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术品市场低潮期如何应对

2013年04月09日 15:36   新浪收藏  微博

  文/西风

  2013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低迷的气氛,如同近几月来阴霾的天气一样让人非常压抑。最近笔者转了几家大拍公司的小拍,与往年相比,参与的人有限,成绩很不理想。紧接着马上春拍,估计拍卖领域和关注行情的人心情异常复杂。不过,我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非常年轻,这些年来还没有真正遭遇过很多磨练和严重的挫折。文物艺术品市场越是依赖经济大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掌控其命脉。尤其在经济持续不振的情况下,许多中小拍企陷入困境、许多古玩店铺关张都是铁定的结局。这说明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并未培育一个健康的收藏环境。说实话,这种局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

  从2013年上半年初期以来的经济运行状况看,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征兆越来越明显。这种转换征兆并非以大量注入资金、快速提升市场信心“大手笔”为前提,而是吸取上届政府盲目救市导致诸多教训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盲目性增量,回归“治大国如同烹小鲜”的正常轨道上来。2013年,全球经济仍处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原有竞争优势、增长动力逐渐削弱,新优势尚未形成,市场信心和预期极其不稳定,经济运行处在错综复杂和内外交困中寻求新的出路。在寻求新出路的同时,打破国内现有利益集团的平衡是当下新政府的难题。如果现有利益格局无法突破,僵化的体制问题得不到调整和修正,经济形势依然处于不确定性当中。这个问题非常明显:一个藏在暗处深不见底的“黑洞”,自然是险象环生,就是投块石头都难以听见落底的回声。新政府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确实需要治疗时间。所以,整个2013年和2014年的上半年任然处于痛苦的调整博弈阶段,经济低迷形势的时间长短不容乐观。

  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这些年的繁荣面貌,主要靠我国的整体经济大热环境的支撑。也就是说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主要是投机性和盲目性一直支撑起来的繁荣,并非像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物艺术品市场那样主要依靠理智的收藏家群体。在2008年全球股市哀鸿遍野的时候,中国政府由于注入大量资金救市,大量热钱也随即涌来,市场其实进入“泡沫化繁荣期”,繁荣背后大量投机资金也转向监管并不完善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文物艺术品市场自然是风景这边独好。短短三四年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拍卖市场为例,2008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额不足200亿元,而2010年已超过500亿元,占全球艺术品拍卖额的33%。2011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219家拍卖公司实现总成交额428.42亿元,同比2010年上半年上涨112.71%。2011年全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实现968亿总成交额的新纪录。文化部发布了《2011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报告称,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规模继续呈快速增长势头,市场交易总额达2108亿元,名列世界第一。2012年春拍之后,虽然大部分专家对中国艺术市场仍旧持有乐观态度,但信心指数的下降,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性产生质疑。尤其税收的打击首先让当代艺术市场提前进入寒冬。秋拍结束盘点,果然不出所料。其实一些专家存在单一性思考,更没有认真研究这几年艺术品市场繁荣背后的经济支撑体和整个消费群体的紧密关联性。2012年,随着原先盲目投资黑洞化显现、外贸经济受阻和全球经济持续放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经济环境开始恶化。进入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高达43%,全年降幅高达50%以上。抛去一些内部操作的泡沫,降幅比还要高许多。根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对中国嘉德[微博]、北京保利等中国内地10家主要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调查统计,2012年春拍,10家公司共举办181个专场拍卖,较去年春拍减少37个;成交额97.6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7.42亿元,降幅达52%。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非常脆弱,自我支撑能力非常有限。

  我们再来看看国际大拍行在香港的成绩,香港苏富比[微博]2012年春拍圆满结束,总成交额逾24亿港元,稳健超越拍卖前估价(逾19亿港元)。本季拍出逾2780件拍品,搜集自全球近30个国家;买家主要来自亚洲地区,而国际藏家亦踊跃参与其中。秋季拍卖结束,香港苏富比10月10日公布,该拍卖行于本月5日至9日在此间举行的2012年秋季拍卖会,共售出3150多件拍品,总成交逾20.45亿港元(合2.62亿美元)。考虑中国当代艺术品泡沫化破灭的因素,整体来看香港富比2012的拍卖成绩是可喜的,再结合苏富比和欧美高端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与国内拍企形成巨大反差。根据《彭博社》的估算,纵观2012全年拍卖情况,前十大拍品的总成交额高达5.95亿美元,相比2011年成交额前十名的拍品总额4.14亿美元,上涨了44%。在纽约和伦敦两大城市,印象派、现代、战后、当代艺术四大门类的拍卖总成交额为38亿美元,较2011年上涨了25%。总体来讲西方高端艺术品市场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依然坚挺,这说明西方有着成熟的艺术品市场环境。尽管有人说这是担忧政府增税所导致藏家出货变现的结果,但同样吃进的藏家就不担心吗?深度了解欧美那几位犹太家族文物艺术品投行大佬放货吃货规律,就会明白。

