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交所到底缺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1日 08:36 中国企业报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兴起源于2004年,7年间,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成交总额已经是2004年的8倍之多,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达到20%,超过了股票和房地产投资。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逐渐改变了传统鉴藏观念,即使是卑微的草根投资客,参与艺术投资的热望也在蠢蠢欲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来。

  文化艺术产品的升温,也撬动了资本的流向,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一些鉴宝收藏类的电视节目也随即走红。与此同时,文化产权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权益拆分”的全新艺术品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文化艺术产品市场,但由于机制的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监管主体不明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文化产权交易所的前景并不明朗。

  日前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意在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届时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宏观政策或许能给中国文化艺术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

  遍地开花潮

  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准备兴建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本轮的“文交所”发展势头中,已经显现出“一省一所”的“春秋战国”局面。

  何谓“文交所”?

  “文交所”是“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统称。“文交所”从事的创新业务主要是文化艺术品的“份额化”,即以对文化艺术品实物严格的鉴定、评估、托管和保险等程序为前提,发行并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实物的艺术品份额合约。在交易所上市的文化艺术品包括书画类、雕塑类、瓷器类、工艺类等国家管理部门允许并批准市场流通的文化艺术品。文化艺术品份额合约挂牌交易后,投资人通过持有份额合约分享文化艺术品价值变化带来的收益。

  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彭中天说:“国家之核在创新,创新之核在文化,文化之核在产权,产权之核在定价。没有产权的文化必定空心化,没有产权的产业必定边缘化。”

  拿艺术品产权交易来说,“文交所”将数件艺术品打包成一个资产包,再将资产包的所有权拆分为若干等份。对于想参与艺术品投资,但无力购买整件艺术品的投资者来说,投资门槛大大降低了。

  投资收益并不是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全部意义,提供一种新型市场模式才是更关键的。传统的艺术品交易主要以拍卖、文博展会、文物商店和私下交易为主,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袖中交易”。“文交所”的成立为文化艺术品的供需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文交所”并非股市,但胜似股市。中国最早的“文交所 ”也诞生于沪深两地。

  早在2007年,沪深等地就提出建设“文化产权交易所”构想,但两年中均未出现大的突破。一直到2009年6月15日,国内首个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下简称“上海文交所”)揭牌,才掀开了“文交所”遍地开花的序幕。

  同年11月16日,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微博)(下简称“深圳文交所”)挂牌建立。上海文交所和深圳文交所在职能上雷同为“综合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并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综合”定位解释为:和文化相关的产权交易平台、产业投融资平台、企业孵化平台、产权登记托管平台。

  在深圳文交所挂牌前,还有一家文交所挂牌成立。2009年9月17日,天津文交所设立。

  2009年国内出现两大类文化交易平台并形成初步定式:一类以上海文交所为代表,属于专业化综合性服务平台;一类以天津文交所为代表,发行并上市交易拆分化的、非实物艺术品份额合约平台。随后中国所有成立的文交所,都以上述两类平台作为摹本和原则,无出其右。

  2010年,“文交所”开始在全国如野火般蔓延。2010年3月19日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收到了来自北京的一份名为《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指导意见”的下发,确立了“文交所”产业和法律地位。2010年国内先后开张了多家文交所:

  5月,号称“西部第一”的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

  11月,南方报业集团等投资创立的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

  同月,以天津文交所为蓝本,同样致力于文化艺术品“份额化”、“证券化”的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获批。

  目前,国内的“文交所”已有数十家,主要有:上海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深圳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都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沈阳文化知识产权交易所、郑州文化产权交易所、厦门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山东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潍坊文化产权交易所等。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准备兴建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在筹备之中,预计年内挂牌。本轮的“文交所”发展势头中,已经显现出“一省一所”的“春秋战国”局面。

  平台的力量

  2009年11月正式挂牌的深圳文交所,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交易登记、交易签约项目471宗,金额达85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文化产业市场规模超800亿元。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提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类资本对接。

  而“文交所”就是文化产权与资本对接的重要平台。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梅松认为,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市场的载体,就没有发展空间。设计交易、版权交易等,都是“搞产业的重要平台”。比如写一个电影剧本或者是电视剧本,通常的方法是朋友介绍,与制片方和导演见面。这种方法有局限性,是一对一的交易。今后的交易平台是“你这个本子的大纲构思放在平台上,制片方和投资方都会跟你谈,你是一对十、一对二十。”

