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谁在拍卖中国》:香港夜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21日 17:39 新浪收藏 微博
选自: 吴树(微博) 《谁在拍卖中国》 第一章
2004年10月30日晚,香港万豪酒店灯火辉煌, 数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豪们聚集一堂,出席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卖公司、香港佳士得(微博)拍卖公司举行的盛大招待宴会。
尽管这样的宴会几乎成为拍卖公司每年的常规举动,但是今年却引来了中国大陆媒体的格外关注,因为在来宾当中,第一次出现了人数众多的中国企业界精英。尤其是阵营强大的浙江富豪团队最受媒体的追捧,为首的有:浙江金轮集团董事长陆汉振、浙江徐龙集团董事长徐其明。这两位现在已经是两家世界拍卖业航母的座上宾,一连数年,他们多次现身海外拍场,斥巨资买回多件天价中国古代文物,用两家拍卖行高级主管们私下的话来讲:“有他们到场,我们的拍卖会就成功了一半!”
晚宴开始,苏富比拍卖行亚太主席司徒河伟(HenryHoward-Sneyd)先生、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主席林华田先后举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台下,50多桌客人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从两位拍卖帝国的新人脸上,已全然看不到三年前那场危机的阴影。
此情此景,引发不少到场的欧美记者的好奇心,纷纷探究:自2001年兵败纽约、在曼哈顿法院受到审判后,这两家拍卖公司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特别是总部设在纽约的苏富比公司更是惨不忍睹——董事长被判刑、CEO被监视居住,巨额罚款几乎使他们丧失了经营能力,甚至不得不变卖家产来维持日常开支。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这两家拍卖公司是怎样摆脱困境、重拾生机的呢?
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苏富比的东山再起,归功于现任首席执行官比尔·鲁普雷希特(Bill Ruprecht)的卧薪尝胆,有一家中国刊物甚至牵强附会地把鲁普雷希特饲养宠物鸡的爱好描绘成“闻鸡起舞”;也有西方媒体将此归功于两家拍卖公司“无人取代的对全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渗透力”;美国的《芝加哥日报》则认为是“航母效应”拯救了苏富比和佳士得——“一两颗常规炮弹是无法击沉超级航空母舰的!”
当然,最知道个中究竟的还是他们自己。在招待会上,苏富比欧洲及亚洲区总裁热情洋溢地说:“中国经济的强大,也为世界艺术品进入中国提供了契机,去年苏富比在香港的营业额增长了41%。从这次香港拍卖的空前规模,就可以看出我们公司战略性转移,我们的着眼点就是中国内地市场!”
佳士得亚洲区的一位负责人在酒会上告诉记者:1999-2004年,中国藏家到海外市场竞买中国艺术品的增长幅度已超过200%,海外市场上的中国艺术品所占比例高达70%,完全取代了日本。近年来中国内地到香港参拍的人数以每年50%左右的幅度增长……2003年,中国收藏家在佳士得纽约和伦敦秋季拍卖会上,分别购买了占全部拍品13%和18%的中国艺术品。2004年的春季拍卖会,比例上升到25%以上……
佳士得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多尔曼在回答《纽约时报》的记者提问时更为直白地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重要的是要让那里的人们知道我们来了!”他的随从还告诉记者:
“我们老板对每一位喜欢收藏的中国富豪都感兴趣,我们所发出的请柬上的客人名字,他基本上都熟悉!”
比苏富比和佳士得感触更多的还是21世纪初这一场“中国旋风”的最早受益者——德国纳高拍卖行。这家拍卖行的掌门人罗宾先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无论站在什么角度看,都不应当忽视中国的买家……纳高拍卖的中国艺术品,买家大多来自中国,约占50%左右,平均每40位客户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国,而欧洲占40%,美国仅占10%。在许多艺术品拍卖中,中国富豪的报价甚至比美国人还要高出30%以上!因此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拍卖市场……”
比较第二天两场拍卖盛宴的辉煌战果,第一天的招待酒会就不得不降格为一次豪华的公关游戏罢了——在2004年秋季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收关时,佳士得猎获拍品成交总额4.8亿港元,打破了该公司亚洲艺术品拍卖的世界记录;苏富比则猎获拍品总成交额1.08亿港元,打破该项拍品24年以来的成交记录;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领先一步的德国纳高,04年秋拍总成交额也达到510万欧元,尽管成交总数落后于两家龙头老大,但是他们在经营中国古陶瓷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与人气,却是苏富比和佳士得近不能及。
有人发财了,就必定有人掏钱买单。据知情人士透露:04年秋这场香港盛宴,有70%以上的买单者均为中国人。是啊,咱中国人实在,喝了别人的酒就不能不买别人的东西。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秋拍的中国瓷器和书画专场,购买超过千万元的近10件拍品中,大陆买家就占了七成。来自浙江的富豪们更是表现出色,仅中国徐龙食品集团董事长徐其明一人就斩获两件百万以上的拍品:一件是清雍正粉彩过墙枝蟠桃纹碗,成交价450万港币。另一件是元代青花龙纹罐,成交价400万港币。加上之前伦敦和纽约拍卖会上的竞拍,这个身家数亿的浙商,仅2004年就一共为这两家拍卖行贡献了3000多万元人民币。
在几家外国拍卖行此起彼伏的秋季小槌击打声中,热热闹闹的2004年总算过去了。尽管接下来的那个冬天还是像往年一样——上海下小雪、北京下大雪,但是对于许多中国收藏者来说,心里头像是添了一把火,热着!上海的“一楼一城一条街”(古玩市场)、北京的“一园一城两寺”(潘家园、古玩城、报国寺和大钟寺古玩市场),仍旧淘客盈门、交易红火……
也许应该感谢纳高、苏富比、佳士得,他们不仅点燃了几千万中国收藏者炽热的心火,同时也给圈外人送来了久已失去的豪情。正如诸多媒体在年终发稿时都忘不了带上的那一笔——“国外著名拍卖公司纷纷来华举办拍卖预展、中国古代艺术品在海外连创拍卖价新高,说明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在国内久负盛名、曾一度以文化先锋派著称的上海《文汇报》,更是热情洋溢地发文写到:“欧洲的大型艺术品拍卖会过去只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举办预展,如今,面对中国内地极富潜力的市场诱惑,它们也不得不纡尊降贵、打破惯例……”
自打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一直到民国,我们的外交史上就只留下卑躬屈膝、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记载,虽然后经独立自主、闭关锁国,也只能是“独立寒秋”、固步自封。今日,能让西方商人“纡尊降贵”,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吧?尽管让洋人“纡尊降贵”是要付出代价的!
又是一年冬天到了,国内一家经济方面的专业报纸更加高调地发表一篇热气腾腾的调查报告:“……2005年,胡润富豪榜上的400位中国富豪总财富达6000亿元,其中前100名富豪的财富增速高达40%,数倍于同期美林“全球财富报告”中百万富翁的财富总值增速……大国在崛起,首富们也在崛起,甚至更快。老百姓排队买房,卖房者排队上市,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同年圣诞节,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预言:“中国新生代的商界领袖们,正在成为推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