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假画案解读:荒唐判决不荒唐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07日 10:08 新浪博客 微博

  刘双舟

  佳士得(微博)败诉引热议

  世界艺术品拍卖业巨头佳士得败诉了,原告是俄罗斯石油大亨亿万富翁斐克塞伯格Vekselberg,起因是他多年前在佳士得拍卖会上竞得的一幅署名为俄罗斯著名画家鲍里斯·库斯妥基耶夫Kustodiev所创作的油画《宫女》,斐克塞伯格认为该作品系伪作,起诉到英国高等法院,法院最终裁判佳士得败诉,返还收取的拍卖价款170万英镑(约合1700余万元人民币)。

  这一判决立即引起了国内艺术界和一些媒体的热议。大家反映不一。有人幸灾乐祸,有人以此为国内拍卖市场出现赝品进行辩护,也有人则借机来批评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和相关法律制度,但更多的人则对这一判决表示无法理解。

  案件的由来与始末

  原告斐克塞伯格是位俄罗斯石油大亨,身家约70亿英镑,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64位,他还是一位狂热的艺术品收藏家。2005年11月,他在英国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70万英镑的高价竞拍下了署名为俄罗斯著名画家库斯妥基耶夫的一幅油画《宫女》。该画作据称库斯妥基耶夫创作于1919年,描绘了一个裸体女人睡着了的情景。1932年,作品曾在拉脱维亚公开展出过一次。该画作第一次出现在佳士得拍卖场上是1989年,那一次它的成交价格是1.9万英镑。

  2005年拍卖时,专家们对油画《宫女》的估价是18万至22万英镑,但是富翁斐克塞伯格志在必得,竞价非常激烈,拍卖价格一路飙升,最后富翁斐克塞伯格以170万英镑的最高应价如意将该作品收入囊中。这个价格超出了最高估价7倍多,创下拍卖最高纪录。据说,当时参与竞价的另外一位俄罗斯收藏家称这个价格“纯粹荒谬”。

  2009年,富翁斐克塞伯格的一位艺术顾问对该画作提出了质疑,认为画面上库斯妥基耶夫签名所使用的颜料在画家1927年去世时尚未发明。斐克塞伯格据此要求佳士得退款。佳士得则认为签名颜料在1919年已经问世,只是在当时比较稀有,直到1930年代才大规模投入使用,因此,该画作系库斯妥基耶夫的真迹,不同意退款,双方遂发生争执。

  专家观点难分伯仲

  根据佳士得的拍卖规则,在拍卖成交后5年内,如果买家有证据能使佳士得公司相信拍卖品为膺品,则买家有权要求佳士得退还已支付的全部款项。斐克塞伯格是2005年在佳士得拍卖会上竞得争议作品《宫女》的,按照佳士得的拍卖规则,其享有的向佳士得主张瑕疵请求权的期限将于2010年届满。因此,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斐克塞伯格便于2010年以作品系赝品为由在英国高级法院对佳士得提起诉讼。

  原告和被告双方都为这个案件做了精心准备,并请了大批专家来为自己助阵。在为期20天的听证会上,富翁斐克塞伯格聘请了一大批顶尖艺术品专家证明《宫女》为赝品。其中,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一位研究员认为,她几乎200%的肯定这件作品是伪作。佳士得则组织了庞大的专家团对来论证该画作为真品。其中宝龙拍卖行的一位顾问就支持佳士得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家并不是一贯都能保持很高的水准,这幅画虽然质量不高,但仍是出自库斯妥基耶夫之手。

  佳士得的律师则称此画有“可靠的证明”,指出此画中出现了一把著名的、由画家拥有的椅子。

  根据尘封已久的档案材料,艺术家库斯妥基耶夫的一位朋友曾出版过一本关于库斯妥基耶夫的专著,该书表明库斯妥基耶夫确实曾经在1919年画过一副名称为《睡觉》的作品,佳士得认为他们拍出的就是这件作品。但是同样是库斯妥基耶夫的这位朋友,在他的另外一件关于库斯妥基耶夫的作品列表中,作品《睡觉》却是一件素描而不是油画作品。

  法官判决出人意料

  在原被告双方旗鼓相当难分高下的情况下,负责审理本案件的法官纽维(Newey)于2012年7月27日对该案做出了裁决,判决佳士得败诉,并返还斐克塞伯格已支付的170万英镑拍卖款。法官纽维在判决时表示:“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完全确定是不可能的,我的任务是在平衡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真实性。在我看来,这幅《宫女》更有可能是库斯妥基耶夫之外的其他画家的作品。因此,斐克塞伯格有权取消本次交易,拿回自己的钱。”

  这一判决着实有些出人意料。

  我国舆论对此判决表现最多的是无法理解。既然《宫女》的真假尚未确定,法官为什么就敢判佳士得败诉,他裁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连鉴定专家都说不清,法官怎么能认定《宫女》不是库斯妥基耶夫所作?法官自己有鉴定权吗?该案对我国国内艺术品纠纷案件有何借鉴意义?