  2011年4月29日,《大众日报》报道:“一单市场融资标的8000万元的文化产权项目,受市场冷落后虽调低融资目标至4000万元,仍无人问津。而不久前进入省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立即获得国内外资本青睐,产权成交溢价高达亿元。这让我省数千亿元文化产权存量和3500多个在建文化产业项目看到了产权流转爆发出的巨大能量”,“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大众报业集团、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共同出资设立的文化产权专业交易平台——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即将揭牌。”从中可以窥见文化产权交易所在资本对接上的能量。

  据悉,2009年6月成立的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2010年首度开展各类版权、文化专有权益、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以及为文化产业投资提供咨询、策划等服务,就实现交易额50多亿元。而2009年11月正式挂牌的深圳文交所,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交易登记、交易签约项目471宗,金额达85亿元;2010年6月成立的沈阳文交所,已有棋盘山文化产业示范园、丁香湖大型游乐公园、七星山文化园等52个首批进场挂牌转让或招商项目签约,项目涉及电影电视、文化创意、文化设施、书法作品、版权、发明专利等八个门类,总投资190亿元。

  “文交所”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金融资本,资本与文化对接爆发出的经济、社会效益亮点纷呈。

  不完全统计显示,为分享文化产权市场份额和利润,工商银行(4.15,0.01,0.24%)提供100亿元授信额进入深圳文交所资金池;民生银行(5.85,0.05,0.86%)则为深圳文交所发行金融理财产品;全球最大艺术品投资基金管理公司MOTIF也向深圳文交所提出战略合作意向。与此同时,一批国宝级藏品登上各地文交所交易平台,《画皮》、《美猴王》等在拍影视作品也纷纷在“文交所”亮相。

  反思“文交所”

  机制的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监管主体不明等都是中国“文交所”的掣肘所在。

  虽然“文交所”在一定程度激活了沉寂许久的文化艺术品市场,人们理应怀着宽容的心态去善待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对尚未成熟的模式进行反思。

  梅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艺术品交易所是新鲜事物,美国也只有商品交易所,还没有艺术品交易所。同时,业内人士也认为,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对象不具备价值创造的功能。现阶段份额化的泡沫不小,有着较大的市场不稳定性并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投资者需谨慎。

  文化艺术产品登陆“文交所”上市后的高市盈率,也需警惕“郁金香泡沫”。

  2011年1月,天津文交所发售了第一批艺术品份额产品津派画家白庚延的两幅作品《黄河咆哮》、《燕塞秋》。经有关专家评估,《黄河咆哮》和《燕塞秋》分别价值600万元和500万元,被拆分为600万和500万份额,发售价1元/份,最小申购金额为人民币1000元,采用T+0的标准化交易模式。从1月26日至3月17日,经过投资者爆炒,累积涨幅已经高达1700%。1月26日,这两只份额均以1.20元开盘,3月24日,《燕塞秋》盘中最高18.50元/份,《黄河咆哮》盘中最高18.70元/份。

  为了控制价格暴涨的局面,天津文交所屡次修改规则,导致天津文交所交易品种在暴涨、暴跌和交投死寂之间跌宕起伏,饱受舆论质疑,终酿苦果,130万进场剩22元的投资者诉讼天津文交所的交易规则。

  此外,机制的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监管主体不明等都是中国“文交所”前景的掣肘所在。

  比如对于上市的股票来说,有相应的《公司法》、《证券法》来规范交易市场。目前,文化产权市场尚需要类似的法规。

  国内文交所市场面临的更大问题,是这个市场非常分散,而且缺乏统一的设立标准和监管主体,都是各地方交易所各自为政,主要由当地金融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并实施监管。

  作为由政府发起批准、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受省级地方政府直接监管的份额化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天津文交所的尝试没有先例,尚无配套的监管体系。而上交所、深交所还有全国四家期货交易所均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并进行垂直管理。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文化产权交易除了有地方市场外,还应培育全国统一的市场。“市场需要具有特色的地方交易所,也需要综合统一的国家级交易所,这样才能各取所需,满足各个层次文化产业的需要。”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李小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艺术品交易只是文化产权交易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产权交易的范围要比艺术品交易大的多。而目前国内在文化产权交易证券化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在政策法律、市场交易、信用担保等方面仍存风险,需要规范。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认为,关键还是国家层面上尽快出台统一的监管办法,明确监管主体,这样才能改变这类交易平台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没有相应的监管办法的“无法无天”局面。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