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业现状剖析:问题出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8日 07:53 投资者报

  国内画廊业生存艰难,各方人士不遗余力地分析。其原因也无非是拍卖行市场二级挤压一级、国际画廊抢滩中国、艺术家为追名利单方毁约,国内藏家不成熟等原因。

  在本土画廊经营不善这个话题里,与一件艺术品最为相关的四个因素——艺术家、画廊、收藏家、拍卖行统统出现了。

  问题是不是被夸大了?或者既然行业生态如此恶劣,为何还要往火坑里跳?其实,除了藏家不成熟这点,其他情况放诸国外市场也是如此。经营画廊不是一笔好生意,关门大吉的也不只发生在中国城市,纽约街头每天都以放大的倍数在上演。《艺术新闻报》(The Art Newspaper)7月28日的新闻《结构性脆弱的画廊业》(Gallery System Is Structurally Weak)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并且此次矛头指向的不再是早谈不出新意的拍卖行和超级画廊,巴塞尔归来后,西方视线已经探查到艺术博览会和艺术品在线交易对传统画廊的挑战。

  有趣的是有画廊从业者指出画廊参观人数锐减,本地成交额下降,主要是因为私人收藏家现在都扎堆出现在亚太地区,若此说法当真,连上述藏家不成熟这一点都不能成为国内画廊经营不善的借口了。这个噩耗,让相关从业者估计更关心的是:国外画廊会否更加凶狠地抢夺国内艺术品市场。

  国内画廊业与国外同行相比,似乎相差了一个世纪,现在通过亚太地区藏家的兴起,又跑到了一起,滑稽地被人轧了一圈。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的成员,国内许多画廊并没有像美国参与工业革命那样,一齐享受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是在理念和实践上远远落后,好像一门心思要重走长征路。

  早在我们讨论画廊是否要采取诸如品牌推广这种艺术品行销方式之前,在实际行动上,国外许多成功的画廊经营者已经跳出画廊人的概念,进入画商的角色,思考何种行销方式更好,而在国内至今仍有人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一方面渴望在国际艺术领域分得一点话语权,崇尚安迪?沃霍尔,邀请村上隆,仰望高古轩和沙奇,另一方面对树立品牌这件事嗤之以鼻,甚至有人指责画廊沦为公关。这种观念上的老化引来一连串问题,最为突出的两点是资本问题和经营模式的问题。

  雄厚的资金是维系一家画廊生存的根本,资金的丰裕程度会影响到代理的艺术家的等级以及经营模式。画廊资金短缺自然无法为代理的艺术家进行足够的宣传,不能有效提升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地位,最后结果就是:吸引不到有价值的藏家,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如何筹集资金这就要看如何开展公关工作。单就经营模式而论,为自己定位也是一家画廊经营的题中之义,定位好大街画廊、主流画廊还是超级画廊,才知道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一家大街画廊永远只能站在艺术品市场之外;发掘了大量新人艺术家的主流画廊即使身在纽约、伦敦也不能指望靠一级市场赚钱,因为投入回报小、运转周期长,他们要靠接手二手买卖来获利维生;在这个行业中最终承担起形塑艺术史职责,并有良好收益的,当属超级画廊。有人说,越是高级的画廊越是闻不到钱的味道,但没人能否认那些顶级的天价艺术品最初来自他们。

  比起其他同行,超级画廊才是不折不扣的艺术商人,资金充足,人脉宽广,洞悉品牌行销的各种策略,随之对藏家发起积极攻势,也正是因为把握住了这些商道,超级画廊才得以腾挪闪转,跳出喧嚣外。而相比起他们,国内的画廊至今还没进入角色。

  (作者系财经史专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