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石渠宝笈》是审美倒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6日 16:20 京华时报

  ◎郭庆祥(微博)(收藏家)   

  现在很多人迷信《石渠宝笈》,认为凡是经过里面收藏的就是真品,就是国宝,宁肯花天价买来。这其实是愚蠢的做法。 

  其实,民国时期的专家早就讨论过这个问题了。故宫(微博)的老院长马衡专门写过一篇论文驳斥这种荒谬。马衡摆事实讲道理,一针见血地指出,恰恰是皇家收藏,恰恰是《石渠宝笈》著录,里面大部分是靠不住的。 

  还有资料和研究发现,皇帝其实也是冤大头。像著名的大臣高士奇,收藏书画很多。此人是个马屁精,捐给康熙皇帝许多书画,得到不少赏赐。后来发现他家一本账本,凡是他认为假的和不好的,几两银子买来的,全捐了出去;凡是几百上千两银子买进的珍品,一件都没有捐,自己偷偷藏了起来。所以,《石渠宝笈》这部书在真假方面可以说权威性值得怀疑,表面上是一个反映皇家收藏的“形象工程”,实际上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石渠宝笈》被拍卖行、藏家当做“金字招牌”,其实是一种愚昧和审美上的倒退,我们的审美至少倒退了三百年。为什么八大、石涛有贡献、有艺术价值?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表达了艺术与生活和生命的内在关系,所以才美才有感染力。吴冠中说现在美盲比文盲还要多,这个祸根其实在乾隆时期就种下了。那时候他推崇的“四王吴恽”(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和恽寿平),所谓的“清六家”,就像是“样板戏”,只能有一种面貌,不能百花齐放,毫无生命力可言。后来,扬州八怪起来,从历史的角度看就是因为乾隆不懂装懂,压制得太厉害了。 

  至于成功不成功,那是另一回事。所以审美这堂课,我们落后了,要花很长的时间才有可能补回来。 

  民间收藏投资人士忽然把《石渠宝笈》捧上天,好像是艺术收藏里的《圣经》,把乾隆皇帝也打扮成一代英明领袖,风雅倜傥的好皇帝,说穿了这些都是某些利益集团的别有用心。其实,他们就是利用那些有钱投资者的善良和无知,还有就是暴发户们心里头的“帝王崇拜”以及“奴才”意识。这些都是审美缺失带来的恶果。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