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收藏研究可以很好的净化心灵

2013年03月15日 09:35   新浪收藏  微博

  文/西风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心灵得以净化则是每个有理想、有追求之人的夙愿。因为只有心灵清静节欲(金钱、权力、美色、享乐无为),才会免除烦恼,干点人应该干的价值之事,而不是浪费时间和生命成为随波逐流的过客。这样,等于我们白来世界一回。当然,每个人都有向自然索取的权利,但同时也有相应的义务,活得有一定价值就是起码的义务。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心灵没有净化,杂念困扰而无法专注,无法专注理想和事业,处于极端发泄或忧郁状态,久而久之则威胁身心健康。生命都没了,一切都与我们无缘。所以,关注心灵空间就成为每个人重要的大事(有一类人生来就是精神迷失之人,也无需要心灵净化,净化心灵对于他们则是“剥夺生存的权利”,姑且绕行)。

  如今净化心灵的途径大致有这样几类,比如:入佛门或求佛,做环保公益事业,做慈善救助事业,从事文化文艺事业(文学、戏剧、书画、雕塑、音乐等),独自外出旅行,专注茶道香道,务实收藏研究等。(1)以入佛门或求佛来求得心灵净化,属于特殊精神需求的群体,本人道行不深,只求自然而然,没有资格评论。但我想,佛代表的是平等、清净、慈悲为怀的心,如果没这样的诚心,怎样真实面对自己的灵魂呢?拜佛首先是真诚的面对自己和忏悔自己,没有这种超脱的勇气,心灵何以解脱和净化?如果单纯为做了避世、做错了事和做了亏心事祈求神灵的保佑不遭报应,以求的心灵慰藉,这是对佛道思想的亵渎;(2)以做环保公益事业来求得心灵净化,这属于非常救世责任之人士方可能为之,没有一定的大爱、实力、号召力和坚持力,很难达到满意的预期成果。不过只要真诚付出,心灵总会多少得以净化;(3)以做慈善救助事业来求得心灵净化,也属于非常救世大爱的心胸之人士方可能为之,同样没有实力、监督力、坚持力一般都难有成效。不过有一颗向善的心,已经是很了不起的;(4)以从事文化文艺事业来求得心灵净化,需要的不仅仅是天赋,还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积累。最关键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创作激情和艺术境界,境界达到了就是一种享受,这种精神享受也可称作是心灵净化的另一种形式;(5)以独自外出旅行来求得心灵净化,是当下最为流行和推崇的一种较好的心灵净化方式,可这也要需要充裕的时间、宽裕的经济、热爱自然人文的兴趣、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为前提条件,否则旅行倒成为苦旅和遭罪,难以达到心灵净化的效果。但旅行是一种文化状态,感知自然和人文,感知人类个体的渺小,分享旅伴的快乐,脱离尘世的烦恼,这些也是分阶段的心灵净化;(6)以专注茶道香道来求得心灵净化,也是一种非常雅致而脱俗的心灵净化方式。茶道也好香道也罢,其形式未必只是形式,而是入定的一个过程,就好比明了修佛之人的诵经礼佛,禅修打坐并非是形式而是修行,而茶道和香道的仪式看似烦琐,外行只注重品茶喝品香的结果,其实茶道香道的过程中与茶文化、香文化贯穿融合才是修行之道,这种修行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可惜我们传统的茶道和香道都在日本传承,国内真懂的群体属于很小的群体;(7)以务实收藏研究来求得心灵净化,也是当下最流行和高雅的的一种心灵净化方式,但收藏界和文物艺术品市场已经不是往日的净土,20年来早已是大量赝品、人精、文化人、富人、官人、商人、工薪、穷人、君子、小人、狂人、仿人、贩子、奸人、神经病人等各类群体混杂的集中营。好在文物艺术品领域是与传统文化连接最紧密的一个领域,虚伪和唯利是图的群体自然无需净化心灵,只有务实的人才会贯穿历史、传播文化、领会先人的智慧和境界。

  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无论那行那业的人、无论各个文化层次的人、无论大收藏还是小收藏,只要求真务实,一般都能深入到各项收藏领域的精神文化境界。可以常年累月和随时随地的去触摸历史,感悟其文化,领略其艺术内涵,校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认识观,从而使得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这也是我当初参与这个领域的重要原因。毫无疑问,既真又精、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艺术品本身就具备经济价值,保护了历史遗物的同时,让你学习到知识、激发了求知欲望、领略了未知世界、参透了古今要意、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还能保值或者增值。正如许多人所说的:“上哪里寻找这样好玩又有意义的美事呢?”

  最有意义的是:可以通过文物艺术品作为物证来论证和还原历史、文化、制度、习俗、工艺水平等本质原貌,更可以撰写文章和书籍给别人以参考。所藏之物最后可以传世和拍卖,或者捐献给国家流芳后人。还有,由于文物艺术品收藏和研究包含的内容太庞杂,基本涵盖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贸易、地理、社会、工艺、美学、辩伪、综合分析等多科内容,很容易纵横交错的看待事物,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这也是真正务实派收藏家和学者所具备的非凡能力之所在。

  我想我们的古代先贤老子如果没有在周朝搞一段时间的文物收藏研究(主要指史典),是很难写出《道德经》等如此精深哲理思想文章的,这是因为任何朝代的文物都是族群体的文化血脉,喜欢的人都有天然的亲近力和求知欲,也就是说,任何文物都是先人的精华和灵气。管理周朝收藏品的“守藏室之史”老子很早就给我们开出治世、治事、治人、治心的“药方”。老子没有对前朝史料和前朝先贤著作做大量整理、搜集和研究,那能具备如此超然的智慧呢?这也是历代帝王将相和士大夫文人看重文物收藏的原因之一。

  说到老子的治世,主要在《道德经》里有许多体现。《道德经》所阐明的主要思想是“道”,而“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的意思虽然比较难明白(务实和融会贯通的人一定能明白),但从老子“道”的总体思想来解析“道”多指“自然”。自然,即是万物和谐生长良性循环,万物遵守各自的空间和生存法则。道家认为,个人不应该反对“道”,而是要顺从于“道”,按“道”行事。争权夺利是荒唐而不道德的,违背自然规律。“道”是不败的永恒循环,人应该顺其道而行。道家认为水是非常柔弱的,心甘请愿地向低处流去,即使遇上最弱的力量,也不表示反抗,然而水却是不可摧毁的。反之,最坚硬的石头也有被水击破的那一天。对于个人,朴素和自然是值得赞扬的。暴力应该被避免,人应当清心寡欲。人不应该改变世界,而是要尊重世界。对于政府,无为而治政策是最聪明的方针。通过更繁复的法制或是强制实行法制,通常是使事情便得更糟。高税赋和战争都和道家的哲学精神相违背。老子的这些治世观,在远古的那个时候提出,是多么的令人感叹。

  再看看老子是如何让人净化心灵的?后由老子道德经《道德经》里“清静无为”引申而来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老子的这些净化心灵之至理,也许对于今天浮躁的我们有很多借鉴意义。当然老子有他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我们领悟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对古人先贤精髓思想的尊重和传扬。

  总之,净化心灵是一个人达到人生境界的重要过程,无论哪种途径心灵净化,只要能让一个人尊重自然、尊重人本、尊重历史文化、尊重自身修养和作为,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只不过是一种身体力行的求知途径,而且非常讲求实践和求真,抛开藏品而单纯的研究可能也达到一种净化心灵的境界,但可能显得枯燥乏味和缺乏玩物思古的乐趣,也缺少游荡“收藏江湖”的无穷魅力。(文/西风)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