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登场断案 混乱市场掀起秋拍保真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14:59 中国日报网站 微博

  如今,拍卖市场正如火如荼,艺术品秋拍已经高调进行,但是,来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消息却非全是喜讯,伴随着天价成交消息而来的还有各种争议,而在这些争议中,赝品充斥拍卖场的争议最高,并且愈演愈烈。24亿的“金缕玉衣”、“徐悲鸿习作”风波、“张晓刚(微博)作品”《小女孩》等,一件件拙劣的赝品充斥着艺术品收藏市场,但是,这些赝品最终没能逃过舆论的监督与艺术家的“法眼”,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在走向全民打假的道路。

  艺术家现身打假

  据环球收藏网相关信息报道:“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年成交额586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超过2009年150%的增幅,2011年的艺术品春季拍卖会成交额又创历史新高。”拍卖市场的火爆,也使得艺术品市场制假、拍假、假鉴现象猖獗起来。据业内人士预测:“目前艺术品交易市场上流通的文物,有95%是赝品,而国内大拍卖公司的拍品真货占70%,余下30%是存疑的。小拍卖公司的拍品,假货高达70%”。

  作为中国人物画坛的重量级画家,史国良的作品是目前各大拍卖公司当代书画板块备受追捧的拍品之一,市场价在18万/平方尺。因而,他的画作也成了造假者大肆生产的“产品”。2006年,他发现有3幅署名史国良的作品出现在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举行的预展大厅内,后经确认,其中两幅名为《搓线图》和《傣家三月》的画并非出自自己之手,是假画。于是,他致电拍卖公司,要求撤拍这两幅假画,而拍卖公司竟让两幅假画如期登堂拍卖。事后,史国良将该公司告上法庭,得到的最终结果是该拍卖公司承认给史国良带来不好影响,登报道歉。

  拍卖市场加强自律

  而与部分拍卖公司的知假拍假的行为相比,一些拍卖公司却并非如此,在前不久的“张晓刚作品”《小女孩》的伪作风波中,北京传是拍卖公司在知其为赝品后,坚决不予上拍的态度受到了业界的一致赞誉。在国内的一些大型拍卖公司中,对于拍卖品的把关也是较为严格的,中国嘉德(微博)、香港苏富比(微博)、香港佳士得、北京中嘉等拍卖公司在最近几年一直十分重视拍卖品的保真性。

  据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介绍,拍卖行的拍假有三种形式:一是知假拍假,把假的当作真的拍;二是弄假成真拍假,把假的经过各种形式运作,让藏家确认是真的,其核心是如何把假的拍出去;三是不知假拍假,不排除误收假品,将其当作真品拍卖。

  随着最近几年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火爆,艺术品的真伪也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懂艺术品鉴别的人越来越多,媒体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加大,另外还有部分艺术家坚持不懈的进行打假行动,拍卖公司对艺术品真假的把关也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会因为一件赝品砸了自己的牌子。因此,媒体关注、全民监督与市场自律,成为了拍卖市场环境净化的有力手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拍卖市场将会有一个透明的市场环境。(据百灵网)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