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回艺术想象的集体权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5日 07:47 东方早报

  时代的噪音

  张铁志  

  一位艺术家说,这可能是台湾战后艺术界最大的集体抗争。

  这个集体抗争倒不是艺术家们一起站出来上街头,而是以不同形式,一波又一波地挑战官方政策以及文化治理模式。

  五月二十二日,艺术记者吴牧青去台北市立美术馆(简称北美馆)前抗议台北市文化局长谢小韫女儿担任艺术总监的“环球策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包下许多北美馆的特展,有利益输送嫌疑。当天知名艺术家或策展人如陈界仁、徐文瑞、林宏璋等近百位都加入联署。次日,吴牧青被不明人士殴打成伤。

  就在同一时间,由民间艺术界人士成立的“台北当代艺术中心”在网上公布一份视频,在影片中文建会(台湾当局最高的文化主管机构)主委盛治仁以傲慢的姿态表示不愿与视觉艺术界沟通。这是该中心一系列攻击行动的第一炮。

  五月二十九日,艺术文化界人士成立“文化诸众联盟”,针对台北市文化局长与美术馆的诸多争议,发起联署抗议。

  这一连串抗议行动不只是针对这些特定事件,而是反映出艺文界长久以来对于官方文化政策的不满。这些不满主要在于两个层面:一面是官方艺术与文化政策的新自由主义思维,另一面是文化政策高度为政治服务的性质。

  就前者来说,过去数年,各地政府开始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当作一门好生意,而窄化对于文化与艺术发展的想象,缺乏长期累积性的做法。2007年郝龙斌担任台北市长以来的文化政策,尤其北美馆的做法,就是这种思维最典型的例子。该年,在文化局长李永萍的推动下,修改了《台北市文化局及其所属机关与其他机关合作办理活动实施原则》。从2009年起,北美馆开始与民间公司“合办”大型商业特展,如2009年的“世外桃源:庞毕度中心收藏展”、“皮克斯动画20年”和“蔡国强:泡美术馆”;2010年的“马内到毕加索:费城美术馆经典展”和“永远的他乡:高更”;2011年3月初开展的“莫内花园”等。

  这些展览的个别问题不大,但北美馆如此频繁举办特展背后反映的思维,是官方把美术馆的参观人数当作美术馆的主要使命。而由“民间策展公司”出资和以获利为导向的商业“特展”,其实是牺牲美术馆主体性,让美术馆成为私人企业赚钱的卖场,甚至可能图利特定厂商。

  的确,2011年,四次特展的合作单位,都是同一家民间公司,亦即“环球策展股份有限公司”暨“环球印象国际有限公司”,而文化局长谢小韫的女儿就任职于此公司。

  在这些利益纠葛以及市场思维的背后所呈现出更严重的问题是,公立美术馆原本应有的功能如培植在地艺术生产,培养民众对艺术的多元认识都被严重压抑。以陈界仁、徐文瑞等人为核心的文化诸众联盟更担心的是,“一旦这种官方与‘民间策展公司’合办商业‘特展’的模式,被各地文化机构视为效法的对象,这将会引发一场对台湾在地艺术与文化发展,进行‘文化灭绝’的灾难。”

  其次,艺术家们批评文化为政治服务是因为,去年北美馆举办的高更展和莫内展都是文化局为了配合花博而大力推动的特展(北美馆就在花博展区旁)。一个台北最重要的美术馆所举办的展览竟然只是为了政府的政治计划,确实是会让高更掉眼泪。而台北当代艺术中心对文建会主委盛治仁的批评,是认为他这个和艺文界素无渊源的政治学教授之所以担任主委,不是为推动文化发展,而是马英九二零一二大选的政治布局,和推动今年“辛亥一百年”的各种庆祝活动。

  文化当然离不开商业与政治力量的形塑,文化力量也总是试图在这两者的拉扯间寻求更大的自主性,但如今台湾的文化政策却彻底成为商业逻辑和政治逻辑下的牺牲者。来自民间文化艺术界的集结抗争,正在为台湾的文化力量寻找新的出路,希望重新夺回想象的权力。

  (作者系台湾媒体人、音乐评论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