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特里赫特的中国面孔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6日 09:48 东方早报

在2012年TEFAF上亮相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在2012年TEFAF上亮相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韩少华 

  25年来,来自全世界的收藏家、画商和策展人每年都会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相聚,在一年一度的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品与古董博览会(TEFAF)上鉴赏古董珍玩,各择其所爱,甚至不惜一掷千金。而今,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于博览会上。

  地处荷比边境的欧洲小城马斯特里赫特刚刚举办了第25届的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2012年3月16日至25日)。连续举办了25年如此高品质的艺术品与古董盛会,早已使得这个边陲小城名扬天下了。可是,当马斯特里赫特于1988年举办首届艺术品与古董博览会时,人们还既对这样的博览会不明究竟,也对此小城不甚了了。偶然闯入博览会的观众,大多也不过是来这里附近闲逛的游客罢了。今日之马斯特里赫特非复吴下阿蒙,私人收藏家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而超过200家的博物馆和画廊的馆长和策展人也纷纷出动,于初春之际流连于这座小城。而来此一探究竟的大批观光者,则甚至可以说是正是从发生在此地的某次冲动而购入藏品开始其渺渺无涯的收藏人生的。在收藏界,也有人称该博览会为“一家可以销售任何物品的博物馆”。

  距离马斯特里赫特最近的马斯特里赫特—亚琛机场则也在每年3月博览会期间迎来其一年里最繁忙的阶段。2011年博览会期间,共154架私人飞机降落该机场,为了驻停多达三位数的私人飞机,机场的一个跑道不得不临时改为降落区,以停放有备而来的收藏家的私人飞机。

  马斯特里赫特何以有此盛况?其所依赖的画商团队或于其中厥功甚伟,他们介入博览会的策划和运营很深,打一开始就是以受委托人和组委会执行委员的身份行事。而马斯特里赫特也以能开创出这种既由展商操办又为展商服务的“民治、民享”模式而自豪。为每届博览会所募集的资金,在当年如有剩余,则会被投入一个非营利组织,待来年再注入新一届的博览会所用。对与博览会相关的每一个细节的周到关注,也是让马斯特里赫特迅速出名的原因。举例来说,2008年的博览会期间,主办方想办法采购到15万株银莲花装点小城,而这一数字居然相当于当年3月上旬全世界银莲花产量的一半多。

  谈到马斯特里赫特的博览会,法国巴黎的顶级室内设计师米歇尔·比斯姆曾说过:“这里是一个灵感之源。花点儿时间在博览会上的各个展区逛逛,看看陈列在一起的如此众多的杰出艺术品,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毫无疑问,这种经历有助于我给顾客提供建议。” 

  当然,独具特色且与众不同的展览策划则是为博览会塑造优秀形象的根本。在1994年的博览会上,主办方推出了一场名为“冬宫的宝藏”的特展,展出从俄罗斯博物馆借得的60件沙俄皇室旧藏珍宝。彼时冷战还没结束,而这场特殊的展览则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当年其参观人数比前一年跃升52%,至61452人。其策展上虽然重视新意,但也依然遵循极其严格的审批标准。负责审批其大大小小的展览计划的是由世界各大博物馆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正是他们保证了博览会举办至今的优良声誉。如今,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品与古董博览会以“一个供世界顶级画商展示其杰出藏品的交易会”而著称,来自16个不同国家的约260家世界最好的画廊早已成为博览会上的熟面孔。近年来,博览会逐渐扩大参展品的种类,如今也涉及设计和纸本作品。

  出现在博览会上的每一件艺术品的质量、真伪、品相,都要由29个鉴定委员会的168位国际专家进行检验。仅审查过程就会耗去共约2000个工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也出现在了每年3月的马斯特里赫特。博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本·杰森在谈及上一届博览会的出席情况时,曾这样说道:“我非常高兴看到来自中国大陆的参观者人数能迅速增加。而且,我发现他们购买的艺术品不光是中国的,还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这点尤其值得留意。”

  本·杰森不仅留意到中国面孔的增多,更主动到中国宣传博览会,扩大其影响力。2011年9月,他就开始为今年的TEFAF25周年庆打前站了,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在中国组织了两次收藏家联谊活动。本·杰森和TEFAF市场总监缇希亚首次来到中国,分别在北京荷兰大使官邸和上海中国收藏家俱乐部与中国收藏家一同开展交流活动。这是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第一次在中国举行这类活动,收藏家和博物馆长都收到了博览会的介绍和邀请。

  马斯特里赫特希望通过主动与中国藏家接触,来吸引更多的中国面孔出现于每年3月的博览会。可见TEFAF已经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其市场总监缇希亚曾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就感受到了中国媒体和藏家的热情。他们渴望知道各种数据,比如中国的收藏者在展会上的数量和销售比例等等。我们还见到了一些有趣的中国藏家、博物馆馆长和热衷于艺术的中国企业家。”

  今年的3月16日,博览会开幕第一天,TEFAF欧洲艺术基金会即发布了最新年度报告《2011年国际艺术市场:艺术品交易25年之观察》,并于其中披露了2011年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全球排名第一这一历史性的拐点,并将之视为全球经济热点重心转移的重要风向标。这份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010年的23%上升到去年的30%,取代了多年的冠军美国,美国以29%的份额列全球第二。专业从事艺术和装饰艺术市场研究的文化经济学家、艺术经济学的创始人克莱尔·安德鲁博士在她主编的报告中称:中国的发展 “也许是近五十年来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变化之一”。2010年即被中国超越的英国以22%的份额保持季军地位,而第四名法国所占的份额远远落后,仅为6%。而中国市场的强劲上扬加上艺术品销售——特别是现、当代艺术品领域销售的上升,使全球的艺术品与古董市场出现了持续的升温。2011年成交额上升7%,达到461亿欧元,相对于2009年市场危机时上升了63%。虽然去年的成交额仍没有达到2007年衰退前的最高点481亿欧元,但这些数据表明,在过去的两年中,艺术品市场已经获得了有效恢复。

  “除了规模上的快速扩大外,最近十年见证了艺术品市场销售在地域分布上的重大变化,”安德鲁教授在报告中写道,“下一个十年将是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大于发达国家的第一个阶段。”

  “中国市场的强劲推力来自于快速增长的财富、充足的国内供应和中国艺术品买家的投资性目的。虽然最近的经济危机使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买家都更加谨慎,但中国资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不景气以及缺乏其他投资渠道使中国顾客将大量资金投入艺术品市场作为一种替代性投资。”

  “但是,所有的地区在2012年都将面临各自的挑战: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来说,是如何应付市场过热,促使市场更稳定、长期地发展;对于欧洲市场来说,是如何在面临持续调整和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保持竞争力;对于美国来说,作为近年来的一个市场供求中心,该如何应对失去霸主地位的挑战。”

  《东方早报(微博)·艺术评论》记者从博览会执行委员会方面获悉,今年的中国买家团多数在开幕式后的第三天即3月19日到达马斯特里赫特,这或许是为了赶上最佳出手的时机,也不乏赶热闹的意思,而本·杰森主席也于19日当天专门为中国买家团举办欢迎酒会。

  在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品与古董博览会从开创至今的25年历史上,镶嵌着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知名藏品收购事件。例如,在2004年的博览会上,纽约布拉姆卡画廊和慕尼黑的朱丽叶·伯勒尔画廊将一具1415年创作于奥地利的圣母怜子雕像售予英国沃里克郡的康普特弗尼博物馆。凡此种种,无不证明每年于弹丸小城马斯特里赫特举办的这一历史算不上悠久的博览会确能收到增广公共与私人收藏之效。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