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华书法的艺术追求漫议

2013年03月04日 15:34   新浪收藏  微博

  陈方既   梁农

  书法就是以书写汉字而抒发意兴之法,因此人们又戏称书法为“抒法”。从王羲之“子教飞白书大有意”到苏轼“吾书意造本无法”……可见意兴就是书法创作的动力,核心价值。张少华从多年前发表《书法艺术创作中的情绪因素初探》到近年“写意”之书的力倡、到当下“笔墨上追求精到,韵味上追求古朴,章法上追求变化”的践行,无不着眼一“意”字。

  书法为什么具有“抒发”的审美功能?唐张怀瓘《书议》以为,书法具“无声之音”,有“无形之象”。前者聆听着书写运动在主观时间中流淌的韵律,这种音乐般的暗示,与人的情感运动相偕振,有如远古人类在拍着大腿的节奏中哼出劳动的歌,自有一种合于天籁的“韵”味;后者关注着汉字形象创造的具有视觉效果的空间形式,而这种客观存在的形式感,源于中国先民“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感悟。于是无声之音、无形之象共同构成汉字书法有如生命存在运动的形式。

  基于此领悟,张少华三十年来努力在这“无声之音”中构建属于“已意”的“无形之象”。上个世纪末,他由以帖学为主,转为碑帖兼融,以当代意识诠释书法经典,在“无声之象”的构建中寻求不主故常的分割效应,别有一番意趣:他将米蒂、黄道周、张瑞图和《石门铭》《瘗鹤铭》等结字之奇融入少字数的欹正互见;将王铎墨法变幻之趣融入多字数的枯湿相间;在书写上,以一波三折、直中有曲的运动线逆笔涩进,连绵贯通,有绕指之柔的形质,求绕梁之曲的韵味。张少华笔墨的势强气厚、盘旋迴环,与他的汉字空间构成的大疏大密相谐调,呈现出有法而不拘于法的意趣,共同构成雄穆端庄且有视觉冲击力的气象。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张少华“无形之象”的构建,由汉字的结体推向汉字群的构章,这或许是对“笔法千古不易,结字因时相传”的生发,也顺应了人们审美观野的扩展而导致的审美需求的变化,毕竟我们的书法由实用净化为艺术,由书斋而进入展厅。但它不变的是状如生命形象运动的音乐般的书写。

  张少华以为,书法诸元素的组合形式——章法,贯注着作者生命形象存在运动意识,其多变的组构,应合读图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书法由笔墨运动而至汉字结体而至章法构成,它的“无形之象”由自然形成到因时顺变,是发展趋势,其中动力源仍是一个“意”字,但它要合于“自然”之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九势》)。这告诉我们,按美的规律创造之“意”源于万物构成之法,肇于自然之道。蔡邕之论,不仅指向书写、结字,同样指向构章。构成形式美的黑白、虚实、疏密等要素的阴阳对立统一,即是最重要的自然法则。比如“字”间因“内贵实、外贵虚”而腾挪有致;“行”间因字大小,形错落而气息流畅、生机盎然。如果说汉字单体如“公孙大娘舞剑器”,汉字群体如“担夫争道”,那么集字成章,似乎就是状如生命存在运动的“人”、 “天”、“地”之“其惟虚空”的和谐共生。如此构成“一幅字就是生命流,一同舞蹈,一曲音乐”(宗白华)。但这种构成美不是现实美的直接反映,而是按美的规律的创造反映。

  因绘画的经历,张少华本身就有较强的构型经验,对中国画、金石构成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实中求虚、虚中求实”“万古不坏、惟虚惟空”……均了然于心,运斤于手。在他近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向中国画、金石借“形”的痕迹。看到金石的“残缺”韵味,看到中国画得之“偶然”的雅趣和由“四面打开”的章法,“马一角”“夏半边”和“宋折枝”的构图技巧也得到灵活应用。他并不反对产生于实用中的“理性”式的均衡对称的构图,但他更在乎自然随意的审美视觉感受。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如“三十六计”、“二十四诗品”按文意之章、节由多幅相对独立的斗方连缀而成的“联章法”(如长卷、册页),也有放大单字之一部分破边而独立成幅的“单章法”,前者便于行进中纵览气势,后者便于驻足中细品神采,自各臻其妙。

  对张少华书法实践的分析,我们隐然感到他在发掘传统经典中潜藏的现代视觉精神,他有意地激活东西方艺术具有普世价值的视觉因素而楔入当代:

  在张少华看来,尽管中国书法可共享人类一些最基本最当代的视觉法则,但中国书法不同于西方的是它以书写汉字创造了一种最纯粹的运动形式,体现了中国哲学的时空统一观,其独特的“无声之音”构成了生命存在运动的“无形之象”,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国艺术的魅力。

  张少华的书法尝试着以审美的方式不断拉近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努力在题材选择、形式构成、心理捕捉等方面对书法形式进行富有现代特征的审美观照。他给自己选定了一条并不平坦的路径,在这条路上机遇和风险并存。当前,在一些人的书法作品中,章法的平面设计性和图象的观念化正以更新奇、更强烈的视觉张力超脱书法本体和东方的写意精神,因而忽略人文修养和自然率真。如此这般以汉字书写意、兴的价值指向与文化品格为特质的中国书法将悄然演变为纯视觉图式,这是张少华时刻警诫自己的。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