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 疲于斡旋民意的故宫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09日 13:56 南方网

  四面楚歌或者就是这么个意思:比如故宫,在这个连下水道都修得很实诚的历史建筑里,却屡屡惊爆一些未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故事来,听得民众心潮澎湃又悲愤欲绝。8月5日有消息质疑,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创收”而私自拍卖了其馆藏珍贵文物,引起公众强烈关注。随后,故宫说“从未收藏过网帖中所称的五件北宋书札”,而最新回函则称,“由于征购上述文物的经费在当时未获批复,所以此项收购未实现。”该函件中称,两项购入书札的记录,则是“整理档案时,没有核对最终结果所造成的。”(8月9日《中国青年报》)

  故宫不在江湖,江湖中却处处流传着故宫的传说。从宋瓷破碎传闻到私卖宋书之说,从浸泡木制屏风之谣到私分票款悬疑……以故宫为主角的“史诗剧情片”连日上演,眼看着还大有“此剧绵绵无绝期”的意味。故宫的反应从来都是一致的:先否认,然后再寻找自利的证据;实在没法自圆其说的,就罗列出种种客观实情。十二米高墙之外,你永远只有听故事的份儿。

  凭心而论,故宫其实也不容易:失窃案的责任板上钉钉,一字之“憾”更令其斯文扫地,浩浩故宫,要承受多少诘难与压力?诘难来自民意,恰如网友所言,一件迄今千余年的无价瑰宝,没有老死在岁月的风尘里,也没有枉死在盗贼的毒手下,却死在了旨在“保护中华民族宝贵遗产”的故宫,叫人情何以堪?压力来自上层,“故宫窃案”是一扇不经意的门,给各方看到了其千疮百孔的乱象,其“捂盖子”的危机处理法则更有瞒下欺上之嫌,“上级”不可能不“震怒”——坚守自“损”或可原谅,居心不纯就难得体谅。

  陈凯歌曾说,“从溥仪被赶出宫后,故宫就不属于任何个人了,它属于人民。”那么,在“会所门”、“失窃门”等诸门洞开的今日,主人出来清点下自己的财物、反思下仆人的过失,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聪明如斯的故宫,其实很傻很天真——它不明白民意的“愤点”,于是虚与委蛇,于是李代桃僵,结果越陷越深、作茧自缚。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而合理的设想:如果在“失窃门”之后,故宫大方检讨自己的过失、及时回应民意关切、严惩自上而下的责任人、修缮沉珂如许的管理体制,甚至打开宫门,让事实与真相稀释民间的疑虑因子——那么,汹涌的民意还会“化愤怒为力量”、继而揭示更多不堪以验证“故宫有罪”的逻辑吗?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红会。最新一季的发展是:《博客天下》杂志副主编吴晨光在微博上爆料称,红十字总会的车库停着若干豪华公车,红会司局级以上领导每人两辆。此事无论真假,不过是又一个吸引公众死揪住红会不放的引信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谢故宫的“不配合”,感谢其有意或无意的诡辩与敷衍,正是在这样的博弈中,“全民总动员”才化为掘进真相的伟力,而今时今日的故宫,显然还未知未觉。有人问,故宫的危机公关何以在自媒体时代变得如此拙劣?这个问题看似技术,其实不过是个“艺术问题”。只须陈述一个事实,一切都豁然开朗:体制上说,故宫与其业务主管国家文物局,同属文化部管辖;故宫虽是正局级单位,比国家文物局低半级,但其院长属副部级待遇。权责错综暧昧,于是你就理解了:即便是那起著名的宋瓷事件,主管部门竟是“托微博的福”才拿到了正式调查报告。

  故宫说“五件北宋书札”纯属误会、笔误而已,如此轻飘飘的解释既不见责任,也不见反思,大致就是个“信不信由你”的意思。自查自纠的故宫、自监自管的故宫,高墙独院,朱门紧闭,纪检在外头、司法在外头、民意在外头、激愤在外头——只有真相,安静地躺在里头。(南方网编辑:东雪)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