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与文物犯罪有何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7日 16:30 中国商报

  编者按:

  日前,陕西省文物局下发《关于贯彻落实2011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要求文物系统的干部职工不迎合、不参与“鉴宝”、“寻宝”类活动,其目的是避免舆论宣传误导刺激文物犯罪的发展蔓延。

  这一举措引起了收藏界的关注。在众多收藏人士看来,尽管“鉴宝”、“寻宝”类活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与刺激文物犯罪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本期主持  刘礼福

  本期嘉宾:

  杨志刚:上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

  陈华棣: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

  黄振炳:上海收藏家

  这个举措明显动机不对

  黄振炳:在我看来,如果是为了避免舆论宣传误导刺激文物犯罪的发展蔓延,才采取要求文物系统职工不参与“鉴宝”类节目,那么这个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毕竟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相反,办得不错的“鉴宝”类节目,不但可以普及收藏知识,拓宽收藏者的视野,而且还能提升收藏者对文物的认知水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保护文物意识的作用。不过,不允许文物系统的职工参与“鉴宝”类节目,这个举措倒是值得提倡。

  现在的“鉴宝”类节目可谓良莠不齐,这主要与专家队伍有关。专家队伍混乱,容易误导收藏者,这是个事实。我主要收藏火花,所以对节目中出现的火花藏品很关注。我曾在一次“鉴宝”类节目中看到藏友请专家给一枚火花估价,内行一看便知这枚火花也就值个200多元,可结果这位专家却报出了几百万元的价格。这简直就是胡说嘛。

  专家未必是全才,可“鉴宝”类节目上的专家往往就变成了“全才”。一般这类节目会邀请三个专家,可研究瓷器的专家也要鉴定书画,研究家具的专家也要鉴定玉器,本来不懂,却什么都敢说,这就有点贻害观众了。

  另外,一些学院派的专家缺少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自然无法知道市场上真假收藏品的千变万化,所以也没有办法鉴定收藏爱好者手中千奇百怪的藏品。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哪怕是眼力再好的专家,难免也会犯错。

  现在,一些“寻宝”、“鉴宝”类节目冲着钱和收视率,时时报出“价值连城”的“国宝”问世的消息,这种舆论导向可能会让原本浮躁的收藏市场更加疯狂。我建议,这类节目应该多走市场,把专家和市场人士结合起来,再加上正确的舆论导向,节目才能走得更长远一些。

  需要“鉴宝” 也需要规范

  陈华棣:我也认为,不能将“鉴宝”类节目与刺激文物犯罪混为一谈。陕西省文物局的这份“意见”主要是采取措施打击文物犯罪,但防范文物犯罪要从源头上找原因,比如盗墓、大型工程建设出土以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与“鉴宝”类节目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不过,我倒想说的是,现在的“鉴宝”类节目确实也需要整治整治了。

  我曾参加过赛宝类节目。去了之后,结果发现,这类节目不仅没有人监管,而且也没有游戏规则,完全凭节目制作者的意愿和心情,说到底就是钱在说话。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这个圈子里不也出现了一些关于专家的“丑闻”吗?比如某博物院的所谓专家去某地鉴定。说是专家,结果发现原来是这个博物院的电工,此人略懂收藏,于是到处招摇撞骗。

  国家培养了专家,并给予他们职位和称号,结果一些所谓专家出来鉴宝,不仅收费而且胡言乱语,甚至违心地说话,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出面制止了。

  其实,收藏界是需要“鉴宝”、“寻宝”类节目的,它们可以快速而广泛地宣传收藏知识和文物保护;收藏界也需要专家鉴定,但是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现在一些“鉴宝”类节目开始有意识地宣传传统文化、普及文物知识,这个趋势是好的,但还远远不够。

  所以说,陕西省文物局下发的这个“意见”,前提不对,但这个时候对于“鉴宝”类节目而言不失为一个反省的机会。将一些不规范的“鉴宝”、“寻宝”类节目淘汰掉,让一些办得好的节目生存下来,从而让整个收藏市场也慢慢回归理性。

  与职业道德有关

  杨志刚:文博系统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文博系统的工作人员自己不搞收藏。我想,陕西省文物局明确要求文物系统的干部职工不迎合、不参与“鉴宝”、“寻宝”类活动的规定,道理跟这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有类似之处。

  这也与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如证券机构、基金从业人员不能自己开设账户、买卖股票证券和基金是一样的道理。其实,文博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该有这个底线,这也算是职业道德的底线。

  如今,“鉴宝”、“寻宝”类节目泛滥,而且鱼龙混杂,这类节目虽然普及了收藏概念、提升了收藏认知,但一些节目的宣传导向确实存在问题,比如突出投资回报、夸大藏品价值等等,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人原先并不知道什么东西能收藏、能卖钱,但现在通过“鉴宝”、“寻宝”类节目的宣传,发现连个核桃、石头都能收藏、能卖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类节目对普及收藏概念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为一些节目的舆论导向存在问题,所以也误导了一些人走入歧途。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问题是规范、提高这类节目质量,同时应该多宣传如何保护文物、欣赏文物,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藏品的价钱。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