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藏家不可能到文交所交易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7日 09:49 雅昌艺术网

  作者:裴刚

  艺术是拯救人类灵魂的良药,但随着艺术市场的深化,艺术不但没有拯救金融,反而被金融资本给绑架了。是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的精英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力日益深化的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国内房市萧条,股市落寞,大量资金开始寻求出口。在倡导文化大发展的口号下,更多资金面对艺术品交易市场虎视眈眈,而面对经营形势惨淡的艺术品一级市场和泡沫激增动辄破亿的拍卖行情,当文交所悄然出现时,大量资金便从这个准入门槛底又极其符合需求的渠道一拥而入。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教授指出:金融化具体到艺术品的金融化,一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必须谨慎它的消极意义。首先,艺术品具有金融属性、稀缺性。第二方面,它有个长期的增值性。第三个方面,它有很高的流通性。

  雅昌博友北京孙中伟律师事务所艺术法研究中心主任,《美术研究》法律顾问孙中伟律师就文交所的目前出现的问题,从艺术法的角度提出:问题之一:谁来保证艺术品的真假?问题之二:谁来为艺术品估价? 如果国家对文交所没有相应健全的立法保护,那么——文交所将是资本与艺术结合后所产下的一个注定无法长大、必将夭折的畸形儿。

  但如果国家能能对文交所进行完善的立法保护,那么——文交所也必将会成为资本与艺术爱情结晶的完美天使。

  资本追逐利益的本性使其常常会有强暴艺术的冲动!要想防止资本绑架艺术。必须对文交所进行完善的立法规制,唯有这样,才能防止艺术沦为资本的牺牲品。

  真正的藏家不可能到文交所交易

  一方面文化经济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但文交所的设计漏洞和操作的混乱已经怨声载道,国务院出台了“38号文件”规范市场,文交所重新洗牌。魏鹏举教授提出,文化艺术品金融市场同样受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基本面深刻影响。第二方面,金融机构成为主体,热钱资本成为主导,资本家进场,收藏家退场。第三个问题,就是艺术价值沦为赌资,艺术被成为新的金融工具。最根本的就是文化风险。文化产业金融化对文化艺术符号价值的透支,不仅无助于文化创新积淀,也很容易导致对于文化艺术价值衍生性危机。

  雅昌网友老瓜发表评论讲到:天津文交所的罪过在无视金融市场规律、有意制造混乱的市场规则。天津文交所制订的规则有意制造远比房地产市场疯狂的资产泡沫。

  入市门槛较低,交易份额每份1元,按1000份或1000份的整数倍(每份份额1元)进行申购。合格投资人标准(自然人)投资人的开户资金不得低于人民币5万元整,虽然也制订了高风险领域投资标准等,亡羊补牢也没有制止市场的疯狂。有5万元存款、申购1000元就可以交易,可见,文交所的初衷是将交易渗透到平民之中,很难想像5万元资金、1000元份额会是专业交易者。

  真正的藏家不可能到文交所交易,因为拍卖交易所支付的物权转移成本比文交所要低得多;能够在拍卖场与收藏市场获得认可的一流画家也不可能把画作拿到文交所进行拍卖。进入市场的主流群体基本可以确定,习惯于泡沫中生存、T+0交易的风险投资者,他们将吞噬抵挡不住诱惑入市的普通投资者,在艺术家方面,基本可以肯定是希望在市场炒作中获得名利的艺术界人士。天津文交所打着艺术品交易大众化的名义,在鼓励恶劣的资本市场丛林文化,这是明显的骗局。

  交易所与代理商为了中间费用必然提高估价,鼓励市场炒作。以首批上市艺术品为例,白庚延《黄河咆哮》发行价格为600万元,发行数量600万份;《燕塞秋》500万元,发行数量500万份。就在一个月以前,2010年12月4日,保利的《中国当代水墨》拍卖专场中,一幅白庚延的《千峰接云图》以350万元高价落槌,加上佣金,此幅作品每平方尺接近30万元,已经创出白庚延作品成交纪录。

  这家不愿意面对公众的贪婪交易所,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中最糟糕的一面,为了市场卡位条件不成熟强行创新,公开鼓励疯狂投机,互相推诿监管责任,巨额赢利分配不透明,加之为艺术品洗钱开通渠道与庞氏骗局阴影——这样的市场必须推倒重来,越快越好。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