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汪国新绘画有感:借古开今 钟灵毓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 09:45 新浪收藏 微博

  于志学

  中年画家汪国新近年国内外连续推出了以表现长江风情、描绘历史人物的宏篇巨幅作品及画展,日益引起美术界的关注。经朋友引见,他和爱人、作家郑桂兰登门造访。我看到他带来的画集,听他讲述这些年他在艺术上的探索过程,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观汪国新先生的中国画,我认为他的艺术轨迹主要有两条主线。

  一、以长江为主脉画出中华民族魂

  中国远在诗经时代就发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自然观,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提示的人精神世界与自然山水的主客一体的“物化”意境。进入魏晋玄学时期,中国山水画兴起,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致。因为对于中国画家来说,山水画中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及作品的人格性情较之人物画与中国道家思想更为接近、更能体现出其深刻性。因之明薛冈总结道:“画中惟山水义理深远而意趣无穷”。正是基于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画家们把描绘山水看作是宣泄人的精神自由解放的手段和对象,故“山水以形媚道”和“畅神”的艺术形式经过千百年的衍化仍经久不哀。沿着中国绘画这一传统,汪国新在这以描绘山水为主的画家群中脱颖而出,他把自己的心身和全部情感都寄托在祖国的大山大河之中,他以长江之子的赤诚向母亲献出了他心底的颂歌。

  五十五岁的汪国新出生在长江上下游分水岭处的宜昌江边。长江这条中国第一大河,出源于青海西南边境的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山,全长6300公里,以它的博大襟怀养育了两岸几亿人口的中华儿女和十多个民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汪国新先生受惠于这块土地上,长江水深流急奔腾入海的气势铸就了他勇往无前的精神,长江的山清水秀的灵性侵染了他聪慧和才气,楚人先哲《离骚》、《九歌》的长江文化融注了他深沉的忧患意识,长江两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鼓舞和激励他去描绘。他的艺术就是这样始终沿着长江流域展开。为了谱写长江画卷,他和妻子上追源头沱沱河畔,下溯长江入海口,他们虔诚地寻觅着养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的长江情结,以长江来壮写他胸中的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祖国万里江山的雄伟壮悍,我们透过汪国新富有历史感和空间感的画面,看到了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精神历程和不屈不挠、顽强不息的勃勃生机,使我们感到了作为她的子孙龙的传人的自豪和骄傲。

  用一条河来表现一个民族,是画家把他对故乡和祖国的爱用笔墨的形式最直接的体现。他的心声就是“华夏的文化艺术,要靠华夏的儿女来弘扬,华夏儿女的尊严,要靠华夏的儿女自己来捍卫。”汪国新就是这样通过描绘长江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来表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追求,来实现他人生的自我价值。应当承认,汪国新先生是以连环画敲开的中国水墨画的圣殿之门。因而他走的是一条从连环画基础上演变成人物画,又从人物画演变、寻绎转为出水画之路,这不仅丰富了他艺术学养和创作手段,使他的艺术得以书、诗、画齐头并进、相得益彰,而且还培养锻练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实的造型基础。众所周知,连环画的创作是一种高强度、高耐力的工作,没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和踏实苦干的精神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因此我国国画界的高手很多人是连环画出身。汪国新先生今天的成功和他当年对连环画的投入不无相关。

  像所有献身于中国画的艺术家一样,汪国新把他对自然精神的寄托落实到他的笔墨和绘画语言形式上。十多年来,他潜心研究了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和中国绘画各大流派的绘画特点,并以西方尤其是欧洲艺术同中国画进行纵横的比较和观照。他接受了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以新的人生观和科学的手段探索自然的奥秘并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观察自然、认识世界,产生了古典主义和写实主义等风格。并无疑接受了以欧洲写实主义和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影响。卡拉瓦桥的《召唤马太》、《圣母玛利亚之死》、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苏里柯夫的《近卫兵临刑的早晨》等写实作品的艺术魅力吸引和感染了汪国新的艺术创作,他从这些历史和现实的题材作品中汲取了养料,并由此产生出自己的优秀作品。除了借鉴西方艺术以外,他继承了传统中国绘画的精髓,以书入画,柔中有刚,充分运用逆锋、中锋、倒锋、侧锋用笔,顿、挫、擦、点相结合,使画面具有实境感。在他的国画长卷《长江万里风情图卷》中,他用笔的轻重、徐缓、勾、皴、点、染,综合运用,遥相呼应,或疏或密,或虚或实,用墨则浓淡干湿,焦墨、枯墨、积墨交相应用,使水墨交融、酣畅淋漓、厚重华滋,把古人创造的技法符号化为已有,并对山石的勾皴、水墨的设色及与重彩的结合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使其作品的气势和境界达到了深刻的意蕴。

