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798的钱去哪里了
我的分析是,法国前总统萨克奇来到798之后,管理层面似乎就错误的视为798是一个可以出政绩的地方,也就加剧了798的官方化管理进程,其中一方面以清理798某些异己租户为标志,另一方面提高房租使得798业态不断扩充和重组,最大化的稀释艺术机构的生存空间。而作为全国指标性的文化创新核心风向区域,更是连一个公开的年度文化状态报告信息都没有像公众有所纰露——这是与官方在文化上一向缄默态度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管理层面的保守和观望态度,实际上已经给打开社会文化创新的绝佳路径变成一个普通渠道,甚至又称为另一种形式的商业“步行街”。人工的把798价值缩小,而不是让文化创新回到一个前沿的实践和现实诉求中心上来。为什么要这么分析?你只要看看春晚所折射出来的文化保守势力和观念,就一定会清楚这个社会要可持续性发展,文化体制的改革显得多么明显,而文化需要一个能够呈现往新方向发展的态势,而不是继续维持在传统的结构里,798的结构性创新则是本应该符合未来文化的状态,也就是说798所要承担的社会文化担当显得非常迫切,但是管理层面很可能在社会整体文化系统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已经人为悄然的关上了一扇可以“呼吸”的窗户。我想如果从这个层面考虑798的战略,那么这些管理层面的实施人将无疑是历史的罪人,这些方面和宋庄在文化创新领域的作用是一个道理,它们都必须做成真正在属性上属于文化自由创新实践的前沿试验区。798现在宁愿走商业上的动态路线,也不愿意看到生猛的文化创新实践,把所谓的文化“可控”放在一个安全低点,这也是798价值被分解成时尚旅游经济功能的重要原因。
798正在向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多功能文化艺术综合区发展,但是事实上是一场文化上的“国进民退”,798七星电子厂是借势迎了原先想象不到的“第二春”,但是国企电子厂的经营方式是相当滞后和保守的,798拥有了巨大的人流吞吐量,但也吞噬了798的文化创新活力。管理层不介入一件事情,本身这事情是美好,一旦介入,就变得面目可憎,加速摧毁一个艺术生态前段发力点的部位。文化创意产业是798官方模糊意识形态化的最后借口,惰性而安全的管理方式。现在798完全没有一个价值驱动的,而那些为798奋斗过的画廊和艺术机构的负责人、投资人、艺术经纪人、策展人,很多成了“炮灰”,把民间“商户”的能量和资本吸光之后,而798也失去了文化“议事场”的能力。798不但没有人这些画廊和机构壮大起来,而是不断的提升房租,因此成了“釜底抽薪”之地——浓缩了中国文化创新发展被生生切断创新之路之痛,而文化相应的扶持政策成了一纸空文。在我看来,2012年时态空间最后做的10年海报展,简直就像是撕开798一个总体的“伤疤”给决策者最后能够感知到“悔意”和反省的机会,但恰恰讽刺的是798被现实退化的10年总览与象征之路。
798艺术节几乎就是一场官方的例行活动,而不是连接画廊和艺术机构的创新手段,而朱其做了一件针对社会性热点话题的双年展,后来也没有持续下去,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798必须考虑转型的时候了,因为已经不再是隋建国、黄锐、洪晃等人的时期,也不是尤伦斯等艺术机构发展顶端时期,而是一个和北京烤鸭一样著名的时尚旅游圣地。从国内顶尖级美术社出资开办的圣之空间试水不成功开始,似乎就折射了798不是一个共同构建合理生态的共识上,只是艺术界由于各种忌讳,以及短视行为而忽略了讨论这些重要的元素以及透出现象背后进行真正的审视。彼时的798构建一个良性艺术生态机制,尤其是市场前端条件是完全具备的。