  国内拍企遭遇“逆流”之下,纷纷赴香港或者海外拓展市场,寻求突围的新商机。2012年下半年,中国嘉德就对外宣布,成立的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在10月7日举办中国嘉德(香港)2012秋季拍卖会,届时将呈献300余件中国书画佳作及39件明清古典家具陈设精品。北京保利也宣布,公司成立的香港拍卖公司也将于11月在香港举办首场精品拍卖会。就在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宣布进入香港市场之后,北京匡时[微博]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微博]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如果嘉德、保利在香港拍卖成功,他也会考虑把一部分业务放到香港。北京荣宝拍卖[微博]表示,随着现在的战略中心重新移回香港,北京荣宝也十分关注香港市场,目前荣宝香港分公司也正在选址。这些内地的拍卖企业纷纷与早已在香港地盘根深蒂固、拥有巨大实力的国际大拍行抢夺市场,但“蛋糕”并非那么容易吃。国际大拍行注重长期的市场培育,抓住时机的巧妙“收割”,已经玩的中国所涉藏家们云里雾里。而国内拍企只想着大肆“收割”,根本腾不时间和精力培育后续市场。还有,国际大拍行在硬件上是因为掌握了全球性的高端拍卖资源与丰富的市场经验,在软件上是因为拥有高效率的团队、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对每一件上拍物品的透彻了解。这些成熟的经验,国内拍企确实需要时间历练和成熟。

  笔者一直有一个担忧,作为一直引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拍企们,为什么不像西方国际大拍企业那样长期培育收藏市场和营造健康的收藏环境呢?民众只看到年年春季和秋季拍卖成交多少多少亿元辉煌成绩,却看不到对社会藏家加强艺术品收藏知识、提高艺术品鉴赏能力的公益讲座,更看不到对民间务实收藏鉴赏家的提挈和培养。明明文博体制内一些鉴定专家不接地气而胡乱鉴定,有些却捧这些人为神灵。依靠强大的宣传和市场炒作,依靠离奇的藏品故事和利用实力买家的猎奇攀比及盲目投资心理,这些基本都是“杀鸡取卵”的非长远企业发展战略。拍企如果也越来越不接地气,不愿意培养和间接扶持收藏群体,不真诚的培育未来有购买潜力的企业家群体,不愿意真诚建立长远的良性企业文化,不储备大量务实人才和掌握国内真正的真精拍品渠道资源,一味的舍近求远、远交近离,总归是饮鸩止渴。拍企频频爆出的丑闻,让本来不接地气的国内拍企与客户之间形成对立。拍企核心业务方面,笔者这些年并没有看到多少拍企领导或者部门主管像苏富比亚太区前总裁朱汤森先生那样穿梭于民间实战收藏家和行家群体中交流学习,最大限度的提升鉴赏水平。我们看到的多都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好像离了拍企,藏家和行家就不能活的样子。无论国际拍企还是国内拍企,一旦在真正务实的鉴赏收藏圈子失去信任,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自身严谨务实的顾问班子和真正具备实战能力的鉴赏团队,单单依靠行行业潜规则和行业业法规漏洞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的企业之路会越走越窄,最终会伤害到整个集体行业的健康发展。经济环境较好的情况下还可以有盈利,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问题立马暴露无遗。

  当国内拍企纷纷到香港国际地盘寻求发展的同时,国际大拍企业却陆续进军内地市场。原先受内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外资拍卖行始终无法在中国大陆顺利地开展艺术品拍卖业务,最多也只是春秋拍卖会之前在中国大陆进行预展。六七年前成立的北京永乐拍卖公司,凭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成熟模式,赢得了世界领先的艺术经营公司佳士得[微博]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赞赏,并得到了佳士得正式授权在中国内地使用其注册商标,这等于佳士得从某种意义上进驻了内地市场。随后的2012年9月,国际“大鳄”苏富比成功游进中国内地市场,与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签署了一份长达10年的协议,以120万美元投资额与歌华组建合资公司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并取得这家合资公司80%的所有权。这两家国际大牌拍企前后进入中国内地,资深人士这样认为:第一是占上地盘培育未来的市场;第二是以内地企业合作的名义更加深入的拓展客户资源;第三是实质性的掌握内地文物艺术品渠道资源。笔者认为这就是大牌国际企业的谋略和先见之明。接下来利用他们国际知名的金字招牌和数百年积累的成熟管理经验,他们将培育一大批忠实度很高的实力阶层“拍客粉丝”。要知道中国人有个习惯,牵扯到个人利益,选择往往是最大限度利于自己的。牵扯到整个行业利益,往往都会缩起头来。

