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乡情:朱葵山水画的审美特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4日 22:33 新浪收藏 微博

  文/马鸿增

  我和朱葵有“缘”。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离开故乡江苏高邮去北京读大学,而后到南京工作,他则由南京师大毕业,离开故乡南京去高邮工作,我们在70年代初相识,颇有一见如故之感。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同在南京,而且在90年代成为江苏省美术馆的正、副馆长,他负责全面工作,我分管研究、收藏和展览业务,配合得和谐而默契。许多画界朋友误以为他也是高邮人,戏称我们为“高邮帮”。我想这当中的原因,不仅因为他曾在高邮工作了18年,更重要的是他创作的山水画多半与高邮水乡有关。要论“乡情”,说来惭愧,朱葵的高邮“情结”竟比我还要强烈。

  “无情”成不了艺术家,朱葵的艺术气质充分体现在“多情”。他不仅对生活过、游历过的地方,多能从审美出发而产生浓浓的乡情,就是对那些地方的同事、友人乃至父老乡亲,凡是有事来找他帮忙的故旧,他总是热情的接待,妥善解决。因此找他的人也很多,占了不少时间,然而他却乐此不疲。 对艺术创作的激情和对促进艺术事业发展活动的热情,在朱葵身上是并行不悖,相互交织的。自80年代中期起,他先后担任省文化厅艺术处、省艺术馆、省美协的领导职务,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想方设法策划组织写生活动和作品展示,以及学术交流活动。这些事当然要费时费力,但同时也锻炼了他的思维,对于艺术创作灵感的产生,也未曾不是一种推动力。艺术创作和组织工作两者之间既存在一定的矛盾,也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朱葵正是在这种互动机制中造就了山水画创作的审美特质。

  朱葵山水画的第一个特点是乡情浓郁,散发着回归自然的诗意与净静温馨的生活气息。

  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大自然亲切和谐的关系,这是被社会发展史所证实了的非常高明的理念,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空间强化的当代,尤其难能可贵。市场经济大潮下,城市的忙碌、喧闹和心烦意燥,使得当代许多人渴求心灵调节的愿望日益强烈,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越来越得到共鸣。野外旅游,同归自然,关爱生命。这些,正是朱葵乡情山水画产生的“语境”。

  朱葵以乡情为核心,以田园乡村景色为载体,通过山居、水乡、农舍、渔村、野渡等意象式的绘写,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情思,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诗境。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朱葵山水画的田园诗意,有一种异于前人的温馨气息,这得益于他重视师法造化和生活积累。他的生活基地是苍秀的苏北里下河地区和优雅的姑苏水乡,感受至为深切;他又壮游三山五岳,名山大川,目及心传。以两次长途跋涉为例,1987年在亚明先生的倡导下,他率领“江苏山水画写生团”十余位中年画家、跨越皖、鄂、川、桂、黔、滇、赣、浙八省;1993年又率领省美术馆画家登上“艺术屋脊”西藏高原,直至喜马拉雅山下、雅鲁藏布江畔。正是在亲身经历、体验、感受中,朱葵体悟到人生的真谛,激发了更加关爱自然的情致。如此,他的作品决不重复前人。他所追求的是“人化的静境”,即所谓“超尘而不脱俗”。作品中虽然没有出现人,但借助于山川间融和着的民居屋宇,农田草垛,桥梁船只,渔网竹棚,点出了“人间烟火”的足迹,于是,作品在平和清寂中散发出生活的温馨气息。

  有必要强调一下他笔下变化多端的屋宇。他在每幅中都要精心绘写各种特色的民居,他说过:“对皖南山乡民居,云贵的竹楼石屋,都有十分浓郁的兴趣。”正是这种审美爱好和审美发现,使他写生多多,创作时巧妙地穿插安排于山水林木之间,不仅具有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意味,而且成为构成作品不同地域风貌的要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由于朱葵立足于当代生活,浓浓的乡情透过作品真诚流淌,他的山水画中尽管没有采用任何异出奇的“现代”手法,却仍然包含深沉的现代精神。

  朱葵山水画的第二个特点是以绿色为基调,蕴藏着天地葱葱郁茂的清新气象与生命活力。

  对绿色的情有独钟,促使他的作品多采用水墨与青绿相结合的艺术语言,来创造令人心醉神迷的审美境界。绿色是生命的色彩,象征着春天、青春、和平、生活、希望,标志着纯净的环境和宁静的空间。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曾赞美“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春与夏,都是绿色的季节。朱葵多爱画春夏之景,他的代表作《新雨初霁》、《渔乡清晓》、《星江清夏》、《雅鲁藏布江源头》就全然是绿水青山。前辈画家亚明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评价朱葵的画:“画家习惯写绿野、绿色乡情常向往。观朱葵之作,绿得宁静而生趣,绿得致远而祥和。” 需要指出的是,朱葵是绿既不同于古代某些重彩青绿山水的刻意雕琢,也不同于近代某些画家的大泼大洒,而是在水墨骨架的基础上,吸收了水彩画的水色淋淳与融会灵动,也吸收了版画的整体凝炼与层次概括,糅合而成为自己的色彩语言,浓淡虚实变化有道,显得洋润而透明,既有层次感又有自由度,既表现出南方山水的形神气韵,又传达出内心的生命理想。 应当说,朱葵山水画的创作路子与传统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脉相承,而直接承传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崛起于中国画坛的“新金陵画派”(又称“江苏画派”)。这一画派以傅抱石、钱松、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代表,他们通过两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创作出“山河新貌”系列山水画,在笔墨表现上突破前人程式,在题材内容上强调时代建设风貌和革命纪念地,也有着重表现自然美的,如傅氏的华山、三峡系列,钱氏、亚氏的黄山系列,宋氏的太湖系列,魏氏的太行山系列,都是立足传统,广收博取、勇于创新之作。朱葵深受他们的影响(尤其傅氏及其恩师),但他并没有一味沉迷其中,而是取其中之表神,写自家心胸。他从自身经历、性情、审美爱好出发、逐渐明确“绿色乡情”的审美取向,这一定位的独特性,当代性已如前述,其作品在国内外广受好评也表明了一取向的正确性。

  朱葵进入花甲之年,正当艺术创造力最旺盛时期,他正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绿色乡情”的审美含量,必将实现新的突破,登上理想的艺术之峰。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