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刘向平先生的水墨人物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9日 23:50 新浪收藏 微博

  水墨写意人物画,自古石格肇端,南宋梁楷继承发扬,此后数百年间,承其一脉并名家者,为数不多。传统人物画仍以工细一路为主,重“以形传神”。明清以来写意人物画有所发展,但多兼工带写,写意的力度远不如山水画和花鸟画,也远未臻于“不似之似”的美学境界。进入当代,水墨写意人物画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传统笔墨基础上,人物造型更为精准,画面意境更趋深远,彰显出新时代水墨人物画的特征。画家刘向平以其对水墨人物画的独到探索引起当今画坛的关注。

  刘向平是一位技术全面、涉猎广泛的画家。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做过专职画家,在加拿大生活过多年。在过去的创作中,刘向平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因毕业创作《一九三五·遵义》在美术界一举成名,此画引起广泛关注,并被国家选为特种纪念邮票印制发行。他还多次应邀为中国邮电部设计重要国家领导人纪念邮票,并因设计《白求恩》邮票受到加拿大多方的盛赞,被邀赴加拿大约克大学视觉艺术系统做访问学者。其人物画作品得到了国画人物大师叶浅予、周思聪、卢深以及众多油画名师的好评及肯定。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出色的创作才能使向平具备了多种能力,他的作品横跨国画、油画画种,主题有重大题材和生活小品,表现形式为工笔、写意与工写结合,涉及花鸟、人物、山水及邮票设计等众多内容。

  近年来,归国后的画家刘向平致力于水墨人物画的探索,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观看近期刘向平创作的一组描绘彝族少女风情的生活画卷,与前两年我看到的,发生了很大变化。画面整体给人感觉更加沉稳、丰厚,用笔用墨也更为成熟,画风更为灵动。这和作者的埋头钻研刻苦实践是分不开的。

  纵观刘向平的水墨人物画,最显著的特点是贯穿其中的山水运笔。中国绘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在山水、人物、花鸟的创作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各有所长,兼具不同。观刘向平的画,尤其是在人物环境的配置上,笔法生动,更显露出笔墨自身的情质与韵味。他画中的人物或端坐于山石间,或倚傍于花树下,这就使传统的山水、花鸟多种技法在这里派上了用场。他的山水墨法取自黄宾虹以“七墨”为核心的点染之法、“打点作皴”的大悟画法,笔力圆浑,意境深邃,具有浑厚华滋的美感。花鸟表现既有宋画的双勾点染,也有吴昌硕的泼墨写意,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把山水作为衬景,将人物推至画面前方,用山水的厚重反衬人物的鲜活,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而同时又不显得单薄。并且在人物的造型上融进了山水画的皴法,中锋运笔使得线条粗矿有力,画面的皴擦点染使人与景相融、情与境相融,增加画面美感的同时提升了创作的难度,将传统笔墨中的勾皴点染发挥到极致,并转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自然而不留痕迹,显示了非凡的创造力。

  刘向平的水墨人物画强调运笔的书写性即书法之笔。笔笔写出,笔笔送到。中国画注重书法用笔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魏晋时代,书法用笔与绘画相连就成为自觉的追求。谢赫“六法”在“气韵生动”之后紧接着就讲了“骨法用笔”,要求绘画用笔应如同书法一样有“骨力”,以体现画面之“气韵生动”。宋代尚意书风形成后,书法摆脱了唐代书风的森来严法度,给了绘画用笔极大的启动,苏轼的《古木竹石图》和米芾的《珊瑚帖》已经明显呈现了以行草笔法入画而抒心的意图。元初赵孟頫明确提出了“书画同笔”论:“石如飞白木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刘向平画作中的书写性主要表现在对线条的把握上,大开大合,画面中的线条不是草率的逸笔草草,而是刚劲有力,粗放浑厚又章法自露,笔法倾向于董其昌、石涛的中锋、长线、书法式的用笔,他用具有书法笔意的线条,纺织成变变幻多姿的人物意象,笔法生动活泼,笔力穿透纸背,线条自然爽利。在凸显线条功能的同时,注重其自身的表现性,劲中带柔,稚中寓秀,随人物结构而恣肆挥洒,灵气飞动,线质随其变化为方圆、长短、起落、转折、疏密、巧拙等书法情趣。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使画面充满质感,显得不轻挑,不浮躁。在这同时,刘向平又表露出对骨法用笔、墨分五色、力透纸背、刚柔相济等笔墨要义的不懈追求。

  从表现技法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水墨语言的表现方式。笔墨秀润,造型俊逸,色彩淡雅,气象生动,所表现的多是清新秀美的意境,这是刘向平水墨人物的鲜明特色。这种风格无疑源于中国文人画的水墨传统。他从传统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同时又用笔墨抒写着自己的文人情怀。刘向平的作品多选择彝族少女作为表现题材,对此,向平是有自己的独到认识的,在他看来,彝族民族服装的着色非常具有中国水墨语言的韵味,款型、装饰适合中国画的用线,少数民族服装非常有特点,面部凹凸有致,中国画南北派的技法都可融合运用。而且在四川的彝族居住地区,多阴雨连绵与大雾天气,这就使得画面容易表现气韵生动,除此之外,彝族的女子不是很喜欢欢笑,她们的面部表情常常是若有所思,而这恰恰能给人以暇想。刘向平希望用瞬间表情把人物所处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以画面来捕捉情感和情绪的瞬间,同时借画面来抒发感情,作为文人画对寄情寓意的诉求,刘向平在这方面无不“时时处处见其真”。因而,他抒写的是真性情。

  中国画历来讲究传承,推崇传统,刘向平也不例外。在他看来,传统笔墨是极为宝贵的资源,要从中撷取精髓,他以不寻常的敏锐和耐力,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深潜到民族精神史的深处,追索更为丰厚的思想资源,从早期接触俄国浪漫主义思潮到回国后转而潜心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今天,他仍然用我们本民族传统而古老的智慧和力量,来破解中国艺术在近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的难题。他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他说:“中国应该有代表大国气度的主流画派。”作为新时期水墨人物画的代表,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向平可以在水墨人物的探索中走得更远。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