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的两个逻辑:消费市场和学术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8日 09:29 证券日报

  ■赵子龙

  仅仅拥有艺术品交易行为,并不等同于形成了艺术市场。事实上,最明显的例证就是艺术品交易尚未促成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仍然沿用“定价在先”的惯例。

  当然,“定价在先”也在一定范围内拥有其合理性。因为艺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鉴于公众对艺术品鉴赏能力的差异,很难有一个共同的质量体系认证系统。如果有人拥有超于其他人的判断力,就会发现某些艺术作品被忽视的价值,从而愿意出高价购买,这也是合理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享有这种特权。在一个完整的艺术产业链中,享有特权的艺术品所占的比重实际上是很小的。这里涉及到我们对艺术品具体的分类。

  艺术品大致分为两类:“艺术作品”和“艺术消费品”。打个比方,“艺术作品”相当于LV包,而“艺术消费品”相当于普通日用的包。它们实际上分别运行在两种不同的市场规则中。

  艺术品学术市场混乱

  “艺术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创造力、思想力,其价值源自于其精神价值,通俗点说就是精神财富。这种作品属于“思想奢侈品”,每个时代只有为数不多的艺术家能够生产这种产品。这种产品的估值,必须通过一个独特的系统完成,那就是学术系统。只有通过学术系统的认证,艺术品才能够获得奢侈品的资格,从而以较高的价格进入市场,并以此产生衍生品。

  艺术消费品,其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装点人们生活,让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舒适。这种艺术品不需要有太多的思想价值,也不一定能够代表时代精神和发展趋势,它的关键词是手艺、审美。它存在的意义在于,人们在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后所进行的审美消费。这种艺术产品可以试图穿越学术系统,但一般会被拒之门外,而直接进入自由市场,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其价格。

  艺术品学术市场混乱

  国外的艺术市场机制经过长期的试错和调整,同时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基本上完成了良性整合,国外的画廊运行在一个艺术品税收、评估、抵押、赞助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中,同时学术系统相对独立和成熟,泰特美术馆、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等都具有自身的学术评判标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可以通过检验。而且,尽管我们总是对于一种所谓的“西方价值标准”耿耿于怀,但事实已经证明,尽管存在各种争议,但通过这些学术体系认可的艺术家,已经开始慢慢显现他们在这个时代的价值。中国早期当代艺术的重要人物,也是通过西方的学术系统才得以发现的。由此看来,中国艺术市场的问题便很明显:不但尚未形成自由市场,而且学术系统混乱。其结果就是许多艺术消费品可以轻松穿越学术系统的认证而成为“艺术作品”,然后经过展览、包装、上拍而获得较高的价格和曝光率,然后进入资本运作。这种不健全的市场机制,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短短几年内,艺术市场迅速跨进亿元时代,艺术品成为新的创富产品,然后又迅速跨入资本时代。

  在学术市场混乱的同时,国内真正的艺术品消费市场尚待开启。长期以来,原有的艺术市场机制给艺术家和大众造成了共同的误解:只要是艺术,就是很贵的,平民买不起;艺术家都不愿意承认艺术是一项工作,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作品像其他商品那样被交易,被消费。如果没有进入美术馆和展览,而是进入平民的家庭,他们会认为这是羞辱。这种被旧有艺术机制同化的思维,导致几乎所有的艺术家都认为自己的艺术是奢侈品,而不管有没有人买单。

  应开放艺术自由市场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比较可行的应该是首先开放艺术自由市场。所谓的自由市场,是不依赖于画廊、拍卖的权威,不依赖于已然名不副实的学术认证系统,艺术品可以自由交易,以最简单便捷的方式进入大众生活。真正支撑中国艺术产业的,可能首先是平民市场、消费市场,这也是马云(微博)当时为什么选择服务于中国的中小企业。

  一个行业如果想进入产业化,首先需要强大的社会购买力。中国当下许多人所设想的艺术市场模式,还停留在动辄以文艺复兴、美蒂奇家族为例的阶段。实际上,寄希望于一批大收藏家、美术馆来推动艺术产业,是不现实的。我们系需要考虑的,是艺术市场的最大潜力存在于什么地方。我们不妨思考,中国现在有多少面空墙?同时,中国每年递增有多少艺术学院毕业生?即使没有确切的数据,我们凭经验也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从一个健康的艺术市场发展轨迹来看,一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的金字塔底座必须是有众多艺术爱好者支持的具有装饰作用的艺术品。这也是艺术品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作用和意义,这一块的规模其实最大,数量也应该最多。

  综上所述,中国如果想继续发展艺术的产业化,可能应该建立这样一个结构:一方面,整个社会对于艺术品的购买力不断提高,大量的日用艺术消费品市场形成,具有稳定的交易额,解决大众审美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产业繁荣的基础上,催生学术评价体系,从而产生一个“艺术作品”市场,解决不满足于审美消费,而有精神消费、智慧消费的人群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展望,接下来中国将迎来艺术产业模式的转型:平价的、大众的艺术市场将打开,艺术品交易方式也将多元化,不再依赖单一的画廊代理模式,艺术品电商、艺术品批发交易市场等等将成为新的模式,大大增加艺术市场的自由度。而自由交易,其重要性可能不仅仅是对于艺术产业,对中国整体经济体制的重要启示和开拓,也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系《德美艺刊》副主编,青年批评家)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