  汪国新先生的山水画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他的构图,他的作品基本上采用全景式构图,从中可以看出他不仅秉承了传统总结出的“三远”构图的精髓并能够自由地信手拈来自在运用,还融合了西方写实方法,以视点和取景多变和具象生动的体量感呈现出继承传统又独具创新的自造格体,体现了他善于借古开今、承中求变的水墨战略和高超的造型能力。

  二、以历史人物为主线,表现华夏特有的人文情怀

  汪国新先生是位很有诗人气质的画家,他的诗人气质来自于他全面的文学修养和他的爱好广泛。他不仅精通书画,还对古典戏剧、民间故事、历史传奇、歌赋诗词无不涉猎。他的作品的意境品位源自于他内心蕴含的才情。

  在汪国新先生的历史人物画卷中,他仍然是以长江这条大河流域的历史人物、传奇掌故为契合点,刻划了以关公为主的人物形象,揭示了长江所蕴藏的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长江两岸有着数不清的民间留下的有声有色的传说,而汪国新独独采撷了一个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亮点的关公形象,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在他看来,中国有一个“文圣”是孔子,他告诉人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他的理论更多的是被历代帝王作为安邦治国的信条,而中国的关公作为“武圣”,则是中华民族忠义、诚信的化身,他被中国的老百姓所爱戴、所尊敬、所供奉,是我们要重新唤醒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尤其是在今天,举国上下呼唤诚信的时代,我们更是要树立我们民族自己的英雄,树立中华民族祟高的信仰,让中华民族的忠义精神回归。

  显然易见,汪先生的用意是良苦的,他正是有感于现在的商品社会,物欲纵横,他力图用他的文化理念和艺术理想引导人们去祟尚真善美,去追往神圣的艺术王国。

  在汪国新先生的人物画作品中,他把那遥远的历史和过去,通过他的画笔,以时间和空间的具象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选取了非现实的传统人物题材,《水浒》、《三国演义》,无论是宏篇巨作还是咫尺小品,无论是主题性创作还是唐诗宋意,他的作品都弥漫着中国画以气为主的韵致和以势为主的律动。审视他的《千古神州第一骏》和《马到成功》、《夜读春秋》,会感到他在人物造型上的得心应手,通过人物外在形象的描写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坦荡。在那水墨淋漓的笔触中,他把众多的人物群体错落有致地组合起来,显示出扎实的写实功力和水墨写意技巧。他的关公题材《义辞鲁操》、《单刀会》、《威振华夏》等作品,通过戎装、布衣、战马等道具构成了雄浑、嘹亮的交响曲。他不仅以重墨突出人物的高大形象,还使笔墨有所变化。他笔下马的造型如《万古神州第一马》和《精忠报国》等作品,不只求形似更求神似,极具人文情怀。

  汪国新先生的人物画是从文人画的自娱中解脱出来有着自己个性特征和美学意义的作品,它理直气壮地张扬了他的绘画主张,在作品的内涵、形式、表现力度倾注了他对神圣、崇高的中国文化理念的追求,因此不仅反映了政治、社会的层面,还反映了人们心理和文化的层面,受到观众的喜爱。

  以山川为主线的长江之歌和以历史传奇为主线的人文精神的弘扬,在汪国新先生的笔下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他以诚挚的人文关注的目光,宽阔的艺术家胸怀,娴熟的造型,流畅的线条,凝练的笔触,新颖多变的构图构成了他作品的个性化语言,他成功地实现了当代与传统的转换,他将笔墨、线条、符号转化为美学概念和人文精神,用他自己的彩墨,描绘多姿多彩的民族,让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辉煌于全世界。

  汪国新先生还正处在创作的旺盛时期,希望他继续创造出自己个性化符号的语言。相信以他的厚积储备,以他的顽强刻苦,以他的持之以恒,定会形成自己日臻完善的艺术风格,为神州立碑,为华夏铸魂。(摘自《美术报》)

  于志学: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黑龙江美协副主席

  2002年8月11日写于双剑堂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