀。更有些患者不仅认头忍受大医院漫长的排队、拥挤,而且专门爱挂专家号,甚至托关系直接找院长看病。其实,看一些小病、常见病、慢性病,在街道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比在大医院要方便得多,小医院的医生在诊治上可能更有经验,更见成效。鉴定文物也是同样的道理,朋友托我找专家鉴定文物,我进行“初诊”后,一般的文物我就介绍到国有文物公司或正规的拍卖公司去鉴定,因为这些单位的鉴定人员见的东西多,又了解市场情况,鉴定起来比较简便快捷;至于那些比较珍贵的文物,或者类似“疑难病症”的确有争议的文物,我会推荐到国家文物鉴定部门请专家鉴定。最难应付的是那些“半瓶子醋”的持宝人,自己的藏品本来很一般,是开门见山的大路货,却总认为其价值连城。他们找过很多专家鉴定,但就是死活不信专家的话。他们口气大得很,一张嘴就是:“天津没有识货的,你往北京给我找真正懂行的专家看看。”“这么好的东西我不在天津拍,拍也拍不上价儿,你帮我找佳士得、苏富比拍吧。”有的藏友简直就是“乱投医”,前几天报上不是登了一位患者误投庸医,花了三万九“治”掉四个脚趾的事情吗,收藏界也有这样瞎找乱撞的“患者”。一位藏友淘到一枚市场价格仅在千元左右的古币,却梦想发财,鬼迷心窍地找到一家拍卖公司的“鉴定专家”。对方“鉴定”后告诉他:这枚古币如果拍卖,估价在50万元以上。藏友当时就乐蒙了,于是就交纳了巨额“服务费”委托拍卖公司进行“拍卖”,结果自然是多次“拍卖”,多次流拍,“拍”了几年也无人问津,而这位藏友却白白搭进去几万元钱。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钻进了对方事先设好的圈套。患者找错医生,耽误的是病;藏友找错专家,白搭的是钱。

  还有一句附言:多好的文物鉴定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因为专家也是人。正如多好的医生自己也有生病的时候,因为医生也是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