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识相知七年的友人俊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5日 20:32 新浪收藏 微博

  文/杨嘎

  距离初次见到俊懿的那个夜晚,已过七载。我们的年轻气盛没有消逝,只是岁月磐石的印痕更加深刻了。从外表看来,我们已有些中年男人的宽阔身形,但那颗曾被唤作愣头的心也早已沉淀为执着。

  那时,俊懿才离了上海,来北京不久。这个常被狂躁风沙袭击、扰人废气包围的中国心脏,除了微妙的政治因子在空气里暗流,还有三六九等也不可完全划分的各色人群,当然还有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与经济、艺术有关的、无关的各种关系,这些都孕育着一个词:机会。而初降北京的王俊懿揣着怎样的心思呢?三十岁便折桂“天工奖”,而后在清华美院首次华美亮相,引起圈内圈外关注目光之时,也为他日后的走向悄悄设下了伏笔。

  我识俊懿,是先人后玉,未被其作品“畏”到,而先与人 “无间”。俊懿一直留着他那著名的胡子,某杂志曾谓他“京城美髯翡翠绅士”,笔调轻松、语言动听,十分有情致。兴许是处得久了,欲言俊懿却无从着笔,太熟稔也太随意了。这七年,我们虽各自忙碌,也经常有意、无意间交集,无论是他成立工作室还是创建会所,我都一一知悉。再到这次国博展,我们一干朋友见证了王俊懿这一路攀高,也分享了他收获的不易和喜悦。

  与其他艺术家相似,俊懿的生活与工作也是一体的,任何时候他都在思索他的艺术大计。他极善谈,在他申表时,我总会不客气给他系个秤砣,说你不过与时俱进罢了,而内心却早已认他为把翡翠工艺品真正做成艺术品的厉害人物。

  什么是艺术品?在我看来,除却精湛工艺的体现,还应具备共同的精神内涵、时代蕴意。内容是重点,手段也是重点。日后人们做翡翠研究,工艺甄别之外,就是赏阅其所处时代的人文特征:技术的、审美的、个性的等等。而这也正是俊懿作品的价值所在,比如现代人能用最美之材料、绝佳之工艺制作那颗著名的“翡翠大白菜”,但它永远不是艺术品,因为它与时代无关。

  虽同为雕刻艺术,玉石的创作与其他材料却有天壤之别,这种稀罕而又独特的自然珍宝,让创作者总处于 “可遇不可求”的欢欣抑或困惑。为了有更大的突破,近些年俊懿一直在琢磨,如何让玉石与其他材料相亲相爱,互诉衷肠。但他也深深明白,艺术的首要原则,还是忠于材料,他对翡翠的性能与用途有着一种本能的知解力,这也正是《蜜》、《荷塘月色》等作品自诞生便引人叹服的原因。

  比起翡翠的艺术创作,俊懿对摄影表现出来的敏感更让我吃惊。当他最初告诉我那些知性十足的翡翠图片是他自己拍摄时,我就更觉惊奇了。只有真正读懂玉语,才能在方寸间用光线与色彩等现代技术再度诠释翡翠的内涵。这是另一种创作,而俊懿对这种创作的认真态度,丝毫不亚于对翡翠的细微雕刻。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视觉艺术的表现力得到了无限扩展。因为展览的缘故,俊懿考虑到了多层关系,诸如《冰蝴蝶》这种具有社会学与科学性双重意义的大型作品,还有成品、物体与语境的互动,如何使之最终回到宏观话语层面等。这些考量,使他的翡翠作品有了更深层、更广泛的评判意义。显然,在越来越开放的形态下,在对艺术的内涵和外延重新定义的过程中,从传统翡翠工艺制作中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的俊懿,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期待他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