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收藏分析:2012秋拍之惜买惜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2日 13:33 中国经济网 微博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中经收藏编者按:2012年10月苏富比(微博)(香港)打响“秋拍第一枪”。作为秋拍标杆的苏富比,其大幅下滑的业绩,在业内掀起一阵热议。联想到今年惨淡的春拍,这让中国经济网记者不得不思考:2012年中国秋拍是否会延续这种惨淡的形势?这种惨淡的形势预示着2012年拍卖市场的崩盘溃败还是理性回归?中国经济网收藏频道将推出一系列的秋拍分析文章,抽丝剥茧地为大家独家解析拍卖幕后的现状和趋势。中国经济网秋拍第一弹,就直指萦绕在各大拍卖行心头挥之不去的最大阴影:买家惜买和卖家惜卖。

  2012拍卖市场成交惨淡,哀声遍野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查阅今年拍卖成绩的时候,就对今年秋拍分外感到忧心。众所周知,2012的上半年春拍成交成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我们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到,2012年5月落槌的嘉德春拍成交额为仅21.4亿元,相比去年春拍53亿元的成绩缩水一半以上,苏富比的春拍成绩也比2011秋拍降了25%。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打响2012年秋拍第一枪的香港苏富比秋拍成绩更是相当难看,与和去年相比已经大幅下跌的2012年春拍比较,这次秋拍又再次大跌19%。一时间拍卖市场阴云密布,唱衰的声音此起彼伏。

  到底拍卖市场发生什么事情,导致今年的拍卖市场如此的惨淡?中国经济网记者经过分析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艺术品的买卖双方对拍卖行的一再失利感到恐慌,观望情绪严重,致使买家和卖家陷入了惜买和惜卖的博弈之中。

  僵局:买家惜买和卖家惜卖

  不久前,中国经济网记者特别专访了收藏领域的专家西沐老师,他针对2012年中国秋拍趋势做出了前瞻性的判断:“很多人有好东西,但不想拿出来卖,同时,还有很多想买的人,又不想花很高的价钱买,致使艺术品拍卖陷入了僵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僵局呢?中国经济网记者经过分析认为有一下三种原因:

  1.收藏、资本方犹豫不决,买家惜买

  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当前的拍卖走势就不难看出,中国拍卖场上的龙头企业的拍卖总成交额在曾经的高位上回落较快,其中当代艺术板块表现的尤其明显,在近两年行情一直处于下跌调整中,价格跟高潮期相比已缩水近半。前几年当代艺术在海外资本的推波助澜下,“四大金刚”曾风靡一时,而在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价格出现大幅跳水,原来动辄几千万元的行情一去不返。在刚结束的2012香港苏富比秋拍上,方力钧的油画才拍出了290万港币,岳敏君的《信仰》也仅拍出了218万港币,其他当代艺术家作品不是流拍就是低到不值一提,这和之前几位出名的现当代作品屡屡达到千万的高价相比,回落犹如过山车一样让人惊叹,这种结果让中国经济网记者有理由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已在拍卖场中败得一塌糊涂。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许多估价过高的藏品成交率极其低下,人气流失严重,甚至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拍卖会,藏品拍卖还未过半,就有大量的资本方已经离场,这种现象无疑是等于给拍卖市场的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拍卖市场,收藏投资方已经不陪你们的人玩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的呢?我们认为其最终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资本市场难以摆脱投机形象,寄希望少量投资而获得捡漏机会赢得财富增值的投机可能性在减少,投机的成本变大,搞不好甚至赔;另外一方面是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大幅下滑,卖方的期望值过高,这两点就不得不让资本方变得犹豫起来,惜买心理严重。

  2.拖欠费用、流拍率高,卖家惜卖

  另外,中国经济网记者观察到最近两年中国拍卖市场上买家拖欠费用极其严重,同时藏品流拍率也居高不下。前几年蔡铭超(微博)在巴黎拍下了圆明园兽首而拒绝付款的事件在国内外产生巨大争议,也导致拍卖市场恶意拖欠费用的问题愈演愈烈。据中国经济网记者所知,去年5月,齐白石《松柏高立图· 篆书四言联》从8800万起拍,以3亿7千万被买家收入囊中,加上15%的拍卖佣金,最终总成交价为4.255亿,但是前段时间《松柏高立图》拍卖者刘益谦称4.255亿元成交费,至今尚未收到一分钱。就在前不久的2012年7月17日,有媒体爆料,苏富比拍卖行欲起诉中国大陆一张姓买家拖欠付款,本息合计2750万港币(合350万美元),目前已被起诉至香港高等法院。

  据中拍协公布,2010年度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中,中国书画、油画当代、瓷玉杂项的未结算率分别达到了50.6%、43.3%、43.5%,流拍率可谓居高不下。就拿中国最受欢迎的齐白石的作品来说,2012年中国嘉德(微博)春拍上拍62件齐白石作品,17件流拍,流拍率达到27%。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上,推出65件齐白石作品,流拍16件,流拍率达24%。连接受度颇高的齐白石的作品流拍率都居高不下,可以想见有拍卖市场会有多么的凄凉。

  基于以上两种原因,造成许多卖家,越来越对今年的拍卖市场没有信心,许多藏家都在等待时机、观望市场,惜卖心理严重。

  3.拍品征集难,惜卖、惜买陷入恶性循环怪圈

  我们反观一下去年的秋拍市场,就会发现很多成交价没有达到藏家的预期,很多作品卖家都寄以厚望,但现实种种惨淡的成交价远远低于卖家的期望,造成很多卖家不愿意再把作品拿出来拍卖了,他们会认为与其低价拍卖还不如不卖了。况且许多藏品都是前几年藏品市场进入高潮时所购买的,其购买价格本就不菲,低价起拍会亏本,高价拍卖又会流拍,风险太大还不如不卖。

  卖家的惜卖,在今年春拍市场上已经让大家感受到市场的冷漠,在这个越来越冷的秋拍季节里,这种寒意更加逼人。好的拍品基本很难征集到,能拍的拍卖作品基本都是关注率低,价值不好的作品,这种小打小闹买家一点都不买账,由此导致买家也越来越谨慎,惜买也就不难理解了。为讨好买家,逼的很多拍卖公司不得不去海外征集。海外征集的成本高,无形中反而加重了拍卖公司和资本方的压力。”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卖者和资本方陷入了惜卖和惜买的怪圈。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网记者认为,卖家和买家的惜卖、惜买是当前拍卖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并且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如何能解开这个魔咒,中国经济网记者认为拍卖行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要从拍卖流程的规范化和服务的专业化上下足功夫才行。一方面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买家拒付款等种种的不良行为,要找出更有力、有效的解决措施,另外一方面,对于卖家因对拍卖市场信心不足出现的惜售的状况,拍卖行应该制定出更好的服务解决方案,来打消卖家的忧虑。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寒气逼人的秋拍市场比其他拍卖行多分一杯羹! 董义振 

>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