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凳真假不应该成为一个迷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7日 10:02 东方网 微博

  拍出2.2亿元的“汉代黄玉梳妆台及玉凳”再掀波澜。就在众口一词时,另一种声音在京沪两地的民间收藏家中流传开来,这个声音直指之前专家的所谓鉴定草率缺乏科学依据,并坚称这件拍品是难得一见的撼世珍品。甚至有人认为,2.2亿其实根本不能算是天价,现在的价值起码要翻十倍。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汉代黄玉梳妆台及玉凳”受到市场关注的过程,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事件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都是拜社会新闻记者的“功劳”。从2011年1月9日拍出2.2亿元之后,当时文博界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直到今年春节期间,由于缺乏新闻而被重新“挖”了出来,之后通过微博的传播而重新发酵,无论是倒“玉”派,还是挺“玉”派,基本上都是社会新闻记者的采访,几乎没有专业的文博条线的记者进行过采访,也没有像故宫(微博)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专业人士发表过意见。

  在当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有许多事情已经是见怪不怪了,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并没有太多的专业媒体给予关注。但当事情出现争议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权威的声音,而不是听任当事方的一面之词。

  从“金缕玉衣”,到“徐悲鸿的天价赝品”,再到今天的“玉凳迷局”,受到的影响的不仅仅是买卖双方,更是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特别是对于拍卖市场来说,原本应该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现在却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这无疑是这个市场的危机。

  收藏界向来推崇眼力,看走眼,叫“打眼”;卖主不懂,好东西没卖出好价钱,买方被称为“捡漏”。几千年来,业内还有个不保真、不打假的“行规”。但是目前的这种造假行为已经是一种赤裸裸的欺诈行为,已经需要有关司法部门介入进行打造。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在目前中国收藏市场蓬勃发展的时候,没有一个权威部门为藏品的真假出具意见,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顽疾。而这从一个侧面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李鬼”兴风作浪,让不法之徒赚得碰满钵满。收藏市场绝对不能成为打假的盲区,更不该游离于法律之外,“保真打假”应该成为这个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