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莫为尘俗所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2日 08:44 人民网-江南时报

  收藏本应是一种高雅的精神追求、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化。收藏家本应是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追求者和受益者。当今之收藏却不尽然。

  现在,无论是从事高端收藏的,还是从事低端收藏的,大多在劳碌并焦躁着:参加拍卖会的,预展前要埋头几十本图录,为了寻找心仪的藏品,更畏于拍卖公司“不保真”的市场规则,反复研究、甄别,拍卖现场一坐便是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却不一定有所斩获;逛“鬼市”的,穿梭于人海,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摊位和古玩间搜寻,一旦确定目标,口舌之战便随之拉开,淘到的却绝大多数不是真的宝贝;逛画廊的,面对艺术形式多样的作品、不甚了解的作者,虽然环境清雅,耳边响着画廊经理的详细推介,心里却一片茫然,最终收购的常常是重复创作的行画;家有所传的,带着藏品四处奔波,只为求专家鉴定其价值,得到的大多是以年代论价钱的鉴定证书……耗神、耗时、耗资,但常常一无所获。

  场面混乱却未影响市场业绩斐然。法国媒体全球艺术品市场信息网近期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已经迅速赶超英美,跃居全球第一!作为不折不扣的发展中国家,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遥遥领先,让人不知该为之雀跃,还是该为之忧思。

  从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现状看,其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一个收藏市场,如果30%是投资者,70%是收藏者;30%是高价艺术品,70%是平价艺术品,便处于一种相对健康稳定的市场状态。但在中国,这两种比例却都是相反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甚至超过了80%!那些有着强大经济后盾的后起之秀——许多都是非专业机构,在行家里手一招一式的指导下,成为了收藏界的生力军,在世界范围内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天价”。

  过分逐利的投机行为,让高雅的收藏变得比赌博还要凶险。为了低价买入,高价出手,爆炒的手段层出不穷,艺术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频繁倒手,藏友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盲目跟进,投资与收藏倒置,价格与价值倒置……这一切不但打乱了中国原有的收藏秩序,也在扰乱着原有的国际拍卖市场,破坏着中国传统的收藏文化。

  有人憧憬中国的投资性收藏向西方的消费性收藏转变的到来。窃以为,中国收藏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性的消费,中国传统的收藏正是研究性收藏,除去对个人性情的陶冶,收藏更多的应该是对历史的敬畏、对遗产的保护、对文化的梳理。李清照在为《金石录》所作的《后序》中,描写她与丈夫赵明诚研读藏品时的情景:“每获一书,即共同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中国收藏的复兴是否应该多一点这种大道,而少一点俗气?

  徐红梅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