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平祥欧游随笔:文化的风景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9日 18:37 新浪收藏 微博

  人在旅途中会发生许许多多与平日不同的感想,除了旅途的各种新鲜见闻之外,还会对平日的思考作出新的清理。由于身处新的环境,你会以另一种角度,另一种情构梳理和深化往日的思想。

  邓平祥的《符号的欧洲——欧游随笔》为我们打开一扇观察欧洲的窗户。从这扇窗户中看到的不只是中国知识分子早已耳熟能详的那些历史名城的美丽,而是欧洲的文化环境——处于特定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的艺术源流,处于特定环境中的思想和感情。格雷马斯在他的符号学论著中认为,一对情侣、或者一个城市,都是一组具有与叙事的展开相关的功能的“行动元”,在邓平祥的书中,维也纳、巴黎、威尼斯、罗马这些城市都具有叙事、记忆、体态和与此相关的心理行为。它们向不同时代的人默默地叙述着自身的秘密,而人们则聆听到具有不同感情指向的言语。作为一个画家和艺术评论家,作者眼中的城市、乡村、山川、草木,无一不流溢着文化艺术的情致,正如他在巴黎和威尼斯所感受到的,“塞纳河不以宽阔和汹涌而称著”,它在世界千千万万河流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将欧洲文明的灿烂和欧洲文明的典雅集于一身”;威尼斯对于他,除了一百多个小岛、四百座桥之外,“它意味着威尼斯画派,意味着提香、乔尔乔纳;它更意味着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它是欲望之地,仿心之地,沉沦之地”。

  我十分理解中国的油画家踏上欧洲土地,面对那些非常熟悉、又完全陌生的欧洲绘画名作时的内心悸动。我们往往万分珍惜亲见观音真面的时机,常常以全部注意力琢磨那种无与伦比的技巧。邓平祥也写到许多欧洲艺术巨匠的代表作,但他更重视作品的人文意蕴,更加注意玩味作品与时代思潮、与历史环境以至它与我们当下所关注的人文困惑的联系。他在文艺复兴的故乡想到中国文化的命运,想到暴力革命、流氓文化、极端情绪对我们自家辉煌文化的劫难;他在塞尚的苹果前再次认识了中国杰出的画家王肇民的价值;而当他面对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时,想到的是马尔库塞的话:“只有成为自律的艺术之后,艺术才能和政治发生关系”。在这里,不是德拉克罗瓦预见到马尔库塞,也不是马尔库塞注解德拉克洛瓦,而是一种语境引发了艺术家的历史思考。

  我熟悉邓平祥的绘画作品,他对自然和人的形体、色彩、结构具有敏锐的感觉。但他从欧洲回来之后,并不想写出通常意义上的游记,打动他的不是(或者不主要为一个出色的风景画家,他完全有把握写出欧洲山川、城郭、天宇、人物之美。)但他将自己对欧洲文化历史的流变,对人类历史命运的关注置于他所熟悉的视觉感受之上。这是画家邓平祥的选择,他的这种选择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文化针对性。对于曾经和将要游览欧洲,希望从书中取得各种旅游信息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失望。但我相信,作者对欧洲文化的思考,将会提升我们对欧洲风光的理解,加深我们对欧洲土地的感情。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