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史沫特莱创作随笔

2013年04月12日 09:48   新浪收藏  微博

  谢晓虹

  对于影像的迷恋由来已久。我感兴趣的是这样的记录方式产生的对于“过去”与“未来”、“永恒”和“缺失”两种迥异心理感受的体验。“回忆就是诗意的创造”,老照片正好具备这样的审美功能并提供给我们对于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鲁迅与史沫特莱》的创作正是从历史的影像中抽离出具有文化符号的人物和事件来进行创作的。古典的美学气质和深沉的厚重笔法,在墨色变幻的光影间完成了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真实人物、典型事件的设计与叙述。坐于藤椅中清晰的鲁迅和立于远处朦胧的史沫特莱,一坐一立,一实一虚,看似无关联的人物,构成了一个虚拟却真实的空间,珂勒惠支的木刻版画既是背景也是主题,加深了对于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刻画。黄棕色的色调传递久远和深沉的气息,营造出整幅作品的历史感与崇高感。

  形式即内容。形式的准确决定作品主题表达的准确。传统意义上的工笔语言已不能满足作品的审美需要,突破工笔画的传统经验,在反复的“破”与“立”之间,形成厚重的视觉语言,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俄国著名肖像画大师鲍里斯·扎博罗夫主张绘画描绘人类存在的心理,“主题表达出独特的能力:同时朝向画的背景和我们的记忆空间,进入我们内心最深处。”我以为这是作为肖像画家所需具备的才能,也成为近年来我创作的意义所在。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