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守富诗词后所想到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1日 22:47 新浪收藏 微博

  文/杨逸明

  张守富是一个又当官又写旧体诗词的人。他在自己的仕途生涯和人生历程中,用旧体诗词这种形式,记载自己的感想、感慨和感悟。当代中华诗词界把这种又当官又写诗词的人称作“诗官”。

  解放以来,这样的诗官先是还有一些,主要是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朱德、董必武、陈毅等;还有一些是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干部,如李锐、聂绀弩等。

  在我们这个经济大潮汹涌澎湃的时代,写旧体诗词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当官而又在写旧体诗词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这也并不奇怪。我们都说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写诗是与官本位紧密相连的。唐代“以诗取士”,写诗能当官,诗能抒发当官的得意和失意,诗还能当作“名片”投谒,能与当官的以诗酬唱交往,甚至能得到皇帝的垂青和恩宠。

  然而我们却生长在一个视旧体诗词为异类和谬种的时代。不要说写诗和做官没有关系,就是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语文考卷上的命题作文的旁边还特别标明了不能写诗!

  写旧体诗词的人也不能加入作家协会,我们的作协似乎已经不再承认旧体诗词是当代文学的一种样式。

  今天,写旧体诗词,与当官、赚钱已经毫无关联,相反,这些写旧体诗词的人,可能还会有相同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付出甚至牺牲。

  但是,依然有一些“不识时务”的人今天还孜孜不倦地写旧体诗词。

  这些热爱并且在创作旧体诗词的人们似乎显得有点悲壮,因为在当今商品化的大潮里,“当一个人决意‘守候’诗歌时,他不指望得到什么,而是宁愿失去一切”(《唐晓渡诗学论集》);“诗人是商品时代苦苦坚持赠送礼品的人”(布莱尔语)。

  张守富就用这种被当代人看作异类和谬种的文学样式甚至连文学样式也不被承认的体裁,来“言志”,来“纪事”,来“抒情”。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把自己的这些感想、感慨和感悟用旧体诗词的形式写到位。

  他以梅兰竹菊“四君子”来“言志”:“我古琴弦飘雅韵,与花同乐报春来。”(《四君子· 梅》)“满园桃李春风面,独居墙角播芳馨。”(《四君子· 兰》)“深根咬定在青山,硬骨虚怀节不弯。”(《四君子· 竹》)“雨打风摇心自态,霜葩露蕊不沾尘。”(《四君子· 菊》)四首咏物诗各具形象,既贴切所咏之物的特征,又符合诗人自己的身份。

  他以浓重的笔墨来抒发改革开放时代的喜悦激奋的豪情:“黄浦江中架竖琴,大潮起落奏强音。南巡谱就新旋律,此曲于今天下闻!”(《浦江琴韵》)套用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意思,反其意而用之,却自然妥帖,不著痕迹。

  他写自己主持山东省修志工作的感想:“笔走龙蛇成巨制,丹心一片汗青留。”(《赠志界同仁》)耿耿之情,跃然纸上。

  他写自己学习书法的艺术的感悟:“有志可穷千里目,不勤难上一层楼。”(《写在个人是书展之前》)“创出个人风格异,更高境界树参天。”(《跟变异》)概括力极强,可与“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格言相轩轾。

  他写自己在异国他乡的圣诞节之夜的感慨:“几多今夕狂欢客,牵挂人间未大同?”(《圣诞夜二首》)立意甚高,其情拳拳感人。

  他以多姿多彩的笔触,记叙自己在海内外的行踪和观感:“樱花三月访东瀛,茶酒飘香满盛清。地下长街天上塔,春光无处不盈盈。”(《东京纪行》)“舒心白鸟鸣红树,极目蓝天接绿洲。异国繁花开遍野,故乡瑞雪正悠悠。”(《澳洲行》)“伫立莫斯科,心潮逐逝波。红旗何处舞?海燕几时歌?战士曾钢铁,游人已绮罗。仰瞻星斗在,璀璨照长河。”(《莫斯科杂吟》)“万顷银河泻,千寻素练悬。雷鸣声裂地,狮吼势崩天。骚客豪情涌,将军怒马旋。遣谁挥巨笔,狂草刷长天!”(《观黄果树瀑布》)“枫桥千载忆诗翁,名句如雷贯耳中。数访姑苏城外寺,为听夜半一声钟。”(《寒山钟声》)写景抒情各具特色,对仗工稳不俗,遣词造句流畅儒雅。当代官场中人,几人不到境外取经考察和学习访问?但是又有几人留下此类既富思想内容又有文学色彩的诗词作品?

  张守富是诗人,又是书家。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过:“汉字组合成诗文,进而表现为书法,一字一音、一字一义、一字一形,赏心悦目,美妙绝伦。书家在不遗余力地表现汉字的字形之美;诗人在呕心沥血地表现汉字的字音和字义之美。一个中国人倘若不爱汉字,恐怕不能算是真正的爱国者。执著的书家和诗人都是对汉字情有独钟的爱国者。”

  张守富对于旧体诗词和书法情有独钟。曾听张守富谈到自己创作旧体诗词的动机:“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传统诗词是我过文化的瑰宝,我们当今提倡‘三个代表’,其中先进文化就包括这些辉煌灿烂的传统诗词。我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带头重视和学习传统诗词,我们不能只说不做。”

  如今的老百姓对待当官的,大概与孔夫子的想法是一致的:“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 公治长第五》)

  在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旧体诗词的态度上,我们的干部也应该成为身体力行的楷模。

  在祖国的名胜古迹中,我见到过许多景点的匾额和楹联出自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之手,可是由于他们的古典文学修养特别是传统诗词的底蕴不足,写出的文字往往不能尽如人意。虽然这些墨迹被张挂在景点的显要位置,却只能给外行看看热闹,让看门道的内行哭笑不得。

  记得我年少时游览名胜古迹,一些古人留下的楹联曾使我那么迷恋,当时我都是津津有味、认真抄录下来,至今还留有深刻的印象。这些楹联出自古代官吏或文人之手,那时的太守刺史,本来就又是官吏又是文人,都是写旧体诗词和楹联的行家里手。

  然而在当代,当官的如果不是对于古典文化特别是传统诗词情有独钟,如果不是老老实实学习并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知识,那么信笔写来的楹联和诗词,连文理都不太通,更遑论脍炙人口了!

  读了张守富的诗词,我不由得想:

  如果当代的高官达贵们,都来学一点旧体诗词,在题辞时不至于有失水准,该有多好!

  让更多当官的,甚至都能像张守富那样终于写出一手精彩的旧体诗词来,该有多好!

  在我们当代的“官场”上,能出现更多的温文儒雅的“诗官”,该有多好!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