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宫星巴克说文化自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26日 11:07 和讯网

  陈超博

  故宫[微博]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建筑群,它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并且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可以说故宫象征着中国的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化。但多年前,在这样的一个建筑中却悄悄地开设了一家星巴克咖啡店。

  这个事件引起了巨大的争论。有的人认为这是外国消费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文化入侵,并呼吁“把星巴克赶出故宫”。有人还借题发挥,说外来的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导致了国人不知道重阳节、乞巧节,外来的KFC、麦当劳、必胜客冲淡了人们对传统食物的渴望,而国外的好莱坞电影使得中国的戏曲无人问津,似乎所有外来文化都是阴谋,都是别有用心。而事实是这样的吗?试问,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巨大进步的科技又有多少不是来自西方呢?难道这些科技成果我们也要排斥吗?

  纵观历史,中国的文化也曾经影响过世界,中国的指南针、造船术、活字印刷、造纸术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欧洲的文艺复兴。再看中华文明最为繁荣的唐代,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思想与文化,并且向外也输送了许多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唐代之所以繁盛,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因为中国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当然我们也承认,外来大众文化确确实实对国内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比外来工业产品与传统手工商品,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工业产品在生产线上快速流动,只需一天时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以成千上万,而手工艺品即使让速度最快的工匠来打制,一个星期也造不出多少。比方说前一段时间的“茶壶事件”中贴标签的行为,充分地反映了手工生产的不足和供需矛盾。其他方面可能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面对外来文化,我以为最关键的是确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星巴克作为一种西方俗文化的代表,与中国故宫的古典气氛确有不协调之处,将其请出也就罢了,但如果把这个事件上升到不必要的高度进行过度诠释,以情绪的宣泄代替理性判断,则也不利于正常的文化交融和文化发展。

  拿“节日现象”来说,确实有许多的外国节日进入了中国,像母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而且很多时候都学得不像,有一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意味。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我们又过得如何呢?这些传统节日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趣味,但许多人却无继承和弘扬的兴趣,结果把这些节日活生生地变成了粽子节、月饼节、汤圆节、大餐节。这还有什么味道呢?五味令人口爽,最后可能只是为了节日而节日。那一轮明月所带来的宁静已被城市中的烟云所遮蔽,而团聚在一起的温暖已被那“口爽”的食物所埋没。

  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自强”,需要我们自己勇敢地站出来反思自己,总结自己,而不是去铺天盖地找别人的理由,挑别人的毛病。中国该怎么发展?中国该往何处去?绝对不在于别人,而在于中国人自己。而自强自信也一定是唯一的出路。

  (2012年第9期《书屋》陈超博)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