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贿背后的权力霸道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 10:15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的《方圆》杂志报道,当今之世,“雅贿”已经成为潮流,人们送礼,不再垂青真金白银,而是名人字画,古董古玩,也包括奇石美玉,在某些出化石的地方,各种各样的化石,包括恐龙蛋,都成为人们的礼品。
当然,这种说法也不那么确切,如果送LV包,送瑞士名表、法国名贵香水,也一样会被欣然笑纳。有消息说,现在中国的外国奢侈品看好,但买的人多数是为了送礼。可见,在洋奢侈品面前,再矜持的人也不雅了。如果说雅贿之雅,也包括这些百姓闻所未闻的洋玩意,土雅与洋雅齐飞,那么,可以说,雅贿的确形成了潮流。
雅贿古已有之。春秋末期韩宣子看上郑国商人的一对玉环,强行索要,郑商就是不给。但是能如此强索,说明此前此后,商人向权要纳贿,而且是玉环玉佩这样的雅贿,已经相当常见。给是常态,不给才是奇事,所以史官要记下一笔。看那时的史籍,常见有人送礼,白璧一双、两双的。但是,那时也常见有权者把同样的东西,赏给有才干的下属。也就是说,送和赐,雅物往往双向流动。直到晚清和民国,人们公认贿赂公行的时代,还是这样,我就见了好些袁世凯把部下喜欢的玩意赏他的事情。但是,当今之世,却只见送进去,不见赏下来,所有的人,都只往上级送,往官员那里送,往用得着的人那里送。反向的流动,几乎没有了。
当下的雅贿,受收藏热的影响,送古玩古董的多,送名人字画的多。这种事,在古代却不那么多,至少不及现在这样的普遍。古代没有收藏热,古董的等级很高,现在我们视为古董的东西,在那时可能一钱不值。很多人,包括中下级官员,古董的知识有限,即使送古董,送的玩意也得是值钱的材料做的,比如金银玉料,象牙犀角之类,如果有镶嵌了宝石钻石当然更好。至于送字画的,就更少,只有少量的古代名人字画才值钱,当代的名人字画,虽然能卖出去,但很少有人当礼送,可能是嫌不上档次。否则,扬州八怪岂不像今天这些中国画名家一样,肥得流油?然而现在,连一些县级官员,都会收上一堆名人字画,古董古玩。明明一个粗人的重庆前公安局副局长文强,居然收了一幅张大千的画。
尽管受贿已经进入雅贿阶段,但中国现在的官场文化,或者说权力场文化,却依旧处在很粗鄙的层次。虽然说现在掀动收藏热的名家们,说是借此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但除了提高盗墓者的盗墓兴致和水平,其实什么也没提高。只是在很多人心目中,建构了一个含糊的说法,古董比真金白银还要值钱。其实很多有权人收的所谓古董,绝大多数都是赝品,假到不能再假。一批批古物鉴定专家,据考古界人士说,大多都是蒙事的。蒙傻子骗钱而已,有时甚至自己就是托儿。但是,尽管送的人未必都不明白送出的东西是“西贝货”,但收的人可是大都当真玩意,值钱的玩意收的。接受雅贿的人,尽管收了一文不值的假货,但心目中却以为得到了价值连城的宝贝。收古董跟直接收钱,其实没什么区别。很多有权人都喜欢附庸风雅,在很大程度是收藏热给闹的,但闹完了之后,这些人却无论如何风雅不起来。
不仅风雅不起来,而且权力的霸道,却劲道越来越足。绝对功利主义式的霸道,有权不使,过期作废。没有人想着收买人心,留住人才,反正期限一过,我就走人,人走茶凉。所以,好东西坏东西,真东西假东西,只见送上去,不见赏下来。权力场上,没有了长远一点的打算,好像也不需要长远打算,过了今天,明天怎样,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