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熊市没有抄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0日 08:19 《接力》

  每一个领域或者行业,都一定有它们各自最突出的品格特征:军人首先是勇敢而不是服从纪律,医生首先是细致,第二才属于仁心、救死扶伤……收藏的第一品格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不跟风”。

  今年的艺术品秋拍注定会以平淡开始然后平淡结束。因为在经济大环境萧条或者动荡时期,艺术品很难卖出高价,因此卖家这时候一定不会拿出自己的重量级藏品上拍,这与股市上的“割肉”概念不一样:一是因为卖家并不指望这些重量级藏品吃饭,他们都是拿闲钱来玩收藏——藏品是否能拍出天价并不关键,但绝对不能贱卖自己的藏品,那是面子;二是高端藏品本身属于稀缺资源,根本没有“跌破发行价”或者“退市”一说。所以,你也千万不要指望在“熊市”当中抄底捡到国宝级别的大漏,很可能你见都见不到。

  证券投资领域的熊市所有人都不喜欢,都盼着它快点过去迎来大牛市。但国内艺术圈的熊市也许是件好事——它更像是一种过滤机制,市场萧条可以过滤掉一部分人,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不会被艰难的状态吓跑;当下的熊市也会让艺术家们冷静下来,安心创作,逐渐纠正前几年因为市场“浮躁”而慢慢偏离的原本方向,只有最好的艺术家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独立的思考。

  之前国内的市场,拍卖价格几乎一直成为评价艺术作品的主导依据,并一度影响到对作品艺术水准的判断,但是诸多有识之士清醒地意识到,价格并不等同于艺术水准。当市场陷入低迷之时,价格降低了,艺术性判断反而凸显出来。

  无论是年轻的当代艺术,还是逐渐成为古董的近现代大师(如齐白石、张大千)和已经是古董的古代绘画作品,一个时期的拍卖价格都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出作品的本来价值,在价值和价格并不匹配的时候,行家们就开始“捡漏”了。与熊市还是牛市基本无关。

  到目前为止,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天价纪录作品有两件,成交价格都超过了4亿元人民币:一件是北宋黄庭坚的书法《砥柱铭》;另一件是齐白石的画作《松柏高立图》。这两件作品能再论一论高下吗?买哪一件更值呢?

  从稀缺性角度观察:以《砥柱铭》为代表的古画买一张少一张,绝对的稀缺;而齐白石的画作真迹存世量大约2万件,赝品无数。显然古画胜出。

  从创作者的“段位”分析:一位是中国古代一千年来屈指可数的大文豪之一;另一位是最具天赋和知名度的人民艺术家。显然名次并列。

  至于两件作品的真伪鉴定,我们就不讨论了。因为故宫(微博)尚且有赝品,拍卖场上的天价拍品一定是“争议”最多的。行规显示:只要是在正规、知名拍卖公司“合法”拍卖成交的作品,就等同于真迹(争议保留)。两件作品得分显然又是平手。

  综上所述,古画更值得收藏。

  然而,在国内艺术市场中,近现代板块的价格普遍甚至远远高于古画板块,真正最高端的古画收藏市场价格是低于作品价值的,捡漏的机会这几年其实一直存在。

  到这里不得不说“收藏品格”了。每一个领域或者行业,都一定有它们各自最突出的品格特征:军人首先是勇敢而不是服从纪律,医生首先是细致,第二才属于仁心、救死扶伤……收藏的第一品格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不跟风”。

  当年发现齐白石价值的是陈师曾(民国大学者陈寅恪的哥哥),可惜他英年早逝,而且他的兴趣也不在收藏上,不然他一定会是最牛×的收藏家;黄宾虹画画始终不被世人认可,直到70岁才遇到知音傅雷,并借助后者的影响力逐渐成为大师,傅雷如果搞收藏肯定是最后的大赢家……

  不得不又一次说熊市对于艺术圈来讲利大于弊。牛市时买卖双方压力都很大,所有人都盯着“最好卖”的作品,其实一点都不好玩。现在不一样了。上个月北京一家知名拍卖公司就忙里偷闲搞了一次原创版画专场拍卖,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第一次大规模亮相,最高成交价格只有28万元。捡漏了没有暂时不好判断,但我知道:延安版画早已在美术史上定位,而且伴随着中国革命史和党史又具有极高历史和社会价值,另外,这些在战争中诞生的作品能留到今天的已经不多了。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