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型书画艺术家萧平散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9日 20:33 新浪收藏 微博

  文/马鸿增

  当代中国确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他们长期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滋养了健全的体魄,呼吸着时代的新风,释放出异于常人的艺术才华。这批人年龄多已在七八十岁以上,而中青年中则寥若晨星,其问,我首先想到的便是萧平。

  一、鉴定顾问的赤诚之心

  我和萧平初识于1973年。那年我刚从北京南下寻找安身之地,起初想投奔南京博物院,便以新写的论文《马王堆汉墓帛画的人首蛇身像及天界图》作为"晋见礼送呈姚院长。院长转交给时在南博从事书画鉴定与创作的萧平,于是我们就此相识。他比我年轻两岁,第一印象是谈吐文雅,谦虚热情。此后,我任职于江苏省美术馆,他则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业务联系更多起来。特别是1983年本馆聘请他为艺术鉴定顾问之后,他虽从未拿过一分钱,但做事却是有求必应,尽心尽力,甚至出谋划策,一心一意帮助美术馆增加清代至民国的书画真迹精品收藏。较为集中的征集藏品是在1984年,我担任美术馆副馆长不久,正好赶上"文革"后第一次全省各市文物商店藏品清理与鉴定销售。萧平是书画的负责人,而文物商店也有优先向国有美术馆提供好作品的责任。机遇难得,于是我便和他们一道出发,先后审视了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京六市。每到一地,我们从鉴定的真迹中挑购藏品。这次行动收获极丰,印象最深的有:任伯年、任阜长各一件花鸟通景屏,吴昌硕的兰石和石鼓文联,王原祁、吴石仙、李瑞清、萧俊贤、张大千、黄君璧等的山水,黄慎、任熊、王一亭、冯超然等的人物,郑板桥、李复堂、李方膺、沙册春、陈之佛等的花鸟,李若禅八尺大幅雄鹰,陆恢、康有为、梁启超、何绍基、包世臣、吴让之、冒辟疆、章太炎等的书法……其中有相当多的作品后来被国家文化部古代书画鉴定委员会收入著录,有的被定为国家一级精品。而且这批书画在价格上也颇优惠,近百件作品总价不过十万元。如果按目下的市场行情,增值何止数十倍。因此可以说,萧平为国家美术馆既输送了艺术珍品,也增加了艺术财富。在那以后,我们还一起去过上海、杭州、绍兴等地,有时出入于文物商店,有时流连于民间收藏家之宅,每每有所得。也有时我携回意欲购藏的书画请他把关,他总是从容不迫、一丝不苟地展卷审视,从笔法到气息,从题字到印章,决不放过任何可疑之点。如此,我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得以购藏文征明的“守岁诗”书法扇面,龚贤的《野水茅村图》,虚谷的《松鼠图》等杰作。当然,他也曾毫不留情地否决了我爱不释手的石涛大轴《兰石图》使国家免受损失。作为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萧平,真的做到了又顾又问,而且铁面无私。

  二、博古通今的文化素养

  萧平祖籍扬州书画世家,1942年生于重庆。幼承父教,可以说是在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薰陶中成长起来的。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得傅抱石、钱松岩、林散之、亚明等名家教益;而后,在南京博物院从事书画鉴定工作十九载,得益于前辈徐邦达和徐}锹。这些,都为萧平创造了脱颖而出的良好条件。然而,更为关键的是他的聪慧、勤奋、刻苦和悟性,使得他发展成一位博学多能的学者型艺术家。他不仅擅长书法、中国画、而且精于书画鉴赏美术史论,堪称"四项全能"。萧平的书法幼承家学,以汉隶及孙过庭《书谱》为基,取法黄山谷及明清诸家,形成自然放逸、清劲跌宕的风格。用笔恣纵迅疾,而整体不失文气雅韵;势态如舞如蹈,而决无剑拔弩张装腔作势之弊。此种书法造诣,决定了他对笔墨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的入骨理解,决定了他对中国艺术意象美和气韵美的深层体悟,因而才有可能自然地融人到绘画创作之中。

  萧平爱读书,胸中自多文。诗词歌赋,诸子百家,涉猎甚广。对画史、画论、画法均潜心研习,故而能有画史专著《倪云林研究》、《龚贤研究》、《陈淳》、《龚贤》;故而又能有技法专著《山水传统技法解析》、《人物画传统技法解析》、《花鸟画传统技法解析》等。并多次以学者身份赴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讲学、办展。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十余次,作品被国内外十多家博物馆收藏。

  说到书画鉴定,萧平被鉴定权威徐邦达等称之为"今之俊才""江南一眼",这并非过誉。中国书画鉴定主要是依靠学识、经验和眼力。萧平自1963年至于今,从未中断过书画鉴定工作。先后在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及华东各省鉴阅,又在美、日各大博物馆鉴赏了几乎所有流入异域的中国书画珍品。如此饱览,加之他那画家的慧眼,学者的思辨,相参妙悟,故能练出一双“火眼金睛”。

  近日萧平谈到徐邦达以十倍于起拍价的价格竞买下一幅王原祁去世前两年的作品,原因是他发现此画颇有"点彩派"之风远早于西方印象派。由此萧平提出收藏艺术品有经济上与精神上两种目的,后者又分三种境界:一为欣赏,二为研究,三为发现。其言甚得其真髓。萧平真乃性情中人也。

  三、内蕴丰厚的艺术神韵

  就绘画而言,萧平也是多面手,兼长山水、人物、花鸟、颇类于明代吴门画派的文征明;又由于近师傅抱石、亚明,远追宋元明清诸家,加之书画相参,诗文相映,故其作品既具新金陵画派的生活情味,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神韵,或许可以说,正是在江南"水文化"的哺育下,萧平的画作呈现出灵秀、清新、洒脱、包融的基本面貌。观看他作画过程,舔笔蘸墨,沾水挥毫;笔随心运,象由笔生;一气呵就,干净利落;恰似自然天成,气韵贯通。这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审美享受。然而倘若想用单一的词藻来界定萧平绘画的风格。类型,却很难确切。这是因为他对传统中各家各派的笔墨技法娴'熟于心,创作时根据表珊隋感的需要而灵活运用。但从总体看来,他是在追求"意象美"。他认定,中国画的意象体系有着不息的生命力,在掌握其理法之后,便可在"造物"与"意念"之间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这种意象美,既区别于写实主义,又区别于抽象主义,妙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画内与画外之间。尤其是笔墨运动中的丰富微妙的表现力,得力于他对行草书法的彻悟。此种境界,未入书门者无法理解。具体说来,萧平的山水画早些年侧重于融合宋人之骨,元人之韵,明末诸家之变,风格灵秀清丽;人物多画古代文人名士,亦有今人写生,画法多率意而传神;花鸟则多取青藤、缶庐的恣肆沉酣,尤爱写荷,甚至名其室为"爱莲居",近些年来,愈加强调自由抒写性灵,总趋势是繁简相间转入迹简意浓,于奔放中见法度、疏谈中透诗情。与传统文人画有着美学意蕴的仙在渊源,但又不是生硬翻版,而是渗入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他也爱好西方现代艺术的某些抽象意味,印象派的取光用色,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时隐现。对中西绘画的比较研究,使他既看到相通之处,更深化了对中国画特性的理解,也坚定了他继续深入开掘传统、变化出新的信念。

  我一向认为,中国绘画审美特性可归为"写画"美学体系,它由传写性、倾泻性、书写性三个支系构成,三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发,奥妙无穷。由此可观照萧平画作,可说是完整意义上的"写画"艺术家,愿他再登新高。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