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土和家园的情怀写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11日 10:04 新浪收藏 微博

  董智敏

  “走近黄河,走进黄土地”是向杰先生新世纪前后十余年来,作为自己绘画艺术生涯“夕阳工程”的本真回归和艺术寻根之旅。

  正是在这一次次地以心灵的对话和生命的触摸中,对这方曾是熟识但久已疏离、曾给他以生命的和艺术理想的故土家园中的回归,他寻觅和实现着一种心灵上的抚慰、精神深处的寄托,因之而达到情感的净化,并获以在中国人物画艺术表现上新感觉与艺术形式上新探索的又一次升华。

  是谁说过:艺术是有灵性的!这灵性根植和深深地渗透 融合于艺术家对生命、生活、对故土、家园一往情深的依依眷顾与精神深处那种冥冥不已的渴望怀恋。因而这艺术便是这种深情、深切、深沉的发自灵腑的吟咏与歌唱。也正是在这些画的创作展示以及它背后数以千计的写生,草稿,他所描绘与记写的无论是以《嫁娶图》、《求知图》、《祖孙图》、《金窝银窝》、《阳光灿烂》等一系列深植于民俗、民风、民族文化中人情世态的随常情景;无论是以“小品不小”之幅对于“古街、旧屋、老巷、土窑”等依存旧物旧景的印象识记、以及关于人之“善恶仁德”象征意味的形象刻画;还有着在充分吸取了民间木板年画、剪纸艺术平面构成形式的《大寒图》、《山里娃》、《看戏去》等的情景描绘;以及更有着《大旱之年存影》、《黄土地忧思》等对人与自然、人伦生态情境表现的沉郁忧思之作,都不仅仅凝结着向杰先生他那份特殊执着的故园情结、情怀,还给我们在视觉和心灵情感中唤醒和注入一种或久已生疏或淡漠遗忘了的,关于黄土地上人的、人情、人性的记忆与情怀——从过去到现在,又在走向未来的现代文明中对民生质朴生活的重新发现、审视、认识与理解——把我们带回那曾是孕育了我们的文明、生命和成长,并藉以精神依存的旧梦与新境中,去看到、触摸到、感受到、体验到许多已经逝去和正在逝去,但却还默默、久久地仍浸渍延续在生命、生存的各各角落中瞬间的那份永难逝去的温情,温馨和温存。还有总是纠结于我们心灵上种种矛盾中的那些丝丝缕缕的感伤、痛楚和无奈……

  应该说“我们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一哲学的终级发问,又何尝不是对艺术何来?何为艺术?艺术为谁?艺术之美等等的艺术本质的发问!在我们古老的文明向着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在艺术似乎不再屑于去表现平实的人生图景,而以“审美多元”、“表现自由”之理,极尽“唯美”和“审丑”,甚或张扬“荒诞”以及招摇趋利的种种艺术时态的当下,向杰先生的本真回归和绘画艺术质朴的平民精神给我们一种格外特殊的感动和启示。

  就某种意义而言,历史的文明发展变化进程在生命的有限性和传统文化生态的特质与恒定延续性之间,在理性、理想与感情之间,使人类在种种的进步与倒退,发展与消亡、获得与失去、创造与毁灭的矛盾中,给我们以精神诸多的困惑和困顿。或许真正的艺术家正是发现和揭示这种精神感受和抚慰这些心理异变承受的使者,正是透过这一幅幅对久已疏离的世界、人生、人世亲近的瞬间关注和表现,艺术家和他的作品给了人们一种心理与精神深处的释然和自信——在重新发现和寻找到这一切的过程中,本质上是寻找回我们自己的历程……而正是这一话题,对今天的我们似乎更显得格外的重要和沉重。

  似乎还应该说,艺术不仅仅是有灵性的,更有着它自身伦理和道德。这伦理是尊重生命所呈现出的那种朴素健康,坦然自在的普世情怀和真诚珍视;这道德是艺术家让艺术的创造作为不朽生活的美之辉光,在尽其情意的寻求、思索、采撷表现中,因其具有了特定文化精神的品格、品质而对人和世界产生出特别的感动与感染的力量。            

  正因为如此,也唯其如此,向杰先生的这种故土、家园的情结与其作品的创作,不仅能够使他作为艺术家的自己具有了一种独立人格的追求和难能可贵的艺术精神坚守者的鲜明表征。同时,它还应是我们的时代急切需要积极倡导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家的责任感与艺术创作永远需要的、最可贵的人文精神。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