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广:从旧瓦片里找到宝贝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4日 20:45 新浪收藏 微博
打破一片瓦赔了5元钱
在河北栾城县的一个小村庄里,一群顽皮的孩子在屋顶上掏鸟窝,忽然,有人踩落了一片屋瓦掉在院子里摔碎了。主人闻声跑出来喝道:“是谁干的?”孩子们四散逃开,只剩下5岁的王书广立在原处。“走,找你们家大人去。”最后,这个哭哭啼啼的小男孩被扯着衣服拉回家。“那次闯祸我父母赔了人家5元钱,我第一次知道一片瓦居然值这么多钱。”那是1960年的夏天,农村少年王书广也没想到自己与瓦当书法的缘分就这样早早结下了。
因为好奇,孩提时代的王书广后来多次偷偷爬到屋顶,去观察那些灰色的瓦片,上面有一些变化多端的纹理,有些像是花朵,有些像是动物。他觉得挺好看,渐渐迷上了这些画着画儿的瓦片。事隔多年,他才知道那就是“图案瓦当”。
他的父亲是位民间书法家,经常应邀为乡亲们写家书、对联。每逢这样的时刻,小小的王书广就在旁边为父亲研墨、铺纸,耳濡目染喜欢上了书法,对笔墨纸砚爱不释手。从学生时代临摹书法开始到从军转业,一次次工作变动他从未撂笔。琴棋诗画,王书广无一不涉猎,他还喜爱收藏,但惟有书法,是他最“专”的爱好。
王书广在衡水当兵时,发现当地也有许多带花纹的瓦片,只是跟老家的风格不太一样,有一些图案像是古体字。闲暇的时候,他就拿着本子去临摹那些看上去很古朴、很漂亮的花纹,慢慢搜集了一大本。后来在一本书里,他发现了“瓦当书法”几个字,原来瓦当是一门艺术,就纹饰区分,瓦当可以分图案纹瓦当、图像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大类。他想起儿时在屋顶上发现的那些旧瓦片,恍然大悟,继而热情高涨地投入到瓦当书法的研究与创作中去。
痴迷瓦当被疑为“文物贩子”
在部队任干事期间,王书广到内蒙参观了成吉思汗陵和昭君墓。当地老百姓有人在翻修房子,在废弃的旧砖瓦里,他又发现了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瓦当,他就捡了几块放在塑料袋里。在火车站检查行李时,他被拦截下来接受盘查。原来那时文物走私比较严重,所以他就成了怀疑对象。当然最后只是虚惊一场,这些民间的“破砖烂瓦”在当地很多,并非文物保护对象。
还有一次他去青海塔尔寺,这座著名的佛教寺院的许多瓦当图案都极具收藏价值,那些莲花、手印的图案具有标志意义。他举着相机拍了又拍,忽然,一张严肃的面孔出现在镜头里,原来他忘乎所以进入了拍照禁区,他又一次因痴迷瓦当而被疑为“居心不良”。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在书上只看到一些零星的瓦当图案,因为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和意识发生了变化,瓦当远离了普通人的视野,它变得更加神秘和遥不可及。此时已经具备一定书法功底的王书广,决心创新瓦当书法,让这种古老但精彩的艺术瑰宝不至失传。
瓦当书法产生于劳动之中。瓦当是建筑物上的一种泥土烧制品,源于商代,起于西周,兴于秦汉。“瓦”是指圆弧形泥土烧制的陶片,其主要功能是庇护檐椽。“当,底也。”“瓦”覆盖屋顶,“当”众瓦之底。瓦当是瓦的头端,在实用上,主要用于疏导屋脊的流水,起着保护房顶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建筑物的美观。因房主的不同,瓦当的图案也不同。皇室大多使用龙凤等图案,老百姓则偏好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的图案。
慢慢瓦当的实用功能有所发展变化,例如食品工具中的月饼模子,馒头模子等也都使用了瓦当图案。渐渐的瓦当具有了欣赏的功能,成为艺术品。还有一些专业的文人需要一部分佣书人给大作家抄文章,那时候主要写在手卷和册页上,到了明朝,出现了大幅宣纸,再到现在的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工具的出现给了瓦当书法传承更大的空间。
把字写成“花儿”一样美丽
投身于军旅的王书广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很快引起了部队首长的重视。时间不长,便走上了连队文书的岗位,继而,提了干。他没有放松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军训和政治学习的闲暇,他阅读了大量的自己买来的书法专著,并利用一切机会(如写信,抄材料),苦练书法技艺。部队的首长和战友们都非常喜爱写字很漂亮的他,每当给家人或朋友写信时,总会让他用毛笔在信封上写上收发信人的地址姓名,以显示“高雅”。而王书广则是来者不拒。他会在小小的信封上,根据战友们不同的要求,用毛笔写出不同的字体,留下温馨的墨香。在王书广所在的连队,为战友们写信封,几乎已成了他的专利。
王书广现在已是河北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协会理事,他的书法作品曾在北京军区等地展出并屡屡获奖。对于今天的成就,他淡然一笑,他认为,首先要把字写成“花儿”。现在书法的实用性逐渐淡化,以欣赏为主了,漂亮的字让人看后才有种愉悦感。其次,书法爱好者要尊重书法的书写规律,字要以美为原则,在尊重前人传承下来的基本写法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形式,要敢于创新。
从先人的甲骨文、籀文、石鼓文、金文、崖画石刻、钟鼎文饰;到现代遗存的篆、隶、楷、草,诗歌文赋、建筑服饰、造型纹理……王书广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瓦当书法的相关研究里。瓦当书法的美感、变幻无穷,都需要创作者书法和绘画两方面的创作功底。他20年执着探索,笔耕不辍,终于复原了失传数千年的瓦当书法艺术,并在原来瓦当书法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创新出了彩色瓦当书法。
“连战也喜欢我的瓦当书法”
1998年秋,已升任正团级干部,肩扛上校军衔的王书广,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地方。随后,相继出任河北省统计局粮农中心办公室主任,石药集团财务部经理、党群部部长、工会副主席等职务。在此期间,王书广又数次参加了部队和地方有关部门组织的书法大展、大赛,并频频获奖。他的书法作品,还多次作为石药集团等单位的礼品,馈赠海内外嘉宾和友人。王书广那苍劲有力行云流水般的书法作品,使收藏者倍加珍视。
退休后,王书广在再次创业的同时设立了自己的书法工作室,并把大量的精力用在瓦当书法的创新设计上。仅有的瓦当图案和文字资料大都线条简单,画面很小,如果放大到正常的书法作品尺度,则需要在细节上进行摸索和加工。
他尝试着把瓦当图案和文字结合起来展现在书法作品里,亦书亦画。比如说,“鸡”、“象”两个象形文字的组合,就是一幅“吉祥图”,谐音写意,其妙无穷。朋友们看了都说很漂亮,耳目一新。这样就大大地激发了他的积极性,又设计了许多独特的瓦当书法作品,其中有一副字“宁静”被河北省对台办的一位朋友转送给连战收藏,他的作品价值也在逐步上升,被专业评估机构定价6000元至8000千元每平方尺。朋友们都很喜欢他的作品,他受到鼓励,向一些刊物投稿,被业界称为“中国瓦当书法创新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