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大片为何这样红(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7日 10:24 苏州新闻网 微博

过云楼 过云楼

  如果说过云楼古籍拍卖是一部大片,那是当之无愧。孤本宋版书是独一无二的重磅演员,华丽的策划包装是让人难忘的剧情,对价格的猜测一开始就制造了悬疑,再加上一波三折的归属问题更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大片还没落幕,却已足够给文化产业从业者带来思考和启发。

  

  拍卖与文化

  过云楼古籍之所以在拍卖前就风生水起,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除了拍品本身过硬,更在于拍卖公司不遗余力的文化挖掘和传播。艺术品经营不仅是在卖物品,更是在卖文化。

  做文化生意 要有颗爱文化的心

  去北京采访过云楼古籍拍卖,印象最深的不是1.88亿元这个数字,而是预展现场临时搭建的那一栋“过云楼”(上图)。到场的人,无不惊讶于眼前这个氛围,粉墙黛瓦,翠竹婆娑,文气氤氲。搭两天两夜的楼只为三四天的展示,拍卖方想告诉世人,古籍是有来历的,古籍原先的主人是有故事的。

  这个细节在告诉人们,拍卖方是发自内心地尊重过云楼,而以尊重的态度经营文化,也必能得到文化人的尊重。在文化产业高调行进的今天,如何经营文化是一个课题:文化经营者固然渴望从文化产业中分一杯羹,赚更多的钱,然而事实上要赚文化产业的钱不那么容易,这不仅要策略,更要有一颗尊重文化热爱文化的心。

  是的,现在收藏界都在议论这次拍卖,记者身旁的著名演员、收藏家王刚在拍卖时忘情地站在椅子上,拿着相机一阵狂拍。他说没有一次拍卖,比得上此回精彩和意义重大。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向来贴着不透明、不保真、唯利是图的恶名标签,这怪不得别人,只因拍卖行在文化普及方面的热情远比不上赚钱来得那么迫切。而这次过云楼拍卖的运作,我们看到了全国七个城市的巡展,专家云集的专题研讨会,特地拍摄的过云楼专题纪录片,精美详尽的出版物,以及拍卖公司捐出一半佣金的拍卖承诺。这其中,通篇贯彻了两大文化诉求:一是打响过云楼这块渐渐尘封的品牌,二是普及古籍收藏知识,告诉世人古籍的意义,那是延续中国文明的历史文献。

  这次拍卖算不算成功?时值艺术品拍卖的低迷期,1.88亿元只能说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数字,相比其文物价值也许并不算高;但拍卖公司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态度,向世界高声宣示了其对于文化的尊重,这怎能不说是一种成功?

  对于文化产业从业者,需要从别人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可喜的是,如今中国的文化经营企业,正有几家异军突起,其特点便是着眼于自身底蕴的积淀,深入认知文化、理解文化、宣传文化,而不再是目光短浅,捞到一票是一票。———不可否认,现在我们身边的大多数文化企业,还真是这样捞到一票是一票的心理,他们没感受到任何文化使命,不愿意投入任何精力传播文化。说实在的,不具备传播文化的素养怪不得他们,问题是他们一点都不曾想过要具备这种素养。

  其实单从拍卖图录就能反映问题。一些想要长期做好做强的拍卖公司,其图录做得越来越文化了,不只是藏品的罗列展示,而是深挖内涵,宣传藏品的文化。而大多数拍卖公司,能有份精良的印刷,便觉得做到家了。我们可以仅此就确定,后者距离成功还很遥远。

  再比如画廊。大多数画廊只是店铺门面,倒卖书画盈利。上次见到南京某画廊老板在报纸上刊发一文,却完全是不一样的境界。她的观点:画店可作为谋生的手段,画廊则是主人情趣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画廊对于她,是一份愉快的工作,一个可以重新学习的学校。有如此的文化立场,她的画廊也必然让人充满信心。

  可以断言的是,做文化产业,倘若拿不出对文化真正虔诚的态度,没有一颗对文化真正热爱的心,而仅以唯利是图做小买卖的心态去操作,是无法真正阐释文化的,也绝不可能走向最终的成功。

  

  保管与抢购

  当凤凰和北大为着过云楼古籍抢得不可开交之时,我们身边的古籍保护得怎样?河南媒体报道,河南省图书馆馆藏50万册古籍,因为保存条件不达标,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至少超过半数的图书不同程度损坏!

  多少古籍 在库房里悄悄烂掉

  据大河网的报道,走进河南省图书馆3个古籍室,古籍成捆成捆堆在简易书架上,窗户缝里偶尔钻进一丝风,片片褐黄的纸屑,便裹挟着灰尘,像雪片一样,簌簌落下…… 图片中的古籍破烂不堪,纸张一页一页地粘连在一起,用手轻轻抹,就能听到细碎的纸张断裂声。

  古籍特藏书库的建筑、温湿度、空气净化与通风、照明和防紫外线以及消防安防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然而河南省图书馆的三个古籍书库,却没有一个符合要求。古籍部有11名工作人员,其中两人专门负责古籍修复,一人负责接待读者,剩余8个人得照看50万册古籍。

  古籍这样的命运,河南省图书馆并非个例。

  一边是于幽暗的角落静静烂去霉去坏去,另一边却是轰轰烈烈的明争暗夺。河南图书馆古籍和过云楼古籍所受到的待遇,可谓天差地别,让人唏嘘。要知道,河南省图的善本也多达两万四千册呢。

  拨到的经费少,保管条件差,古籍难逃烂掉的命运。其实,即便不是烂掉,丢在库房里,锁在柜子里,无声无息,无人问津,不搞研究,也不方便社会人员去搞研究,对社会毫无作用,这不是另一种烂掉?

