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举:随手涂抹绘丽人妆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4日 17:35 新浪博客 微博
陈鹏举(微博)
谈不上会画画,只是觉得在宣纸上描抹很惬意。特别是面对几十年的老纸,感觉真好。有天突然画出了一个人物,一个含目的女子。衣着有些古意,和人物一样也是梦里想到的。脸的轮廓,那条弧线是不敢画的。这要功力,恐怕一辈子也到不了。然而很意外,就凭着眉目,竟也出落成女子了,而且可以想象她的美。画了几幅送人,人家觉得很熟悉,好像是谁谁。总之,一定有个尘世的原型。空相寺方丈见了,说是画的观音。听到这话,心里有了伤感。不由不承认,这含目的女子,还真不能说是梦里得到的。
是画的堂姐的女儿苏华。苏华在西湖边长大,长得就像记忆中的西湖。尤其是她的目光,总是清纯地含着深情,很美。她学生时候,来我家住了一个暑假。四十年可以淡忘许多往事,可她不属于往事。三十年前,我去玉佛寺,有缘得到一帧玉佛的照像。回家后细细端详,蓦然想起她来。翻出了她的像片,放在一起看,很惊讶,她和玉佛的容貌好像啊。一样的容光焕发,一样的目含深情。十多年前,我去天水,女娲的故乡,看到那儿的女孩都是相似的眉眼和脸庞。后来去了女娲庙,发现女娲和天水女孩也是一样的眉眼和脸庞。忽然明白了,人间的真善美,其实都是发自内心和溢于言表的。美好的女子,美好的人,总是容光焕发,总是目含深情,他们的神态和举止,看上去总是很相似。
一个含目的女子,至今画了许多幅。记得还不时题些字。譬如“女孩丽妆,人间最好景致。世道汹汹,真捧心绝尘者,未免孤单。由是游走烟雨,越阡度陌,带酒乘舟,披星戴月,其心之苦,虫草可知,海月可怜。时甲申秋来,雨如浅风,吹去渺渺愁绪,对之援笔,人言悦人如悦己,至今信矣,至今明矣。时客海上,年五十有四,离乡已四十年余,惟梦中常涉百步金沙。”譬如“今夕何年,未可计也。惟含目凝思者,可以见其往,见其来,见其须臾与千秋。渺渺沧海何远,茂原何静。一俟离尘嚣,去荣辱,明来去,无离别,人之于尘于世大自在耳。晚秋之夜,余在海上。”还有一幅,是在甲申大暑的时候,画四十年前的苏华。是用朱砂画的,题了“含目静思者,天地为之长相思,我到人间五十年,略知者惟此一事。谨以记之”一些字。三十多年前,去杭州玩,在苏华家住过几天。那年杭州酷热,花叶都焦了。每天火红的太阳出来,她父亲的眼神总是更失望。苏华有个女儿,现在也很大了。那天通电话。听得出她还是当年的亮堂和清纯。人的心情,其实都可以很美好。只要自己不冰封、不风化它,什么力量对它都无能为力。这大概就是女娲、玉佛和观音,和人和画中人一样美好的原因。人间的美好,总是让人想用美好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