我们来梳理一下各种画廊力量背后的构成(包括后来退出798的画廊):有金融机构系的泰康顶层,掌门人是中国当代艺术最早一代的女推手唐昕,她的背后是艺术界的双料老板——泰康保险和嘉德董事长的陈东升。还有保利拍卖赵旭嫡系部队的凯旋空间,掌门人同样是气质不凡的李兰芳。加上背后红门画廊精明无比的老布朗、空白空间(当年只有创办人亚历山大·奥克斯赏识方力钧,后来它该空间还迎来了一位的中方美女艺术总监田原),林大画廊、常青画廊,以及韩国系画廊包括阿德塞帝、墨画廊,台湾系画廊诸如,亚洲当代艺术中心、新时代、八大以及后期进入的索卡,美国资金背景的长征艺术空间之卢杰。随后高调进驻的佩斯中国,后来发生更名变动风波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原名伊比利亚)。本土的画廊有千年时间之张思永,世纪翰墨之林松,星空间之房方,壹美术馆之梁克刚,北京公社之冷林、3+3空间之满开慧、偏锋之王新友,还有来自上海的亦安之张明放等等,各路精英和经营人才济济。这些生态链是相当丰富的,但是798错过了黄金的生态构建过程,并没有让这些798核心的运营细胞成为源动力,把个行业与社会的强关系做出来——没有推动798未来发展的价值框架构建,也是失去了798价值沉淀的一个阶段,最后沦落为一个价值衰变的区域。这个过程是在有必要引起各方人士关注和充分讨论。
798管理层面六个维度和共识是必须考虑在内的:
1、对未来5到10年的文化创新发展要有一个整体预判,才能够保证798的价值方向,成为文化创新新政策的研发和实践前沿窗口。打造一个文化创造与交易宽容、轻松和信任度强的关系。尤其是,打开人们观念的文化价值创新分享平台。此外,798的示范效果非常明显,如果导向性有问题,那么无疑给文化创意园区带来“灾难”。现在被专家们放大的“798”模式,实在有必要重新反思。
2、让画廊和艺术机构能够分享到行业高速增长的红利,而不是困兽记,要让中小创意企业具有生命力,而不是透支他们的财力和热情。798对于“租房们”的管理应该透明化,并进行有效的信息对接,让它们壮大起来,而不是只会收单向的索取房租。我在多个场合说过,这种平面化的收入,不应该成为798之类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区价值主导方向。
3、需要推动画廊和艺术机构的创业环境,更多的给这里营造一种可信赖的交流与交易环境,塑造798核心品牌价值,比如可以组织画廊和艺术机构到其他城市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移动798,捆绑激活和提升画廊和艺术机构的存活率,社交空间以及运营能力。
4、能够成为艺术创新趋势的发布会和展示眼前,成为国际性艺术交流与交易中心。比如,每年应该举办各种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活动,能够引领国内外艺术盛事。此外,798是一个“湿文化”经济的体验场所,而不只是又变成一个传统旅游和时尚购物区。
5、在艺术为核心价值板块,激发多业态共生共荣的状态。而不是现在本末倒置,商业力量、时尚品牌以及科技系占据上风,798的“价值褪白”的过程应该早日刹车。
6、可持续的扶持政策,文化是相对缓慢的滋生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促进各项结构的调整。让更多的包括画廊和艺术机构在内的创意企业,能够发挥出创造力,才是798释放文化能量最强。
现在的局面,全面导致798的功利性,没有一个画廊和机构能够做长线,它们必须不断的出手,才能让自己不被“淘汰”。因此文化积淀无从可寻,也严重了改变了798文化生态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成为一个文化上的“动物园”和“潘家园”。也是到了考验798管理层面是否具有智性的时候了!否则每年拿到政府的补贴是应该拿出“晒晒”,应该追问的是,用的哪里了,使用的效率如何?在这之外,管理层面有没有关心过,那些起早贪黑在798奋斗过的画廊和机构生存状况吗?
