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彦国: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0日 17:09 新浪收藏 微博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从“日光之下”的作品《日光之下》说起

  夏彦国

  对“日光之下”四个字的理解,是解读汪楚人和汪楚雄兄弟二人作品的关键。“日光之下”是他们这个组合的名字也是他们目前所有合作作品的题目。所以,这四个字和他们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外延、形式、内容、意义都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日光之下”所能言说的意义就是他们个人的信仰、价值观等种种精神现实的核心。是这四个字,给予他们创作的激情。他们对“日光之下”有着独特的、个人化的体会,与其说他们想借用它,不如说他们被它感召,他们已经由此“陷入”了对真实、存在、虚无等终极问题的追问中。

  我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比较肤浅:日光之下,没有秘密,一切都是透明的,没有高低贵贱,人人平等,一切平淡无奇。我总觉得日光之下会有安全感,因为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温度和明亮。现实生活中,很多东西并不在日光之下,它们不真实,不可靠,转瞬即逝。每个人对此的感受肯定不同,世界被个人感知的时候,世界对个人来说才有意义。个体的体验和对一个事物的认知,才使得历史的今天有意义。

  他们二人都是忠实、虔诚的基督徒。但他们对信仰的认识也是与众不同的。相识以来,我发现他们对信仰的笃信非常个人化,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着警醒、怀疑的态度,怀疑过后是深信,但是怀疑和深信总是伴随着他们对现实的理解和思考,这种复杂的心态跟我们时代的现实语境是一致的。很多知识分子,包括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态度都是警醒的,纠结的。

  宗教和信仰是两回事,讨论它们并非易事。但不容置疑的是,信仰让他们对世界有了再认识,他们近来的作品无疑也是信仰的衍生品。《圣经》中有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又说“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虽然不能简单地将他们的作品和这几句话对接,但这确实跟他们自我察觉和审视世界、历史、当下的出发点相同。信仰可以整理人的庞杂思想,让人们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变得单纯、直接,也让人对某个问题更加专注。他们没有给予“日光之下”确切的定义,他们只是说,从自身信仰的角度出发,期望通过建构特殊的视觉维度和恰当的视觉语言来传达他们对艺术以及生命本身的领悟。艺术创作有时候跟信仰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不是确定了什么,而是对“不确定的”和种种“可能性”更感兴趣,也是这些促使追求者去更加充满激情的不懈的实践。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想要确定”和“想要相信”,这个过程使得人生的意义得以升华,让我们发现“原来不是这样子”,“原来还可以这样子”!

  “日光之下”还有另外的意思,就是它不仅使得人的主体性增强,其实我们在日光之下也变成了客体,变成了被观看的对象。汪氏兄弟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表达自身对现实感受的同时,也成了观众再观看的一个客体。艺术家,作品,观众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任何艺术媒介存在和有意义的前提。这种关系或者观看方式在他们的作品中显得更突出。因为“日光之下”不仅只有他们,还有你和我。所以,我甚至觉得艺术家描绘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我们警醒,我们跟万物一样,都是被观看的事实,如《圣经》中说的那样,“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第一次去他们工作室,因为别的展览想邀请他们。初次见面,我们相谈甚欢。他们的画室朴实无华,基本上就是那些依墙而立的作品,因为他们不住工作室,所以工作室也少了人为的种种“调调”。他们的作品尺幅比较大,站在作品前面,画面中的人物给人一种浪漫主义的历史感。他们说大尺幅的作品能更充分地表达感情,不得不说,他们对大尺幅作品的控制能力是超乎寻常的。而且他们扎实、精湛的造型技巧将画面的每个细节都处理的很完美。他们都毕业于中央美院的油画专业,学院训练的写实手法让他们的笔触在画面中游刃有余。

  他们创作的素材来源于摄影史的老照片,每个照片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观众以为他们的作品是为了叙事或者追述历史的现实意义,似乎跟他们的初衷有出入。叙事或讲故事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理解他们的作品不能脱离他们创作的语境,他们的作品都和“日光之下”紧密相关。作品中,人物原来的服饰没有了,赤身裸体,而且画面中的一切都被修改成了黑白色调,整个画面看起来荒诞不经,给人以超现实的感觉。日光之下,一切都变得平淡无奇,在黑白色调的处理下,原有历史照片中的故事性被抽离了,至少变得不那么重要,成了另一种现实,一种可供审视的众生相。

  他们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对人物的刻画,在我看来,这也是理解他们作品的一个切入角度。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历史都是人在作为。人是这个世界的主角,也是艺术家关注的主角。原来照片中的人物被扒光了衣服,人物之间变得平等,没有贵贱、贫富、高低之分,回归到具有原始意味的存在。艺术家好像企图通过这种减法的效果---剥离外在的修饰,让视觉对象变得更加纯粹,让观者从最本初的人性去观看曾经发生的故事以及联想到正在和将要发生的。我想这也是他们作品的核心价值,也即抛开多余的东西,以一种平视、平等、人性的视角去认知和感受历史或者现实中存在的一切。正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现实主义作品。他们的作品给我们的批判性思考远非观众看到的新鲜、刺激的画面,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法表明了他们对现实的观看方式和态度以及更原始的、本初的人文关怀。绘画对于他们来说,是严肃、平和、超然的,这个肯定跟信仰有关。

  他们的画面干净,纯粹,毫无做作之感。在绘制这些作品中,他们遵循一种尊重客观现实的态度,查了大量的史实和照片,尽可能绘制出准确的人物比例关系和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在调查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很多不真实的历史谎言。可以说,绘画的过程也是他们寻找真实的过程。

  此次展出的是他们近两年合作的二十几幅新作中的一部分。他们一直处于当代艺术的洪流之外,此次个展是他们二人组合的第一次个展。不过,他们精湛、简洁的艺术语言和冷静、理性、审慎的创作态度以及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品,已经让我们对他们组合的未来创作充满期待。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