  原先冷门的古籍,如今有人不惜巨资追逐,甚至争购,未尝不是一种进步。然而我们不能不关心的是,在过云楼古籍争夺正酣之时,还有多少现成的资源正被忽视被浪费?

  尤其在这个喧嚣热闹的当口,当头脑中闪过默默锁在库房里的那些宝贝时,很多人难免会一声叹息吧。

  

  收藏与使用

  一套书2亿元,你争我夺,值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是啊,2亿元可以办很多的事,非去买一套书吗?事实上,能否承受这个价格,取决于购买人如何使用。

  2亿元买套书 究竟值不值

  从收藏投资的角度看,围绕着过云楼古籍的价值,拍卖前就一片论战。

  有人说值,李可染一张画都近3亿了,拥有最大部头宋版书的过云楼古籍比它珍贵多了,以这个角度比较,拍出四五亿元又何足为奇?

  有人说不值,这些古籍,印刷和字体虽然漂亮,但放在家中,不像艺术品那样可以欣赏艺术美,也不可能去翻看书中的内容,花几亿元不是叶公好龙,附庸风雅么?

  果然,在市场低迷的时代,这书竞争者不多,而且1.8亿起拍,加钱也不爽气,最终只加到了1.88亿元。看来有钱人手头也不宽裕,这个时候有点“缩”,面对一个投资机会,不敢轻易下手了。

  现场买到书的是凤凰集团。凤凰集团公布了买书后的计划,其中包括将永久收藏,修建一幢藏书楼,以这批藏书为“镇馆之宝”。考虑到“过云楼藏书”本身有很高的再出版价值,该集团将进行整理并再版。

  抢书的是北大,北大图书馆也要这书,说可以补充北大图书馆古文献典藏的品种与类型,提高教学和学术研究的文献保障力度,并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增加文献资源保障砝码。

  对于这两家的竞争,我个人是十分理解的,并且觉得他们的收藏理由,总比纯粹的以投资为目的、只等着过几年升值的买家强。譬如以凤凰为例,一个做书做出版的文化企业,没有古籍或许不要紧,但有了古籍却是大不相同。一旦得到过云楼旧藏,将成为它高过其他出版社的一个强点,夯实其企业文化。并且如同得到一座富矿,后续可做无数的文化开掘。

  很多人收藏只是投资,为了赚钱,有经济上的进账。但真正需要它的人,会从中挖到更多的财富。譬如苏州有家具生产者,大量收藏明清早期的家具实物,不是简单的投资,而是一丝不苟地仿制,由此制作的明式家具能基本不走样,技术水准明显高于同行,这便是收藏的作用。要知道,像明式家具这种立体的造型,如果没有实物仅看图片,是很难精准仿制的,而且细节上很容易被忽略,由此制作的作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样的家具收藏,从产业角度,是掘到更多金了,而从社会角度,是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对于文化产业经营者或者生产者,收藏一些对自己有用的,能产生巨大效益的作品,无疑是英明的;而且,真正有气度、有长远规划、真正热爱文化的文化经营者,一定会苦苦寻觅这样的藏品。

  古籍事件回放

  ■上世纪90年代,过云楼四分之三古籍入藏南图。

  ■2005年,另四分之一古籍2310万元在北京拍出。

  ■2012年4月,北京匡时(微博)宣布这四分之一再上拍场,计179种1292册,包括存世最大宋版书《锦绣万花谷》。

  ■2012年4、5月,古籍在北京、杭州、上海、厦门、苏州、南京、成都巡展,影响巨大,其中5月18日到苏。

  ■6月1日,北京预展现场搭建“过云楼”令人惊艳。

  ■6月4日夜间,过云楼古籍1.88亿元成交,连佣金2.162亿元;拍卖公司表态,根据规定,七个工作日内国有文物机构可行使优先购买权,因此归属尚存悬念。

  ■6月5日下午,凤凰集团宣布自己是竞买者,并将建藏书楼以此套古籍为镇馆之宝,有意古籍再版印刷。

  ■6月12日,北大行使优先购买权,宣布以同样价格购买。江苏省政府随即发函北京文物局,称凤凰竞拍得到省委省政府支持,竞拍由南京图书馆和凤凰共同实施。

  ■6月12日—至今,北大和凤凰都坚持自己应该得到古籍,目前双方仍协调未果,最后归属权将由国家文物局裁决。此事引发全国热议,目前舆论总体偏向凤凰,希望古籍在江苏合璧。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