没有长期稳定政策导向的798,很容易成为一个文化上的寻租客,而不是文化价值创造场。798的基因突变最典型的折射了中国文化管理的弊端。一个传统管理思维和新文化观念激荡的地方,如何实现平行管理,实现多赢的文化效能,这是798管理层面必须平衡的事情,否则798只是一个被骚包的美丽外壳,而无法成为调剂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创新窗口和实践区。自己管辖的艺术机构一再退出798,798连吭一声都没有,这就是一种恶的势力。一方面社会在提倡正能量,一方面在文化创新方面没有任何保障。798的国情在于文化发展的大北京,798是社群是798是一个丰富的社会文化联动区,798民意是诸多业主和液态的生存状况反映。798有关方面着急给尚有争议的时态空间举办传统国画展,就是给文化当权者表示媚态最好的例子。而他们说的是一种转型和融合,这实在是“迷失”中798放出的最好烟雾弹。抢食一个地方往往发展起来的时候,就是最大破坏它的时候,798就是一个案例。画廊和艺术机构非常像民营资本书店那样由于房价推高导致关闭潮。这样的一种文化生态信息,无法让管理层和决策层关注的话,那么每年创投那么多资金介入又是一个怎么的利益“黑洞”呢?798所承担的社会文化层面的责任体现在哪里?我不知道798的主导方是如何考虑公共利益的。当把风险推给本身经营就困难的画廊个体,一切变成了高利贷者的游戏,对于文化创新生态结构的破坏效应是非常明显。淘宝上购买一个10块钱的东西,读者都可以马上给好评和差评,而艺术机构想给798差评的机会都没有。当798管理层面用奥运会来过多少个总统为宣传资本时,就看不到798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吗?798就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文化上越高越没有出路。这一点798注定是一场因利益上扬起来的各路商家必争之地,因此应该良性生态的构造。798的管理层面绝对不能以举办一个艺术节,甚至做些公益项目,就算撇清该负有的社会责任。你们只有降价,只有拿出更好的服务,来形成一个文化艺术气氛的798,这才是一个出路。租金最高时涨到几近10块,却是不见现金流溢出的地方,我的一个好友说只有去澳门开赌场,才能把租金的钱赚回来了。
高潮期连耐克等机构都撑不住,我真心为那些苦逼的画廊老板们说声辛苦,你们太不容易了,明明是与狼共舞,哪是与文化共舞,该是要有多么强大的心脏,才能坚持那么久,更多的画廊和艺术机构都当了“炮灰”——最新充当“炮灰”的无疑是韩国系画廊。当泡沫起来的时候,所有机构都难逃一劫。现在草场地、酒厂,甚至上海的一些机构进驻798只是一个为了更好的取暖,可不是大举进攻。估计又会给管理方一个极大的“错觉”和虚荣心,798根本没有空铺,恶性循环就此产生。798不是双向选择,只有现金选择,但是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扶持的是艺术机构,不是你们个人的腰包,这点估计他们并没有厘清这层关系,甚至是有意对文化政策的滞后反应。他们去改善环境,只能说明为推高房租做更好的铺垫。“穷图匕首见”,798一批画廊“先烈”们倒下的时候,人们没有同情心——究其原因是当时没有建立一个市场价值共识,没有推动形成一个更好的艺术市场交易环境,把文化运营最稀缺的资源,包括人才、资本、热情都消耗怠尽。显然这不是一场情感戏,也不是共军消灭日军的无聊电视剧,而是一场生态的四崩五裂。798衍生的其他东西,就像龚琳娜《金箍棒》,“那个棒那个棒……”,总让人找不着北。不知道北京画廊协会是拿来政治协商的,还是商业促进的,行业发生如此的巨变,这些协会的领导们依然能够谈笑风生吗?至少有些谈判能力的人站出来,去讨论这场关联到业界结构深度调整的变化。不说所有人来798就是为了淘金,而是为一个热爱和值得投入的行业而来,是为了一种价值投资而来,如果没有形成一个对798未来5到10年的判断,我想798将无疑成为一个和王府井,和世贸天阶一样的商业旺地,而不是一个基于艺术为核心价值基础的开放平台。长征空间缩小了,世纪翰墨搬离了,3818库的那些画廊死伤一片,现在能够坚持下来的也是需要抓破头皮想尽各种办法。诸如,卓越画廊申请咖啡馆还没批下来,时态空间抗争也没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阿德塞帝和F2画廊更是彻底退出,本土画廊品画廊前途未卜,佩斯画廊中国气势也不再凶猛,尤伦斯早就开始甩货,西班牙的伊比利亚更是有“内幕”而大伤元气等等,这些都犹如一场“噩梦”,却真切的席卷了当代艺术界。这也是一场不合适的“幸存者”的游戏。
798本应该成为解放画廊和艺术机构活力的地方,现在成了“紧箍咒”。画廊的艺术界是一个让人现金流产生困惑的领域。一副作品的交易具有非常多的不确定,甚至对看重艺术家的投入,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推广过程。但是众所周知逐渐被炒热的798物业并不等人,这里的房租像子弹一样飞,让每个投入到这个来的艺术运营者喘不过气来。这五六年目睹798空间的重新组合,你就发现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很自信的艺术机构,能够不拿房租说事——说小一点是个体经营能力的问题,往大里说这是中国文化现实状态的一个缩影。而那些美协等各种协为主导的文化传统机器,似乎能够自由艺术家们一个生存状态,看到中国文化的一个社会偏差。当然这是一场补缺者的游戏,798当然不会缺求租者,但是已经透支了这里原有的生态平衡,或者798被商业嫁接之后,成了文化上的异状物,而这个反过来对文化自身的负面影响更大。需要指出的是,重构多元化和丰富的艺术生态,是798未来以文化价值驱动为动力发展的唯一路径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