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精华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19日 10:01 新浪收藏 微博

  文/西风

  中国传统中到底有哪些精华?是我们历史上长期以来奉行儒家思想吗?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显然不是。儒家思想主流的解释是:“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对孔子思想的这种认识,其实是后来各朝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的统治逐渐进行加工和改造了的“儒家思想”。孔子倡导的儒家核心思想究竟是什么?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礼”说,“仁”说,“忠君”说,“三纲”说,“孝”说,“仁孝”说,“忠恕”说,“中庸”说,“仁恕”说等等,但最为核心的是:“礼”说和“仁”说两大体系。其实孔子思想的庞杂性,很难用单一的核心来概括。这也为历代统治阶级加工和亵渎“后孔子儒家思想”提供了可能性。

  有人说儒家思想是腐朽的,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束缚人民的枷锁。其实这是对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严重的不了解,更是断章取义。我们首先要看到孔子思想中伟大的一面:比如,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末足与议也”,他认为一个人(学生)总以吃穿不好为耻,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那就很难谈得上树立远大的理想了。我们也不要片面去定义孔子“仁”的思想体系是单纯的只要求国民遵守伦理道德,也要看到也有向政治领域要求的趋向。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说:“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国语·周语》说:“仁,所以保民也”,“不仁,则民不至”等。这是主张用仁来治国理民,挑战统治阶级的思想萌芽,不能说仁的思想内涵只对民众而不对统治阶级。再说说孔子的“礼教”,对孔子否定较多的,则多强调礼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其实“以礼治国”并不是孔子的发明的。如以《左传》为例:“礼让为国”。桓公二年载:师服说:“礼以体政”;僖公十一年载:内史过说:“礼,国之干也”等;“教育宗旨最重礼”。昭公七年载:当年孟僖子办学时,教育宗旨就是礼;他只开一门课,就是教礼;还告戒学生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周礼虽到百世也不会变革”。昭公二十六年载:晏子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批评他人不守礼”。如僖公三十二年载:王孙满说:“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克己复礼”。昭公十二年载:孔子自己就说过,“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由此可见,孔子关于礼的主要思想无不来自前人,并非是孔子本人的思想主张,也不能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孟子非常深谙孔子的基本思想,所以继承孔子思想体系,去掉本不属于孔子“礼”的体系,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仁政”的治国思想。比如:“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国君好人,天下无敌焉”“君仁,莫不人;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的政治主张。这种传统的思想精华,难道没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我们透过前人称道的“孔孟之道”,也恰恰证明了孔子主体思想的积极性。判定一个人的核心思想是自己创立的思想,后儒们却把前人的思想综合给孔子作为他的“思想体系",这显然有失偏差。我们现在的一些学者更是闭眼跟着吆喝和盲从,不去通读查典,一味的诋毁,以至于人们对儒家思想的精髓产生误解。

  这种无知不单单是对孔孟之道传统精髓的误解和企图,对汉代和以后严重变形的中国儒家传统更是缺乏应有的认识。宋代中国的传统是疆土破裂下委曲求全的传统(给辽金当孙子上贡),元代的中国传统是蒙古族改造下半生不熟的传统(汉儒下等人),明代的中国传统是专制下的传统(儒臣儒士当众廷杖),清代的中国传统是奴役下的传统(儒臣儒士都称自己是奴才)。近代和现代的中国是不中不西的拿来主义传统(都知道)。而中国今后真正需要的中国传统是什么呢?有识之士一致认为应该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和“施仁政”的中国大民族传统。

  中国传统的精髓不仅仅是孔孟之道,更应该深刻而认真的吸取《易经》的传统精华,孔子倡导的主体思想来自《易经》之启迪,读懂了《易经》方了解中国之根本。抛开《易经》中占卜的部分不论,它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智慧的源泉,其全维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易经》中:“崇德而广业”的论述,则说明成就大业过程中应该崇德;《易经》:“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国家一定要遵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仁爱,不能破坏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这样的国家才能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易经》:“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从中悟出,国家要想决策正确、管理到位、政策深得人心,就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则一直被公认为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正确的深悟《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正确理解了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中的精髓思想,则深知中国传统儒家治国修身之要害。当然光有孔孟还不能完整体现儒家体系,儒家里面还包含老子的法家思想。儒家的根基是:法家+良知,也就是,老子的基础上加上孔子的仁爱,成为儒家的基本体系。换句话说就是光有法制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良知的去执法,合情合理的去执法才是儒家的精髓。中国传统讲求“合理合法”,也就是首先是合理,才能是合法。而合法不顾合理,则导致社会动乱。中国历来每一次的战乱和朝代更替,都是“合法不顾合理”所致。

  中国要想长治久安,首先要避免被各种利益集团利用和绑架,要真正开放言路和开放公共监督,更要根除官本位思想,不要天天讲那些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大道理,要切实的与时俱进。要知道:国不明,则民会乱;富不仁,则民不容;理不畅,则气不散;怒之多,则政不通;法再严,则民不尊。我们一定要明白,中国一直孕育在传统基础中从未离开过,中国传统经典一直被国人用来检验当政者的治国之策。中国人对祖先传统的精髓尊崇早已渗透到骨子里和血液中,使得任何外来民族和外来文化最终被反同化。即便被强行改造,那也是暂时的,归根要回归到传统文明的源点。这也是中华文明唯一在世界一直延续的根本原因。一个政府要知道在这样一个延续数千年道德礼仪国家面前的渺小,要明白政府的作用是纠正发展中的错误和维护公平正义,保证国民的生存和激励国民有所作为。往往那些凌驾于国民之上,包容贪官污吏、纵容奸商盗客、忽视社会道德良知于不顾的政府,终究会走向危险境地。面对今天的乱局,怎样的文化和体制才真正适合我们呢?这需要大家认真思考和反思。

  注明:借鉴许多国学老师的资料,在此特别感谢!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