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矩敏中国画人物新作赏析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 06:55 新浪收藏 微博
文/宋玉麟
历史唯物主义有两条最基本的原理,一是劳动创造世界,二是存在决定意识。首先是劳动创造世界,然后才是存在决定意识。人类历史是人自己创造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活动对历史进程都产生影响。我们要意识到这一点,并把这作为我们思考、发展的重要依据。
人性对人类来讲常有本质的意义,同时也能成为历史进步的原动力。人类的劳动实践及产生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时又产生了丰富生动的文明和文化。美术作为人类意识形态有价值的活动,当属于这样一种文化。今天我们进行艺术创作,不就是人的一种生存意识、生命状态以及一种对美追求的理念、信仰、热情等等方面的自我表现吗?
周矩敏是一个很有思想很有见地的美术家,目前在苏州地区是美术界的领军人物,他进入画坛以来,作品就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状态和艺术表现力,这引起我对他的关注。
最初见到是他所表现得颇具文人画气息的民国人物,作品线条短促、节奏流动、构架疏朗,泛泛之中有些空灵。着意再看,气息质朴、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品质。矩敏看来是个爱读书的人。一露脸就有他自己的家法——周氏笔法。后来,几次省级美术工作会议上与他见面,对他印象又加深了许多,他不爱多说话,但一说起来却是有章有法、许多复杂的问题,经他阐述,言简意赅,观点鲜明,绝无赘语。在当今画家群中能保持如此理性,确实难得。不久,省画院举办的七彩水墨画展中,他的作品得了大奖。十届全国美展的参展作品《旧历》则以崭新的艺术形式特点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
最近,他去了印度和西藏,回来之后的作品在风格上较以前有大变化。我感觉这种改变不仅仅从作品的技法和笔墨的表现,更多的是内在的精神、气质产生了聚变。中国画笔墨所表现的宽泛性和特有的魅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矩敏之变,是在他原有基础上的一种扩展和延伸,同样是这些短促而充满内在深意的“周氏笔法”,却散发出了另一种气息,其笔形随笔性而变,既保持了个性化笔墨符号的统一性,又突出了表现对象的特异性,长衫马褂的飘逸轻灵,骤而成就了藏服的粗犷与浑厚,这泾渭分明的笔墨跨度,竟在同一种表现手法中自由转换,倒有些令人啧啧称奇。当然,在此时笔墨中已融入了色彩,色块的分割、皴擦、渲染与墨线之间形成了最新的图式并奏出瑰丽的交响,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藏民精神气质、宗教情怀和原生态物象世界的林林总总,在矩敏的作品中,被表现得这样淋漓尽致,实在令我感动。
矩敏八十年代初从南艺毕业,他是个学院派的人,讲究造型、讲究规范,讲究理性的思考,这对他来讲既是天赋,也有义务和责任在其中。但矩敏有时却又显得有点叛逆,尤其在表现西藏题材方面,他的一些思考,更多的带着人文精神的思索并把这种思索转化成可视图像,这种人性化的关怀,使他在解读西藏的风土人情方面的确已经进入了较深的艺术思维层面,我觉得,这种追求已经是感性的追求大于理性的追求了,所以在艺术上的表现力已不再囿于模式化的限制,而让人真实地领略到人性之灼热与高原之神秘和浩瀚。他的这种把客观生活转化成“典型生活”,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从1907年以来,毕加索、马蒂斯和许多先锋派画家开始搜集欧洲以外其他大陆部落时代的艺术品,从“原始主义”手法吸取营养,此举确实带给上世纪艺术的创作与发展给以巨大活力。直到现在,来自非洲丛林的绘画、音乐和舞蹈,其表现力仍然有其顽强的生存意识和意义。联系产生这些作品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看,我们仍可以从中看出审美事实,艺术的某些繁荣时代,并不是与社会的一般发展相适应,却常常是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得以萌生与发展,不论这一切是多么难以理解,但我们起码应当承认它是事实。
对此,矩敏自有他深刻的理解。美感是一种生命力,欣赏美是人类生存的需要。人的生命中有需要、有限制、有幸福、有痛苦、有力量、有热情,只有这样影响生存,人的活力才能真正地活跃起来。周矩敏的作品,充满着他深刻的思考,他整合散乱无序的视觉图像,画出了他心中的艺术之美。这需要一种悟性,这悟性之中也隐隐地折射出他的才情与学养。我认为矩敏作品中所展示的魅力正是他不断创新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