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暴露专家难敌金弹的悲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0日 09:27 华夏时报 微博

  文/古月

  世间事真是无奇不有,只有你想不到的,绝没有做不到的。

  这不,人们一向视为国宝的金缕玉衣,现在也出现了山寨版,更离奇的是,这山寨版版主,还依靠顶级专家的鉴定证明,以金缕玉衣从银行里骗贷了10个亿。

  这件山寨版金缕玉衣,出自谢根荣之手。这个一度跻身中国富豪榜的浙江商人,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用手中的金钱,让几位中国文物鉴定界的大佬,为自己的山寨版金缕玉衣开出了24亿元的估价。参与这次鉴定的包括已故的史树青(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文祥(中国收藏家协会原秘书长)、杨伯达(故宫(微博)博物院原副院长)、杨富绪(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原主任教授)等。这些人,随便一个出马就不得了,更何况五“大牛”联袂出山。

  据媒体报道,杨伯达承认,他们当时就在装“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他说,如果是鉴定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肯定不能光看,必须要“上手”。就这样,隔着玻璃看了看,5位专家给这件“金缕玉衣”写了个文字说明,出了一个评估价:24亿。据悉,谢根荣给了专家们几十万的评估费。

  国宝级专家鉴定到手,这件山寨版金缕玉衣似乎就真的变成了国宝。谢根荣招摇撞骗的底气更足了,诈骗规模开始升级,最后从建行骗贷了10个亿。

  谢根荣“瞒天过海”不说,这件事最大的悲哀是,几位文物鉴定界的泰山北斗,因为几十万“出场费”而折腰。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再一次让专家群体蒙羞,更动摇了整个文物鉴定以及收藏行业的公信。所谓泰山北斗都被金弹击倒,做出如此荒谬的评估鉴定,那么,公众还能相信谁?中国民间收藏还有多少鉴定是真的呢?

  文物专家隔着玻璃看,然后大笔一挥做出天价鉴定;这与证券研究员不去上市公司调研,闭门造车在家里算出攀钢钒钛188元的天价估值,做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典型的脱离实际,不负责任。这说明,诸如此类的高级专家做出低水平甚至是没水平事情的现象,决不仅仅只存在某一个领域,而是广泛存在的现象。比如,不少大学的房地产研究中心,因为利益关系,甘心充当某些房地产集团的代言人,做出许多违背常识的研究结论。精英群体整体的道德滑落,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这些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很多,但最令人心痛的还是公信的缺失。人们以往视为最具公信力的群体,比如政府、专家、媒体,在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其公信力大幅受损,导致整个社会诚信度不断降低。除了自己,谁也不相信,似乎成为普遍心态,有媒体戏称,现在的老百姓成了“老不信”。

  在公信力下降的群体中,专家群体的权威下降,特别让人担心。现实中,少数专家受利益驱使丧失了公正立场,其言行要么莫名其妙,要么缺乏常识,要么狂妄悖理,丧失了一个知识分子起码的做人准则,在社会上影响极为恶劣,以至于有些教授被戏称为“叫兽”,部分专家被称为“砖家”。以专家为代表的精英群体从道德高地的沦落,相比较某些政府机关的以权谋私,对普通民众心理上的打击更大。毕竟,千百年来,知识精英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道德的化身,他们的堕落,实际上意味着这个社会在某些领域已丧失了道德底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实上,专家群体声誉的滑落,绝非始自今日。震惊资本市场的银广厦造假事件,发生在2001年。而让很多人齿冷的房地产代言人的言论,也是在过去十年间陆续出现。

  如果说,山寨版金缕玉衣事件中,专家们是应邀而去,因为出场费而信口开河,那么最近披露出的绿大地造假事件中,身为四川华源会计事务所所长的庞明星,竟然成为造假上市的主谋和策划者,就更加证明如今专家沦落到什么地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专家们果能如此,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社会幸甚!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