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植煌用笑意来描绘世像
他,是共和国培养起来的第二代美术家,在他的身上流露着那一代人特有的坚忍与毅力。
他,经历了建国以来的沧海桑田变换,像巨浪中的小舟起起落落,始终坚守着心中的那一方信念。
如今的他,年纪大了,偏居美院一隅,潜心描绘世像,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念。
他,就是广州美术学院退休教授——洪植煌。
坚持信念走自己的艺术之路
广州日报:杨之光先生为您的新画集题字为“贵在坚持”,这是对您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静心创作的赞赏,您能把坚持过程中的甘与苦和我们的读者一起分享吗?
洪植煌: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坚持:一是,坚定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艺术家首先得对艺术有明确的定义,有明确的思维和观点,才能坚持自己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艺术家只有全面充分地认识艺术的功能,才能在艺术创作中体现出来,从我的画集里都可以很明显看得出我作品留下的时代印记,这也体现了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二是,坚持创作年画,为老百姓画画。我是湖南省上世纪80年代参加全国年画会议的唯一代表,在年画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假如我没调到广州美术学院,我会调到湖南美术出版社当美术编辑,有很多大画家都画年画,体现了文艺应该为人民这一特征。
三是,坚持表现美好。 美好的东西,美好的愿望,是我作品里所寄托的,我觉得这点很重要,不管怎么样,时代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尽管有乌云,太阳还是最重要的,生活在这么美好的时代,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们应该多表现一些美好的事情,那些看了令人灰心丧气,对时代厌倦的作品,不会也不应该是主旋律。
坚持深入生活创作出《日记》
广州日报: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哪件作品最令您引以为豪?
洪植煌:《日记》是我五年级时的作品,当时下乡到农场里与垦荒的青年们同住一工棚有感而作,是广州美术学院人物画专业当年两件满分作品(另一件是原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玉珏的《农场新兵》)中的一件,发表后影响非常大,国内的很多重要刊物都争相刊发,甚至印在日记本和台历上,是文化部选送日本参加《中国现在绘画展》的60件作品之一,同时赴展的还有齐白石、潘天寿、关山月等大师的作品。以至调回广州的时候,老教授们不是说洪植煌回来了,而是说“《日记》回来了”。
坚持课堂示范备受欢迎
广州日报:作为老师,您都怎样要求您的学生?给予他们什么帮助?
洪植煌:学生们很喜欢我的课,喜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很重视示范,现场挥毫,题好字、盖上章,然后送给学生,所以他们能不喜欢吗?二是我重视速写,自己也很爱速写,走到哪画到哪,文艺晚会上画、飞机上画、高速公路上汽车抛锚时也画……很认同杨之光老师所说的“速写是我艺术的生命”,虽然现在照相技术很发达,但我还是要求学生们用速写记录生活,常带着他们走出去写生,相比闷在课室里讲理论,学生们很是喜欢。
(广州日报记者:龙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