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凳登堂入室:监管很无力作假也疯狂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8日 10:13 财讯
“汉代玉凳”拍出2.2亿元天价成了舆论焦点,此事一出当即被多方质疑:汉代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呢!近日,一江苏邳州商人承认,所谓汉代玉凳由其组装。
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混乱,人尽皆知。作价24亿元的“金缕玉衣”,当事几位权威专家“隔着玻璃看了看”,就敢估出24亿元的天价。而犯有多处低级硬伤的“汉代玉凳”一露面,便遭到喊打。
在收藏界,“虚假鉴定”、“滥收费”、“知假拍假”、“假拍”等不诚信行为,都是拍卖业不成文的“潜规则”。不少业内专家和知名文化人士指出,目前没有完整的鉴定体系,没有不同类型文物的鉴定标准,更没有科学权威的鉴定机构。一些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价,并不是买家真的“人傻钱多”,而是存在“洗钱”的嫌疑。这一过程并不是买家单方面就能完成操作的,必须和拍卖行有所配合,因为明显作假的拍品首先得通过拍卖行的鉴赏评估,给出一个非常高的估价,然后再拍出一个高价。
拍卖行之所以敢于“知假拍假”,还源于我国在相关法律上的缺失,根据《拍卖法》规定,拍卖人在拍卖前声明不保真,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于是,拍卖公司利用法律的漏洞,串通抬价、知假卖假等丑陋现象就成了拍卖领域的常态,而天价“汉代玉凳”的出现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监管很无力,作假也疯狂。艺术品拍卖业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准入门槛过低,宽松政策导致艺术品拍卖公司在快速增长的同时,陷入无序竞争状态,以至形成了“无假不成拍”的潜规则。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堵塞拍卖行和专家恶意欺诈,虚假宣传的漏洞,同时,修复监管缺失,明确文化、工商、司法、纪检等部门的职责,对艺术品拍卖的知假拍假、洗钱犯罪施以重拳。
诚然,收藏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但假鉴定、假拍卖已经不单是艺术品收藏界的“风花雪月”,而是成为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权益的一颗毒瘤。一幕幕看似匪夷所思的交易,实则别有深意。一些职业掮客、文物专家、拍卖行等联手推波助澜,形成一条利益链条,进而玷污了整个市场的信誉与尊严。
笔者认为,拍卖市场已经到了必须加强监管的时候了!不要再让个别谋利者把持,“没个说理地方”的现状必须及时修正。纵然,艺术观点百家争鸣是正常现象,但作坊产的“汉代玉凳”、“金缕玉衣”得以登堂入室,并且动辄身价过亿,就必须有个说理的地方。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让艺术品拍卖业成为脱缰野马,恣意扰乱整个市场。
(戴捷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