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如何发现年轻艺术家

2013年05月22日 08:11   中国经济网  微博

  (原标题 西沐:发现年轻艺术家的价值需要平台、时间与空间)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主笔、统筹人、博士生导师西沐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

  艺术的价值最终需要发现来推动;同样,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最终也会回到以价值发现为主轴价值规律上来。一个健康有序发展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与促进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能够认知与关注价值发现规律,是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功能。关于当下中国拍卖业的跨界问题,我在一些文章中已有系统阐释,本不想再过多的谈论这一问题,怎奈媒体不断有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出来,如拍卖行直接进校园征集学生的作品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由于涉及市场的生产与交易体系的建设问题,意义重大。于是,就再次对这一领域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问题可谓是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是越积累越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交易体系跨界及低水平竞争是这种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最让人感到不正常的是,一些交易主体,将这些远离本行业核心竞争力的低层次竞争的手段,当成了行业的一种营销创新而大加推广,更加加重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与复杂性。最近艺术品市场发生的一些事件,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拍卖行直接进校园征集学生的作品,可以说再次反映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的严重错位问题。我们知道,在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构成中,画廊与拍卖行是重要的市场基础,是互补的市场构成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画廊是价值发现及价值的整合者,而拍卖行更多地是以画廊为基础的定价平台,一旦拍卖行跨过画廊直接向艺术家征集作品,就会使艺术品市场进入产供销一体化、一条龙的境地,价值发现这时更多的就成为一种价格的标示。价值高,价格就高;价格高,价值就必然大。因为在同一个平台上,这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与市场行为。这种将价值发现与整合的过程浓缩为价格高低的市场评判行为,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行为利益短期化的根源。这一现象不仅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有序化发展产生大的扭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助长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定价权向单向度与高度聚集的方向发展,容易助长垄断与市场话语权机构化的状况,易导致利益共同体把控市场的局面。所以,我们反复呼吁,虽然画廊业在当今艺术品市场的地位越来越式微,但我们不应放弃画廊业应有的市场地位与功能。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的形成是市场过程发展的结果,改变艺术品市场的交易体系,必须有相应的市场条件与市场结构发生变化,科技进步有了新的支撑进展,否则,这种改变就很可能成为一种以市场营销创新为名的市场交易体系与规则的破坏者,将进一步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新的失衡与扭曲。管理部门在规范与引导市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当下一些拍卖行直接进入校园征集学生的作品,可以说是为迎合市场与藏家的一种市场营销行为。在艺术品市场回调的过程中,高价格的艺术品被人们认为风险越来越大,而发现高艺术潜在价值、低市场价格的作品与艺术家,就成为拍卖行为迎合人们价值发现与需要发掘新艺术家的一种市场营销行为,但这种行为对于越来越短视化、越来越功利化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无疑是火上浇油,在很多时候甚至是误导。我们知道,学生的习作与成熟艺术家的作品,是两种不同的作品状态,其价值当然是相差巨大。价值发现的前提,是艺术与文化内涵的发掘,而不是依靠拍卖行抱团来推高价格,标示价值。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拍卖行直接进入校园征集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我们要强调市场规律与市场需求的同时,呼吁年轻艺术家要重视价值发现规律及其运行特点。我们知道,市场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可以让学生认识市场,也可以有限度的改变学生的生存条件,但过早地参于市场的危害也是明显的,最主要的是干扰了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深度与秩序,易被市场过早地定义风格,跟着市场走,迷失自我的艺术追求。即使这些都可以克服,也易被拔苗助长,一旦市场成功,就难免应付市场,过早地在市场的追捧中消解专注艺术的能力,难以达成应有的艺术高度。所以,我们认为,作为在校学生,重要的是学习与探索的广度与深度,当然,也不能回避市场,不可能拒绝进入市场。但要进入市场,我们认为首先要回归画廊,其次是机构,不要一下子就冲向拍卖这一定价平台。有时,爬得越高,跌得越狠。在奔跑之前,最好先学会行走。当然,有的人说我心飞翔,可是我们应该知道,幼鸟的展翅与鹰击长空的飞翔姿态是不一样的,虽然同样都是飞翔。对刚刚进入艺术生涯的学生来讲,按照本应由的规律做事情是重要的。

  同样的问题是,中国艺术品拍卖业,要睁眼看世界,跟要与时俱进,不要短视的低水平竞争,事实证明,那是没有出路的。世界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发展已经证明,拓展业务更多的是要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积累与成长。特别是随着两大拍卖巨头的加入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品拍卖业也必然推动中国拍卖业分化发展,使拍卖公司业务更多元化。这也似乎预示了中国的艺术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期的可能。我们看到,无论是佳士得[微博]还是苏富比[微博][微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已经使他们不再单纯依赖于拍卖公司的公开交易,凭借他们几百年所积累的艺术品服务理念、体系与模式,正通过全球化过程而成为世界资源的整合者。他们将给中国的拍卖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变革的机遇与挑战,而这种机遇与挑战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理念与长远的格局意识。对中国艺术品拍卖业来讲,如果构建不起来这种理念与格局意识,再继续走低水平恶性竞争之路,没有阵地意识,没有主流业务意识,没有常新业务的核心能力意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的前景就很难顺畅,就可能会出现沦为全球化中国际大鳄的侍从的局面。同样,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拍卖平台上,中国艺术家在市场的竞争中才能站立行走,年轻艺术家也才会真正进入价值发现轨道。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