  我们再回头看看最近几年大牌国际企业的“英明之处”,依靠大中华区(主要指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盲目性富豪竞拍群体获得巨大盈利的苏富比和佳士得等国际拍行们,在内地文物艺术品盲目投资者们受本国经济环境影响而大批量减少入场的同时(前面解释过),决然提高拍卖佣金的目的非常明显。这个时候,这些国际大拍企业早已明白,大陆买家爱来不来,他们依然有欧美成熟的艺术品投行机构和成熟的收藏家群体可以依赖(成熟的标志是长远的战略眼光)。再说这些年他们也从大陆和香港等盲目性投资文物艺术品群体中赚够了利润,足可以度过整个全球经济低迷期。当我们回顾这些年大陆富豪盲目拼杀在国外拍场,都觉得很可笑。殊不知这种盲目性、虚荣心、并不了解艺术品价值和艺术品投资规律的投资热,给这些国际大拍行们缴足了抵御经济恶化过冬的取暖费。国内一些大牌拍企更是疯狂跟进,只知道取卵,不知道如何养鸡,更不说如何规划未来的养鸡场了。导致的恶果是有限的“鸡蛋”吃完了,在看有限的“下蛋鸡”早被国内恶化的经济体制杀掉了,就连放养的鸡也不见踪影(根本就没有,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放养野鸡的战略意识)。所以国内现在的主流大拍行们,至少自2013年之后到2014年上半年,日子非常艰难。小拍行遭遇洗牌的趋势越来越逼近。

  除了拍卖行而外,作为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主力军古玩市场和店铺经营者们,可能日子比拍行好过点,但也好不了多少。因为我国收藏市场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宣传和运行的,拍卖行业、电视媒体、平面媒体也一直这样引导收藏市场,那就是:“投资收藏”,“收藏投资”,“投资变现”,“一夜暴富”等等理念铺天盖地。真正从文物艺术品的文化属性、艺术品质、艺术品位、务实收藏等理念的灌输少之又少。整个市场弥漫着假繁荣、假文物艺术品、庞大盲目投资发财群体的景象。这其实是违背文物艺术品收藏本质特性的。真正具备务实理念和长远战略眼光的收藏群体成为圈子内的极少数人。最可悲的是这些群体很边缘化和贫穷化,其中富翁阶层和企业主占有量小的可怜,与西方收藏生态相比恰恰相反。西方发达国家是盲目投资跟风文物艺术品的人少,务实收藏的贵族、财团、企业家和富裕阶层是主流,而且这些主流群体都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长期的战略性投资眼光,最关键的是这些收藏群体基本都有老道的文物艺术品职业经纪人帮其谋划。绝大多数人的收藏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出让藏品的,收藏周期起码20年以上。国内收藏群体绝大部分是春季收藏,秋季就想变现发财,根本谈不上战略性收藏投资。加上一些利益群体利用我国艺术品行业法规漏洞来洗黑钱和投机诈骗,在整个文物艺术品收藏热浪中,真正受益的并非收藏家,谁受益不言而明。

  笔者认为,无论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周期有多长,这些只是外部因素。真到了那一步,优胜劣汰也是自然法则。国内拍企和经营机构最重要的是调整思路,寻求突围的增长点同时,从国际大拍大藏们身上努力借鉴成熟的经营理念和培育市场以及建立客户忠实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借鉴他们跨国经营艺术品的谋略和智慧。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的经营者和拍行“玩弄”外国艺术品让外国人大大出血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近些年来,网络聚集的藏家越来越庞大,整合网络上的收藏客户和线上藏品资源,把广大需求群体购买赝品巨量资金中的一部分,让他们购买整合后货真价实的藏品,并周期性的帮其实现合理再转让,这个手续费积累量也是相当大的。在春、秋大拍和四季小拍努力挖掘精品的同时,分级化经营策略是拍企和网藏平台最应该做的。不但减少赝品泛滥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混乱,而且盘活中小务实藏家陷入困境的藏品资源,让他们有后续资金注入文物艺术品市场。拍企和经营机构也从中建立了与藏家的彼此信任关系。要达到这个目的,难度自然很大,但首先要解决网络线上藏品真赝的鉴别问题(必须依靠网络鉴图经验丰富的网络鉴赏专家)。低迷期,线下和线上同时动脑筋,一定会实现多盈局面。不流动就是死水,流动才是活水,有活水才能养鱼吃鱼,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总之,务实的理念和长远目光是任何参与文物艺术品群体的最终道路,也是抵御重大危机的护身符。作为务实的实力藏家,越是经济环境不好,在保证企业经营良好的情况下,正是出手捡漏的最佳时机。作为普通收藏家最好量力而行,你喜欢的收藏品,别人不一定喜欢,陶冶性情和渐进式升级要做到心中有数。作为投资类型的收藏,在自己并不具备眼力和不能准确把握艺术品市场规律的时候,最好聘请明白行家掌舵或者去资信拍企参与竞拍。假如“买涨不买跌”是我国整个文物艺术品领域的通病顽疾的话,低迷期任何调整战略方向都无济于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