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如何正本清源

2012年12月29日 08:56   上海证券报  微博

  ⊙记者 曹原

  为骗银行贷款,富商用零散玉片串起了一件“金缕玉衣”。国内五位文物界“泰斗级”专家将此“金缕玉衣”鉴定为估价24亿元的“罕世珍品”。无独有偶,江苏向阳村一村民根据明代老件人工仿造组装而成的“汉代玉凳”,被故宫[微博]博物院专家出具鉴定证明后,最终以2.2亿元人民币成交……如此这般的天价神话一再成为国内文物鉴定界的天大笑话。

  就在近日,鉴定市场又爆出一件“奇事”,河南郑州一对兄弟一件经专家鉴定的“赝品”,却在拍卖市场拍出8700万元的高价。

  河南郑州的朱云兄弟找专家鉴定一幅乾隆御笔画《嵩阳汉柏图》。专家鉴定后称该古画为赝品,最多值3万,但此专家却表示能找到“熟人”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接手。半个多月后,专家果然带来一位收藏家。在一番讨价还价后,朱云兄弟最终以17万元的价格将这幅家传古画转让给了这位收藏家。尽管被专家告知为赝品,但仍能以17万出手,让朱云兄弟对专家充满感激。直到第二年,他们发现北京保利拍卖[微博]居然上拍了这幅《嵩阳汉柏图》,且拍出了8736万元的高价。

  近年来,老百姓对古玩字画收藏的热情似乎愈演愈烈,而在缺乏权威鉴定机构和法律法规缺位的文物鉴定市场,鉴定“专家”层出不穷,真假难辨。原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古玩商会鉴定中心主任王立军,常年深入古玩鉴定的一线市场,对鉴定界的“专家乱象”颇为感慨:“我大概去过300多个城市,如果说现在有七千万人在搞收藏,那么可以说六千万人手上是假货,我看的东西里90%是假的。专家队伍的乱是鉴定市场乱的源头,专家不乱市场乱不起来。”

  文化部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金属器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青铜器鉴定家贾文忠[微博]同样认为:“鉴定家首先要讲良心,要是鉴定家都讲良心那么市场也乱不起来。心正才能公正,鉴定家要有自知之明,要经常照照镜子自我反省。现在鉴定市场乱在鉴定家太多,准入门槛太低。”

  不能迷信“三大”

  近年来,在“全民收藏”的热潮下,从官方文博机构到民间鉴定市场,“专家”频频“走眼”的事情经常发生。然而,这些“专家们”是当真走眼,还是为了利益蒙昧良心?据了解,目前在鉴定市场,目测鉴定收费200元、出具检测报告书收费2000元,出具鉴定证书再收2000元,眼前利益让很多“专家”为“五斗米”折腰。因为文物市场缺乏权威有效的监管机制,法律法规缺位,让“专家”的准入门槛过低,伪证书满天飞。

  北京文物局副局长于平指出,在北京,类似潘家园的古玩市场便有二十多家,“虽然2002年《文物法》修改颁布实施,但对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法人资质、经营或者监管的资质,从法规上还没有明确给予界定。这几年市场发展很快,我们文物部门也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对古玩市场做进一步规范、扶持。2010年,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监管模式,授予古玩市场中的各个商家为具有法人资质的文物商店,按照文物商店设立的标准去考核,对市场内的经营户进行培训,纳入监管,从而达到对文物市场进行管理的目的。这种方式对市场的规范、繁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目前,在文物鉴定市场上,从事鉴定的人群大概分为三类:一是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专家,主要负责博物馆文物征集鉴定工作;二是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资格认定考试的责任鉴定员;三是在中国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或取得相关机构发放的资质认证的从业人员。第三类鉴定从业人员是目前市场上商业鉴定的主流。

  王立军坦言:“‘三大’最害人,单位大、年龄大、名气大。普品拿到专家鉴定后抬价很厉害,又有那么多人在仿造,还有更多的人在营销。”王立军认为,“很多体制内的专家书本看得多,但是上手少,实战经验匮乏,有的专家甚至一件东西都没有买过。”

  另外,就目前鉴定市场分国家级鉴定师、省级鉴定师、市级鉴定师的现象,贾文忠表示,鉴定专家不应该分级,“比如所谓县级鉴定家正确率是60%,省级80%,这完全不对,这对买家的害处特别大。对鉴定,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对看错,只要是鉴定师就只能谈100%的准确率,要是允许60%的正确,那么错的40%谁来赔?”