  遵循先例的审判制度

  我们熟悉的司法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我国,法院无论审判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都必须以明确的法律规定作为判决的法律依据。《宫女》案给我们的印象是,法官纽维完全凭个人的主管判断来审判案件,其判决并无明确的法律依据,非常武断。这样的判决公平吗?太荒唐了。

  这一貌似荒唐的判决其实并不荒唐。这要从英国独特的司法制度说起。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法系有两个:一个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还有一个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两个法系在司法审判制度的传统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审判中主要实行成文法制度,而英美法系国家则主要实行判例法制度。

  我国的司法制度(香港地区除外)类似大陆法系,我们的法律都是条文化的,法院审判案件以法律条文为依据,法官自由裁量的余地很小。而英国实行判例法制度,其很多法律并不表现为条文化的法律文件或法典,而是由以往的判决累积构成的,这些判决被称为“先例”。法官审判案件不是以成文的法律规定为依据,而是以“先例”所确立的审判规则为依据的,这就是英国司法审判中著名的“遵循先例原则”。在英国,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是看法律是如何规定的,而是看以往发生过的同类案件是如何判决的,如果存在“先例”,法官则可以比照先例进行判决。

  在《宫女》案中,如果以往发生过同类的案件,法官只许依照先例判决即可。如果证据能证明《宫女》系伪作,法官应当依据先例判决被告佳士得败诉;如果证据能证明《宫女》系真品,法官应当依据先例判决原告斐克塞伯格败诉。我想,英国的司法实践中应该有这两类先例。

  但是《宫女》案事实上给法官出了个难题。该案中,原被告双方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在无法断定争议作品的真伪时,应该如何判决呢?在英国的艺术品纠纷司法实践中,可能并不存在双方证据旗鼓相当、雌雄难辨时法官应当如何判决的先例。这就使法官纽维为了难。

  无论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法院是不能拒绝判决,这一点是相同的。法院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受理并审判后都应当作出判决,以便了结当事人的纠纷。《宫女》案中,法官纽维可能有些为难,但是并非无路可走。在实行判例法的国家,如果既无先例可循,有无法律的明文规定,则负责审理案件的法官有权为以后再发生类似案件作出一个可供遵循的“先例”。

  法官纽维正是这样做的,他作出了佳士得败诉的判决。这一判决虽有些出人意料,但有却为今后再发生这样的案件提供一个判决的指针。

  法官有权创设一个新的先例,但是为什么法官纽维倾向于认定原告方证据的证明力优于被告方证据的证明力,从而判决佳士得败诉呢?他判决原告方败诉也可以成为一个判例,为什么他没有判决原告败诉呢?这还得从西方司法审判中证据认定所遵循的自由心证原则谈起。

  在司法审判的证据认定方面,存在两种制度:一种是法定证据制度,一种是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我国大陆地区的司法审判主要倾向于法定证据制度,证据种类和证据的证明皆有法律明确规定,法官只能用法定的证据来认证事实,没有太多的自由裁量余地。而英美和欧洲国家则比较推崇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

  根据自由心证原则,对于诉讼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法律不作预先的规定,而交由法官、陪审官根据内心确信进行自由判断。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所形成的内心确信称为心证。法官审判案件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心证来认定案件事实。自由心证制度要求法官依据“良心”和“理性”,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合理判断证据的证明价值,赋予了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宫女》案中,在原被告双方的证据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证据的取舍和证明力的大小就只能由法官纽维依据自由心证原则来取舍了。法官纽维是如何进行自由心证的呢?在判决时纽维说:“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完全确定是不可能的,我的任务是在平衡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真实性。在我看来,这幅《宫女》更有可能是库斯妥基耶夫之外的其他画家的作品。因此,斐克塞伯格有权取消本次交易,拿回自己的钱。”这正是他对自由心证原则的合理运用。

  基于英国独特的遵循先例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我们就会理解,法官纽维这个看似荒唐的判决其实并不荒唐。我们之所以觉得荒唐,是我们站在我国的法律制度角度来看待问题所带来的错觉而已。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