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军花鸟画审美意蕴赏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7日 21:14 新浪收藏 微博

  文/傅京生

  李晓军的画,造型简明,取象不惑中,常以润笔纷披“写”之。由于他有良好的书法底子,所以,画面的造型形态虽然简洁明快,然而,由于笔法提按、绞转的微妙变化而趣味十足、耐人寻味。例如,画面仅仅是一丛依秀石而盛开的折枝桃花,但由于他能够以书法笔法、笔意写绘之,故画面上那摇曳生姿的桃花,以及,那婀娜多态而骨气洞达的石头,却能其花犹如带雨含笑的少女,其石犹如伫立雨后晴空的少年,卓约然、飒飒然而自有其特殊的风流气骨。《云满山头树满溪》(136 x 68 cm ,2004年)就是这样的一幅画。

  东汉蔡邕论书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作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他的画,秉承了吴昌硕“画气不画形”的理念,所以,看李晓军的画,能使我们感到他作画,虽心无挂碍、放笔淋漓,但却形神兼备、意趣横生。《芭蕉小雀》(136 x 34 cm ,2006年)、《秋高木影疏》(136 x 34 cm ,2006年),就是这样的作品。晓军是当今书坛青年学人“雅戏书法”翘楚,以这样的资质作画,也就使他能够在这样的“任情恣性”的写绘之中,将《周易》中所说的“无极而太极”,乃至“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将《老子》中讲的“万物复根,归根曰静”等等观念,一无挂漏、意蕴饱满地显现在他的使笔、用墨之中。从而,使他的作品,能够氤氲着、弥漫着一股源自宇宙洪荒的无暇的清气,且能乾旋坤转般地显现着天地间氤氲着的一团和气。晓军的《松石孤雀图》(136 x 68cm,纸本设色,2004年)、《移影夕阳低》(68 x 68cm,纸本设色,2005年)、《天香一品》(136 x 34cm,纸本设色,2006年)等作品,就是最好的明证。

  蔡邕还曾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也。”从这个角度看李晓军的画,他是能够静得下心来的人,他的《秋趣》、《移影夕阳低》等作品,全然是遵从了蔡邕《笔论》中所说的那种书法中的“至法”而挥写出来的。于是,晓军的这些作品,也就无不倜傥磊落、儒雅风流,决无倚门卖俏、扭捏作态之弊;于是,从他的的这些作品中,我们也就明显能够看到,他作画,能在一片犹如风云际会式的有节奏、有韵味、有境界的挥写过程中,仍然寄托了他的与中国书法精神中“书品即人品”的思想息息相关的为人、处事、从艺的根本原则。那就是他能够以“至诚”、“用敬”的心态为人、处事、从艺。于是,从李晓军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即有的“书画同源”,以及,“书如其人”、“画如其人”等说法,他是有着准确、到位而处于高层次的把握的。

  对中国人而言,作人要有规矩,做事要有章法,从艺要有仁心。这一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其本原则,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就是:“续统”、“有我”、“至善”。晓军的画,于此三者,皆颇有所得。从《听雨》(136 x 34 cm ,2006年)、《芭蕉小雀》(136 x 34 cm ,2006年)、《秋高木影疏》(136 x 34 cm ,2006年)这三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晓军的画,乃是对陈淳、徐渭、八大山人一脉的画风,作了一个有创造性的综合式的提升;画面不仅文脉清晰、入古至深,而且,笔法的跌宕起伏,也全然是现实性的情感波浪的变现,并传达出了耐人寻味的个性化意趣。这就是李晓军以中国传统的写生方式,令自己的心灵回归古人的情感表达语境之后,而以一个崭新且具有个性化的形式语言,对立基于“仁学”前提下的“至善”式的审美追求,进行的较为真诚、较为准确的表达所使然。这是一种“庄周化蝶”式的审美体验的变现,也近似近代美学家谷鲁斯所说的“内模仿”的审美显现,晓军的画,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攀至了当代花鸟画美学所可能达到的高度。

  综上所述,可以说,纵观李晓军的绘画,其技法中有道家,释家思想蕴涵其中,但他的画面效果,绝没有旧时文人惯有的那种远离现实生活,不关心世间冷暖的冷寂之态。当然,他的画,也绝不存在不尊重社会理性而任意放浪的特征。晓军把中国古人的那种在世通于权变,出世则云游无疆的精神气息,转换成了一种无执而有骨的洒脱和飘逸。这是一种近乎王羲之书法和李白诗歌所代表的艺术风格的现代显现。作为从骨子里爱好书法而有诗人气质的李晓军,他的绘画上显现的东晋风流与盛唐遗意合而为一的审美特征,使得他的绘画,由此而不再是古人的复制,也不再是简单的现实感受的直白式显现,而是一种通过做人、做事、为艺合而为一而“做工夫”做出来的艺术。所以,晓军的画,自有它升华人的人格精神、温暖人的心灵情感的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一言以蔽之,李晓军的《清菡图》(47 x 172cm,2003年)、《霜倒半池莲》(68 x 68cm,2005年)等作品,乃是通过深入研究古人笔墨技法,深入研究古人澄明的心境,并由此演绎出当代人的心灵向往与情感取向的产物。乃至,这样的作品,是晓军画出了时代的视觉心理变迁的产物。因为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十分着意于在作品中把画面表现的优雅和灿烂,以使画面显现犹如柔和光线照射青春女子的皮肤,而有一种令人心情舒适、愉悦的视觉美感,而且,通过对花鸟画的挥写,他还能够令其作品,一方面,显现出中国古人所特有的高古的襟怀,表现出一种正大清和的气象;而在另一方面,则能通过作品,转换性地表达出他对复杂的现实世界及复杂的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之美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李晓军的画作,是“道”的规定性导引下,表达他的心灵的真实的属人的视觉再造。这是一种“通天地于一气”的“道”的观念的形象化的变现。在晓军作品面前,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种心灵与情感的“共鸣”。所以,他的画,在本质上,也是客观事物的美的规定性,通过画家的归纳和整理,而完成的一种秩序化显现——归根结底,晓军的花鸟画,是具有“人事连属”属性的“客观事物”的具体体现,他的画,乃是把握宇宙、自然、人事、艺术中的种种特殊关系,进行有灵性、有文化意指的联系之后的再造——就是在这样的“再造”中,他所钟爱的古人的人生模式和精神境界,也就当仁不让地在具有现代感而又淋漓尽致的表达中,成为我们心仪已久的审美对象。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