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振清:独立策展人的自我定位和自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6日 09:29 新浪收藏 微博
当下,独立策展人的全部工作仍是为艺术家展出作品提供最优秀的条件。做策展人,只是选择了一个职业。2000年前后,由于当代艺术尚未获得公众接受,艺术资源发展不均衡。独立策展人在美术圈中的位置显得至关重要。策展人在中心,艺术家和画廊在两头。策展人通过引进国际策展制度整合有限的资源和机会:如材料费、参展邀请、学术批评、宣传推广、专业收藏等等,这些都是艺术家和画廊的刚性需求,几乎都集中在那些众目睽睽之下的独立或半官方的当代艺术展览上了。在艺术市场不很成熟的情况下,艺术家和画廊两头都需要策展人这样的推手。策展人在将展览打造成学术主轴的同时,对围绕着主轴的艺术资源也会有所把握和安排,也在情理之中。但鉴于学术身份和文化责任感,策展人对金钱不能太亲近,也不能直接去越粗代疱,去操作市场。所以,在当下如火如荼的市场热潮中,艺术家和画廊这两头迅速崛起、膨胀,策展人挤在中间,只能甘守寂寞。因为策展人的付出和回报是有机制可循、可约束的。近年来,有听说身价暴涨的艺术家、画廊老板和收藏家,毕竟他们在市场第一线、第二线。但策展人只能呆在第三线,很少听说策展人有此“鸿运”。因此,做策展人,必须得耐得住寂寞,必须敬业,甚至有一定的文化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独立策展人之所以独立,也是体现在独立的策展思路、学术态度和运作模式上。策展人的目的绝不仅仅是金钱。比如有些由独立策展人策划的原创性的学术展览,完全是自行策划、自筹资金的。但为了学术目的,仍需要策展人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社会资源加以实施,甚至不惜投入自有资金而不计回报。这个过程往往比金钱的获得更加的重要,同时也是困难的和不容投机的。其实,策展人的展览并不都是由投资方委托策展式。没有策展预算和策展费放在那,策展人也要做事。有经验的独立策展人往往会主动策展,根据社会现实和文化语境中产生的问题发力,有针对性地举办展览,以表达社会批判态度。这种展览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所需要的资金可以有很多社会赞助的渠道和办法获得,也可以在策展人长期的社会资源积累中得到补益。展览收和支只要能打平,就算不错。因为当代艺术的问题和展览形式总在不断刷新之中,许多潜在开支,事先往往难以预料。策展人的工作要做到顺手,不被资金问题所困,却也是需要更长时间的坚持和积累。他或她的学术立场、文化地位及与此相关社会影响力和行业声望,只有在坚持中才能延续下来的。
要不,有的策展人就索性下海去做经纪人或画廊老板。眼下在中国艺术圈,策展人改行去开画廊,正成为一种时髦。策展人所开的画廊所办的艺术展览和所代理的艺术家一般素质较高,其准入机制也较为讲究。他们对中国画廊的专业化、国际化进程起到了令人难以忽视的推动作用。但中国的艺术语境比较特殊,中国新兴的当代艺术机制在跟国际社会的磨合中逐步进行自我塑造。在当下中国,很多独立策展人只是兼职,他极有可能还是经纪人、美术馆馆长、杂志主编、大学教授或艺术家。于是,有的策展人角色模糊,有的策展人一人具多重身份。无疑,这仍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艺术现实的一部分。所以,一些中国开了画廊的策展人居然也会被国际社会接受,既能参与国际双年展的策展和学术研讨会,又能受邀去艺术巴塞尔、佛利兹博览会卖画。也许,独立策展人机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由于因地制宜而催生的特殊的中国模式,正被更多的亚洲国家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艺术圈所仿效、接受。
但如果艺术市场热潮过了,弄潮儿们又会奔向哪一个新方向,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在当下,做独立策展人,得耐得住金钱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