  鉴定家重在实战

  解决鉴定之乱,首先需要在源头提高准入门槛,构建鉴定行业的诚信体系。目前市场上很多进行商业鉴定的专家从未通过任何资质认证。无门槛、无标准、无责任的状态,让这个市场里,谁都可以自封“鉴定专家”。

  中国古玉器研究会会长、古玉鉴定家侯彦成认为,鉴定市场需要正本清源,需要从实战的考试中选出真正的鉴定家,“河北有个人收集了将近三个亿元的东西,大多是玉器,虽然他是按老的价格收的,但基本上都是新的,而他家里的证书就有一米高、两米长,仅证书就花了一、两百万,这些都是所谓的专家给写的。”

  王立军指出,解决文物鉴定市场之乱,除了藏家要提高自身的鉴定水平、专家要自律外,规范文物鉴定市场的方法就是“考试”。这种考试实际上指的是亲自上手做真假判断的实战。“比如从库里拿出一百件真品和一百件赝品,混在一起看,能挑出90件以上真品,就是鉴定家,国家可以发证书。只有这种实战型的考试才能考察出真正的水平,而不是看书本知识或凭借学历、单位、年龄、名气。但在中国,也还有另一个问题,只要一考试就会乱。”

  同样,贾文忠无奈地表示,若要采取国家考试这样的形式,过段时间也同样会出现乱象,在花钱就能买到证书和资质证明的环境下,即便考试,也会有人钻空子,过段时间便不会再有人相信。“鉴定师的确应该有个准入标准,凡是从事商业鉴定的人都应该有从业资格,这应该由政府权威部门来整顿。”

  师从耿宝昌的香港陶瓷鉴定家丘小君[微博]也认为,鉴定专家都是从市场中产生的,“耿宝昌老师一生看了100万件东西,我们要是看50万件就很了不起了。在鉴定业内,要不拘一格的选人才,很多人虽然年轻但眼光非常好,只是受限于没有文博单位依靠或者年纪太小,影响力不大。”另外,丘小君认为,古玩从业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水平,要全面发展,把自己锻炼成专家型商人,不是单纯的买卖,而是要善于借眼,勤跑各大拍卖行,将自己修炼成收藏家、鉴定家和研究者。

  别让打假的假打了

  在整个国内文物鉴定市场上,鉴定专家的问题只是一个方面,正如贾文忠所言:“文物鉴定市场的乱不仅仅只出在鉴定家上,古玩出版业也很乱。因为传媒出版业很发达,很多人甚至拿着杂志、书本去市场上买东西。但是问题在于,现在出版信息都很混乱,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只要有书号就能出书,根本无人审核。现在文物界唯一能相信的出版物就是《考古发掘报告》。”贾文忠指出,文物鉴定市场之乱并非仅体现在一个方面,而是呈现出链条式的连带关系,比如出版业、拍卖业、传媒业等。

  另外,贾文忠特别补充道:“今年砸宝的事情特别多,说砸的都是真品,这不可能。但现在打假和假打的人太多了,所以有时候也需要反过来质疑那些总是出来打假的人的目的,别被打黑的人黑打了。”侯彦成也表示:“今年以来,从北京古玩城到电视荧幕,到处都在打假。打假是对的,但是很多人打假的目的并不纯,把真的说成假的,把假的说成真的,藏家应该小心。”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